从木匠工人到木雕艺人-玉溪视野-《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从木匠工人到木雕艺人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从木匠工人到木雕艺人

——记玉溪市红塔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明才

 

记者 李鹰斐 赵兴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曹操诗句来褒奖和激励现年67岁的古典木雕艺人普明才一点不为过。

普明才出生在华宁县青龙镇倒马坎村委会大新寨村,服过兵役,参加过战役,在生产劳动中断了左手大拇指,落下肆级伤残……

历经种种社会劳动实践后,普明才发现,他的最大志趣和追求是古典木雕技艺,便于1977年毅然改行,倾心习研。历经40余年千锤百炼的洗礼,终究无师自通,自成风格,作品多次参展获荣冠。

目前,普明才是玉溪市红塔区掌握木雕技艺较为全面的艺人。2014年7月,普明才传统美术木雕技艺成功申报玉溪市红塔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情迷木雕自成一统

普明才1964年小学毕业,1966年至1969年跟随同其二哥学做木工,1969年3月至1976年3月在某部队工兵七团服兵役,参加过某些战役, 1976年退伍后随婚落户玉溪市红塔区玉带街道办事处中卫社区3组,1977年至1978年随同村民张绍荣、姜文富、冯硕做木工,在中卫基建队生产劳动中左手大拇指受伤被截肢,评定为肆级残疾。之后独自创业做家具行业。

普明才自少年起就喜爱做木工,对古典木雕情有独钟,在观赏古建筑和古雕物件艺术品时,时常神情痴迷,深沉思索。居于这种特别的志趣爱好,他于1977年开始了研习,仿明清木制品创作手工木雕。

由于当时经济困难、寻师拜师难等等因素,普明才从未拜师学艺,而是把实践当做最好的导师,反反复复的揣摩,反反复复的实践,从不放弃。历经40多年的勤学苦练,融古创新,终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木雕技艺风格,其木雕作品多次参赛获奖。

2009年8月,由玉溪市总工会推荐的作品《二龙抢宝》,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职工才艺博览会文化作品优秀奖”,获荣誉证书;2013年由红塔区文化馆推荐的手工艺根雕作品《九龙云空》,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获荣誉证书,入选“建设者之歌”——云南省第二届农民工文化节农民工才艺大赛美术书法暨手工艺作品展览展销。

从木匠工人思想到木雕艺人思想的转变,从普通作品到价值极高艺术品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一个蜕变,这个过程历经千辛万苦。

虽已近耄耋之年,普明才仍乐此不疲,敢与岁月争分秒,潜心研习和雕琢,憧憬未来,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不缺少年意气,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沉着、更坚毅、更豪迈。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发现自我,乐我所乐,爱我所爱,付诸实践并坚持,终会收获。他人生的奋斗与成长,为广大创业青年树立了一个学习与借鉴的典范。

 

技艺传承让他心忧

雕龙刻凤是普明才作品的创作主题,特点鲜明,技艺独特,他利用黄杨木、野红椿、印度乌木等珍贵木材创作的镂空双面雕、仿明清古典木制品雕刻、深浮雕及各式配套家具及屏风、茶板、挂件及明清风格的家居饰物工艺品,构思独特,布局巧妙,调和美观,坚硬厚重,韵味十足,颇具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传世价值,入市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作品供不应求。

普明才告诉记者,他最具成就感的代表作品有三样:一是2003年初至2004年底制作的灵照寺释永修大师棺木,高340cm,宽140cm ,厚20cm,重1400kg。雕莲花底座,正身雕有四龙抱柱,宝顶天蓬、四季名花等,现摆放在灵照寺。二是2008年雕刻的大型深浮雕工艺屏风“九龙戏水”,风格大气,活灵活现,充满生灵之气。三是精雕清代风格太师椅一把,镂空双面雕,百鸟朝凤图,庄重大气,栩栩如生。

据了解,普明才是目前红塔区掌握木雕技艺项目较为全面的艺人,他的木雕及作品承接着红塔区传统美术雕塑类木雕技艺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价值,是红塔区乃至玉溪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分子,对玉溪多样性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普明才木雕利用各种珍贵木材,雕成形式多样立体的艺术品,大都用于建筑、宗教、家具等装饰,极具经济、观赏、收藏等多重价值。

面对成绩,普明才有所欣慰,有所忧虑,他感慨道:“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大多受不住寂寞,不愿意从事手工艺活,我的木雕技艺及其作品,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化生产线及观念的冲击,镂空双面雕、深浮雕的技艺特点,有被淹没失传的可能,致使我目前还没有确定传承人。”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1月26日A9版)

编辑:陈克东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