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西邑镇奇峰村党总支—— 脱贫攻坚一面旗
2025-04-16云南民族旅游网
鹤庆县琵琶山下,西邑镇奇峰村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汉族,共240户1026人。近几年来,奇峰村声名鹊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变为乡村旅游新热点;一个深度贫困村,变为全镇脱贫攻坚排头兵、民族团结示范村。
“奇迹”缘何发生?当地村民蔡银才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党的政策好,村党总支坚强有力,党员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家享受产业帮扶资金2万多元。今年卖了1吨多中药材,收入2万元;卖了7头牛,收入4万元。
奇峰村过去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生,收入不高,群众生活比较贫困。2016年村“两委”换届,施顺新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他和64名党员形成了一个共识:“我们村要脱贫,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全村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卖梨”变为“赏花”,“古梨树”变“摇钱树”。奇峰村里率先开客栈的是党员杨灿伟,他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吃旅游饭”。原来,村里有2万多棵梨树,其中上百年的梨树有1000多棵,最古老的树龄达600多年。可是,梨的口感不好,每斤只能卖一两毛钱。村党总支研究论证后决定,“依托万亩古树梨花,发展乡村旅游”。村党总支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改善村子基础设施,一方面积极保护古梨树,全力推介奇峰梨花美景并举办梨花节。
游客多起来了,奇峰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村党总支发动党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办起了13家客栈和农家乐。村民也摆摊设点,卖起了松子、萝卜丝片、干梨片、蜂蜜、鸡蛋、杨梅酱等土特产。今年“梨花节”期间,全村人均从旅游业增收1800元。
“种粮”变为“种菜”,“白萝卜”变为“金萝卜”,这是村里的另外一件新鲜事。赵天祥是奇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党员示范户,他高兴地说:“我过去种蔬菜1.2亩,种杂粮11亩,每年毛收入9200元,加入了合作社后种植蔬菜12亩,如今种萝卜、白菜、花菜、包菜,一年毛收入达5万元。”
奇峰村历史上以种大麦、包谷为主,收成不好,价格也低。当地适宜种蔬菜,品质也好,但村民总感觉种包谷和大麦“稳妥”。村党总支不仅积极鼓励村民种菜,还主动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对连片种植蔬菜的农户和示范基地给予补助。如今,全村蔬菜种植户达到180户、种菜面积达到2500亩。“白萝卜”有了规模,也有了品牌,如今变成了“金萝卜”。去年,全村蔬菜销售额1000多万元,每户蔬菜种植毛收入达3万多元。
泥巴路变为水泥路,奇峰村变幸福村,正如今年72岁的村民杨松明所说:“我们这一辈人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做梦也没想到村子会变得这样美丽。”过去,进村只有一条晴通雨阻的土路,村民脚上穿的胶鞋,总是沾满洗不干净的红泥巴。如今,进村主干道和村内支路都建成了水泥路,雨天出门、回家时,鞋子干干净净。
“白族、汉族、傈僳族群众大家日子都幸福;桃花、李花、梨花棵棵都好看。”这是奇峰村72岁的白族老人杨正书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叹。今年以来,村党总支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村容村貌整治、户容户貌评比长效机制。党员带头,村民积极移风易俗、客事从简,乡风文明了,村子更美了。
记者 庄俊华
-
2025“阿诗玛杯”首届云南石文化博览会暨第三届石林彩玉文化旅游节奖品展示2025/04/16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舍不得的丽江专场新闻发布会2025/04/15
-
【云南警方】守好“水花”里的平安2025/04/15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到昆百大珠宝世纪广场店调研“非洲翠”2025/04/14
-
龙陵县第二届石斛花卉节吸引上万游客一睹“斛”容2025/04/14
-
昆明晋宁月月有活动、天天是节日、四季精彩2025/04/13
-
昆明“载爱同行·心暖春城”公益活动成功启动2025/04/13
-
“载爱同行·心暖春城”暨昆明市2025年“春城暖阳”党建联建共建扶残助残系列公益活动2025/04/13
-
寻甸羊街盘活闲置校舍,助推农村公共事业2025/04/12
-
寻甸:重拳出击拆除“小锅盖” 疏堵并举化解“收视难”2025/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