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增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时政要闻-云南民族旅游网

西盟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增强

2025-01-16云南民族旅游网

构建村民自治体系  选调干部讲好绿色故事  困难群众转变意识

 

西盟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增强

编者按:

近年来,西盟县委、县政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9011户29563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4867户1483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38.8%下降至19.93%;贫困村由2013年34个减少到目前的24个。到今年年底,将积极申报贫困县脱贫摘帽,用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是新厂镇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为根本,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村民小组自治工作队伍,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第一步……”

4月13日,在新厂镇阿莫村七组组长岩块家中,新厂镇党委书记马玉桦带领的工作组,正和他在讨论着建立脱贫工作委员会的事宜。4月15日晚,村民推选大会召开,大家推选出了岩块、岩门砍、岩太布里、岩团松、岩布理、娜黑来嘎、岩龙跟等七位委员……

新厂镇作为边境直过民族乡镇,随着脱贫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全镇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管理机制,西盟县各村民小组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同时,举办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培训班,改进农村工作方法,提高村民的自治能力。

“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真正在认识上有新提高、理论上有新进步、工作上有新启发。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保持良好形象,着力打造一支脱贫攻坚的佤山铁军。”在西盟县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西盟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鸿迎这样鼓励学员们。

构建村民自治体系助力脱贫

“西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在扶贫攻坚进入白热化的情况下,大家更要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注意平等团结,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

西盟县民族中学的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全县的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们。他们统一穿着迷彩服,认真做着笔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岩克姆正在给学员们讲解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目前是农忙季节,乡镇、村、组能集中到县委党校学习培训,非常不容易。西盟县委也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班,决定对各乡镇党委书记、武装部长,各村党总支书记、各乡镇部分村的武装干事、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开展一次军事化培训。”

西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钟介绍:“此次培训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内容之丰,覆盖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三级,在西盟佤山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新厂镇阿莫村七组组长岩块,也带着村民选举产生的其他几位委员来参加培训了。

阿莫村七组会计岩布理说:“这次培训很及时,学员们根据学习培训的内容,对照检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也提高了工作水平。”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村紧抓项目,努力致富。除了发展茶叶产业,还开始种皇竹草和青储玉米。现在,青储玉米的价格已经到了每吨350元,皇竹草也到了每吨200元。在莫美的13个自然村组里,有2个村子还种植了橡胶。再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更好开展工作了。”

勐卡镇莫美村委会一组的脱贫工作委员会成员娜排,既是副组长,也是脱贫委员会的宣传员兼第一户长,负责着17户群众的致富工作。在他负责的17户群众中,其中6户是建档立卡户。

“在勐卡镇,现在大的产业是畜牧业养殖、茶叶、西盟米荞和橡胶,其他产业也因地制宜地在发展。”勐卡镇党委书记蓝柯介绍,现在,勐卡镇的建档立卡户有1135户3411人。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看,今年可以顺利脱贫。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镇村组三级干部队伍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升队伍的工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几天下来,大家的作风有很大改观,解决了‘人’的问题;回去后,就是帮着大家解决‘事’的问题了。”

据悉,西盟县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培训班为期5天。将开设脱贫工作委员会职能职责与运作、乡村振兴战略解读、民族团结示范、脱贫攻坚知识、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健康扶贫、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如何做好信息收集和宣传工作、生活卫生和礼仪培训、普法知识、禁毒教育、征兵工作等13门课程。

同时,培训班还开展了军事训练、学唱红歌和佤歌、讨论座谈、学习测试、观看励志电影等活动。切实增强了村组干部、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的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他们农业农村生产技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共谋发展、共创和谐、共同致富。

“目前,随着全县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架构的建立、村规民约的完善,村民自治管理机制得到健全。”

曹鸿迎介绍,在这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了村民自身作用。让村民主动参与管理,提高其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意识、集体观念、合作意识,不仅能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也为边境地区村民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基础。

选调干部讲述扶贫故事

出西盟县城21公里,就是勐卡镇莫美村委会。莫美平均海拔不足千米,四月底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王彬和他的扶贫团队,在村委会后面的亭子里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在村委会一侧,新建的村级卫生院刚刚竣工,颇具佤族特色的建筑风格让大家耳目一新。

王彬是山东临朐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是2016年的云南定向选调生,就职于云南省农业厅。目前,作为省农业厅的扶贫工作队队员,在西盟县勐卡镇莫美村参与驻村扶贫工作。

“大爹,我背你!”我们才在亭子里坐下,王彬就翻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给我们看。画面中,一位扶贫队员背着一个残疾老人在行走。

这张记录了西盟县扶贫工作中热心助农的珍贵照片,是早上才拍摄的。

原来,莫美村八组的岩三克龙已经60岁了,是个残疾人。前几年,勐卡镇和莫美村筹资2万余元,为老人建了一所小房子。

在扶贫工作中,扶贫队员多次走访老人,决定为老人扩大住房面积、修建厕所、硬化进出道路。但是,老人习惯了自己的住房,死活不肯搬出去。队员们做了一周工作,老人才同意到另外一家五保户家中暂住。

早上,队员们搀扶老人出来。在跨一个水沟时,老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才勉强过去。看老人行走困难,身为工作队员的勐卡镇财政所所长王文云,二话不说就背起了老人。而且,一走就是2公里,将老人送到五保户家中。

当时,恰巧路过的群众,拍照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并转发到扶贫队员的微信群里。

“其实,王文云身体也不好,因为长期在基层工作,被检查出患有肾结石,在思茅做了切除手术。术后的几天夜里,突然大出血,将床单和衣服都染红了。还是经过抢救后,才保住了生命。现在看他背着老人行走了2公里,既心疼又感动。”

现在,在扶贫工作队的带动下,莫美的产业扶贫也蒸蒸日上:肉牛养殖和皇竹草、青储玉米的种植已经普及,油辣的种植已经让困难群众尝到了甜头,鲜油辣的回收价格在每公斤5元,干油辣的回收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公斤15元……

“出国之后更爱国。”对曾留学美国的王彬来说,最大的希望是“做人民公仆”,到基层和一线去,不但能锤炼意志,也能更好地服务基层。这次扶贫,让他感觉“如鱼得水”。

王彬说,莫美是他扶贫的第一站,这里的群众淳朴耿直,让他感觉到家乡般得亲切。

“有次,莫美村委会十组的副组长岩认图找到我,说希望要一些扫帚和滚动垃圾桶,要加强村容村貌的治理和建设。对此,我们全力以赴地支持。”

扶贫工作中,除了支持安居房、基础设施、村民娱乐场所等的物质建设,王彬还加强了精神层面的建设。对党建工作,王彬一直没放松。去年,莫美村获得了西盟县委组织部颁发的“优秀党支部”称号,莫美十二组获得了“党建优秀村组”称号……

同时,扶贫工作在提振精神、提升素质、传授技术、改善基础、发展产业上有了较大改善。从当初的一亩包谷要请10个群众、喝完了两箱啤酒都还没干完活,到现在的雨中夫妻抢时间插秧;从当初的单纯等靠要到现在的主动劳务转移;从村干部当初的不想学到现在的到处忙着学各种技术,群众的意识层面发生了很大转变。

“莫美的意思,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如今,莫美的一条河、一条路、一支队伍,真正成为了西盟的后花园。我们这些扶贫和选调干部,要继续讲好绿色西盟故事。”结束采访时,王彬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群众喊出了“我要脱贫”

“以前,我家的房子是石棉瓦的房子。但是,我不想当贫困户,也不想继续享受国家的相关政策。这一切,就从建房开始。”

莫美村委会一组的群众岩陈,就是从建设安居房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之前,他出去打工积攒了几万元钱,每年捞沙子也有了一些收入,去年,将自己的新房建起来了。随着安居房的建设,岩陈不但改善了住宿条件,还和妻子娜排做起了餐馆生意。

“早上的米线、中午的馒头和凉皮、晚上的烧烤,让我家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个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收入。”

岩陈笑着说,虽然建房花了二三十万元钱,也借贷了5万元钱,“但只要不病不疼的,也很快就能还上了。我还计划着,再开一个小卖部,方便附近群众。到年底,我要做个光荣的脱贫户给乡亲们看。”

和岩陈一样有想法、有干劲、立志要当脱贫光荣户的,还有莫美村委会二组的岩专。

岩专家的楼房是2016年建立起来的,老人也跟着他们住进了新楼房。“10年前,我家住的还是茅草房,后来换成了瓦房。现在的楼房,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岩专开门见山地说,10年前种地时,粮食都不够吃,需要一点花销时,还需要抬稻谷去换点钱。所以,岩专很早就出去打工,才慢慢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从开始做建筑的小工开始,到后来的大工,再到现在的包工头,岩专一路走得很艰辛、也很踏实。

“有时候遇到一些需要工人的活,就喊着弟弟兄兄地一起去;人手再不够的话,就喊着附近的乡亲们一起出去挣钱。新厂镇、力所乡、勐梭镇……几乎西盟的乡镇,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去年,岩专承包了5套安居房建设,到6月份就做完了。乡亲们跟着他,也挣了不少钱。

“以后,我也要学着做包工包料的工程,这样挣钱还能多点。”建这栋260平方的楼房时,岩专还是有5万元的贷款,但前几个月时他就还完了。

靠劳动脱贫、靠劳动致富,成为周围群众向他看齐的原因。

“村里有个转变很快的妇女叫六妹,以前老倌有病,后来去世了,她的性格也变得孤僻起来,村组的活动从不参加。但是,这两年转变很大,不但积极参与村组的活动,还又有了心上人。”

力所乡富倮村一组的六妹,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典型人物。

“以前啊,老倌有病,我只会跪求天地,希望他能好起来。但是,他最终还是离开我而去了。那段时间,我的心里空落落的,谁也不想见。”

尽管还是建档立卡户,但六妹还是精心冲洗了几个小凳子,连油腻破旧的方桌也使劲擦洗了半天。

“不劳动,不得吃。现在,六妹明白了这个道理,可勤快了。”富倮村二组的副组长娜香介绍,六妹不但田里庄稼照顾得好,连采茶叶时,也是早出晚归。现在,邻寨的一个小伙子也喜欢上了她,还来帮她采茶叶。

说到邻寨的小伙子,六妹有点羞涩。她介绍说,其实,男方的家庭还是不认可他们的关系。但是,男方的意思很坚决,说万一做不通家里的工作,就和她一起出去打工挣钱,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

“我哪里也不去,我要好好劳动、采茶,争取今年脱贫,将穷根拔掉。”说到这里,六妹的脸上流露出少有的坚决。

“我家里有6口人,除了我们老两口外,还有儿子、媳妇和2个孙子,平时种植包谷等粮食作物,还养了几头猪,去年两头猪卖了2000多元;加上经济作物的3亩甘蔗,去年也卖了2000多元。平时不忙了,就去打点零工挣钱。”

勐卡镇班哲村委会四组的群众岩枪,儿子在深圳打工,去年也拿回来一万多元钱。今年,大孙子也跟着父亲外出打工去了。

“我想脱贫,也要努力脱贫。”为实现这个目标,已经60岁的岩枪今年还种植了3亩皇竹草。

班哲村委会四组组长岩康介绍,今年,村里的34户建档立卡户要脱贫,对此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从过去的草房、板房、油毡房、瓦房到现在的楼房,群众的日子是一天一个样啊!以前,连吃顿肉都很困难,现在猪肉都吃腻了,要变换点花样来吃。”

“对扶贫队员们,我们还是很满意的。”班哲村委会四组的岩舍,去年之前都长期在外打工。自从脚扭伤了后,就再也不出去了,寨子里一栋接一栋新房的崛起,让岩舍看到了希望。现在,他最想的就是重新建一下厨房,让自己过得更滋润。

“我今年一定要搞好生产、增加收入,努力实现脱贫目标,绝不给乡镇和县里拖后腿。”

李小伍是勐梭镇班母村委会15组的建档立卡户,家庭条件相对要差。因为家庭贫寒,老婆在前几年还离家出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刺激了李小伍要发家致富的决心。在扶贫工作队员的帮助下,他还养了几头猪,为今年的脱贫做好了准备。

“在激发群众内在动力上,我们切实依靠基层组织,采取‘一带一’的方式带动后进户。对16户后进困难群众,采取党员帮扶的形式,从精神、物质上逐一进行靠前帮扶。”

西盟县农业局副局长余浩从去年驻村后,就基本上没离开过班母村委会。

当天,恰好西盟县农业局局长马景明也来到班母,和余浩一起商量脱贫的事宜。“我们在富母乃水库放了2000个蜂箱,现在过去看看成果吧,也顺便和昆明的回收蜂蜜公司再谈下后面的合作。”□ 张 密 通讯员 汤保凤(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5月18日第1140期A1版)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