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净洱海清,“洱源样板”已见“雏形”-大理-云南民族旅游网

洱源净洱海清,“洱源样板”已见“雏形”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春节前后,“有风的地方”大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如果你也想来“追风”,那么别错过洱海源头盛放的“梅花海”。

为充分展示中国梅文化的深厚底蕴,宣传“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有一种惬意在洱源”“梅”你不行——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之大理洱源,积极推广“中国梅子之乡”地理标识、挖掘“中国古梅之乡”文化精髓,2月2日,“中国·大理洱源第二届梅花文化节”开幕,邀您“青梅煮酒”,一起遇见“梅”好。

洱源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洱海的发源地,也是远近闻名的“古梅之乡”“梅果之乡”。近日,洱源县的7万亩梅林进入盛花期,“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漫山遍野的梅花延绵数公里,唯美而壮观。

近年来,洱源县贯彻落实“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洱海水质连续三年评价为“优”;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数据显示,综合反映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成效的全湖透明度,提升至近20年最高水平。

1月30日至2月3日,由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环球网等中央驻滇媒体和云南网、云视网、乐云网、昆明信息港等省级主要新闻网站组成的采访团,在洱源县开展“洱海之源看保护”主题采访,在为期5天的行程中,共同聚焦洱源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洱海之源看保护

自“湖泊革命”启动以来,洱源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和“湖泊革命”攻坚战中,逐步构建起了具有洱源特色的8大源头保护治理体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面源污染防治体系、生态修复体系、清水入湖体系、依法治理体系、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体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取得了不俗成绩。

下面,让我们用几个镜头,来展示洱源在洱海之源保护中做出的成绩——

镜头一: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洱海流域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洱海水葫芦、洱海蓝藻藻泥、污水处理厂污泥、死亡水草、洱海底泥等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天然气生产及园林绿化肥、园林绿化土、生物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为一体的洱海保护企业。

公司承担实施的“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项目”“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国家试点项目”“大理州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运营项目”和“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在洱海流域建设了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4座大型有机肥料加工厂、2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1座天然气加气站。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收集处理了洱海流域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各类有机废弃物近280万吨,减少了大量的COD、总氮、总磷、氨氮等无机物对洱海水质造成的影响。

镜头二:洱源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洱源县茈碧湖镇芷洲村,于2018年6月30日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为整个洱源县城及周边的15个自然村,服务人口约3.8万人。

在这里,污水经收集管网收集后,进入预处理系统;去除污水内悬浮物垃圾后,进入提升泵房;最后进入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成污泥。污泥存储于储泥池后,采用离心脱水方式进行脱水后,运至洱源县海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污泥处理厂进行处置。

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9月投入运行后,实现日处理规模10000m3,DF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

“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企业宗旨,也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洱源人心里。

镜头三:洱源县右所镇西湖,由水面和6村7岛构成,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岛上群众生产生活对西湖直接污染十分严重,加之西湖属右所西片区地势低洼带,流域内近1.4万亩农田尾水汇入西湖,导致水质不断下降。

多年来,洱源县通过奶牛禁养、退田还湖、污水收集清运等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水质下降的趋势虽得到一定遏制,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湖水质下降的问题。且西湖6村7岛由湖底沉积泥炭在湖内凸起形成,整体地基较软,群众居住房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在洱海保护工作中,洱源县委、县政府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积极开展“一河三湖”的保护开发工作,拟对西湖6村7岛900多户居民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将西湖片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和转型发展示范区。目前,一期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其他安置点565亩用地征地工作已完成。

镜头四:源县邓川镇邓北桥湿地,位于新、老永安江之间。这里的一方方水池间,水质清澈;经湿地过滤后并入河流,汇入洱海。

为发挥湿地“水质净化器”功能,改善源头水质,“十一五”以来,洱源县已建成人工湿地2.47万亩,是国内人工恢复湿地最多的县之一。

多年来,洱源湿地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建设年限长,经费紧缺、运维滞后等原因,湿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基础设施老旧、库塘淤塞、沼泽化等各种问题,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水生态安全面临威胁、水环境质量下降,亟须改造提升。

通过精心谋划、积极争取,洱源县洱海流域湿地公园保护与提升改造项目于2021年6月获批,并下达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000万元。

按照功能定位,该区域属于湿地提升改造项目东湖片区中的水质强化改善区,水质净化功能的恢复和提升,对改善新老永安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洱海之源看发展

近年来,洱源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落实到洱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的转型成果,已经逐渐凸显,绿色发展的“洱源样板”已见“雏形”——

镜头一:邓川镇是洱源县的南大门,是中国西南最大的乳制品加工基地、云南省重要的农用车装配出口基地和钛金属粗精加工新区。

洱源县邓川镇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邓川镇中和村委会中和自然村甸心坝,项目分两期实施,目前产业园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沪滇合作资金2730万元;企业投资1270万元,由上海农夫果园董事长张有连、洱源真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云安共同投资。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洱源第一个“标准化、生态化、精细化、机械化、品牌化”的水果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目前,项目一期初见成效;项目二期建设正在扫尾。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立,从综合效益上看,既发展了现代农业,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既建立了联结机制,也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既探索了互利合作,也实现了三方共赢,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镜头二:洱源县邓川镇旧村村委会的云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里也是洱源县中药材农产品的就业扶贫车间。

1980年出生的杨碧秀,是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大理州三八红旗手……她从2012年起在洱源从事中药材和蔬菜种植至今。通过多年实践,在当地山区名优药材品种云木香种植、坝区生态贡菜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植加工技术成熟、销售渠道畅通稳定。2017年注册“苍洱云生”商标(31类),2020年注册“云生木香”商标(5类),在洱源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洱源,产业发展离不开致富带头人的引领。

炼铁乡陆家坝的彝家百姓,在田间地头都种上了中药材。陆家坝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常年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支持,提供种子支持和产品回收。仅靠中药材种植一项,就能为每户家庭提供四五万元的年收入,让当地彝家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镜头三:洱源县牛街乡,境内居住有汉、白、彝、傈僳等8个民族。这穿越时空,你会看到,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民居建筑、寺庙、茶马古道等保存完好,名人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牛街乡文旅资源丰富,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滇西北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节点,境内地热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核心资源,素有“温泉之乡”的美誉。

同时,牛街也是历史上茶马古道有名的驿站,兼具“茶马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2008年牛街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牛街乡兼具山水田林湖自然风光资源,生态良好,是云南省生态文明乡,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镜头四:“牛奶做成扇子卖”,云南十八怪里描述的“奇怪商品”,就是大理的传统美食——乳扇。

洱源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饲养奶牛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被赞誉为“乳牛之乡”。奶牛养殖是全县农村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源县委、县政府围绕云南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和大理州委、州政府把乳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洱源县乳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奶牛养殖方面,洱源县现有8个乡镇饲养奶牛,全县奶牛存栏约3.33万头,生鲜乳年产年量约14万吨,年产值达4.6亿元以上。在乳品加工方面,洱源县给大理州3个乳制品加工企业(蝶泉、欧亚、来思尔)供应生鲜乳。另有乳扇、乳饼加工制作坊25家,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

下一步,洱源县将引导好转移养殖;大型规模养殖将逐步向乔后、炼铁、西山等3乡镇转移发展。

文/张密 图/洱源县委宣传部

编辑  吴敏昆

审核  尹绍平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