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随时翻墙到派出所遛弯的彝族老人-时政要闻-时政要闻-云南民族旅游网

能随时翻墙到派出所遛弯的彝族老人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楼上的水管修好了,看看还有哪里需要修换的地方?”楚雄市公安局大过口派出所所长范智源还在办公室忙碌着,一个身穿彝族服装的老人就溜达到了他的办公室,熟门熟路得像串亲戚一样。范智源的眼睛还没从电脑上移开,听声音就知道是派出所的“隔壁邻居”郭发亮大爹来了。

“在大过口乡,也只有郭大爹是唯一能随时翻墙到派出所来遛弯的彝族老人。”说起郭发亮来,不但范智源和现在的民警对老人敬畏有加,就连已离任的几届派出所所长和民警们,也都惦记着老人的身体,有时间都会专程从楚雄市跑120公里的山路来看看他。实在来不了,也给老人捎些礼品过来。

20多年来,郭发亮和大过口派出所的民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也成为派出所的“向导”、“后勤老总”、“园丁”、“大管家”和“教导员”……

20多年结下的警民情

“郭大爹,我们刚才接到一起警情,需要马上处警。但是,那个村民小组有点偏僻,我还不认识道路,能不能麻烦你带着我们去一下。”4年前,范智源刚调到大过口派出所时,晚上接到一起警情。大过口派出所辖区面积340平方公里,有9个村委会206个村民小组,短时间内他还真不知道有些村民小组的位置,所以临时找郭发亮求援。

“没问题,马上走——”郭发亮拿了一件外衣,迅速跟着上车。在他的指点下,警车以最快的速度,抄小路赶到了报警现场。

在处理警情时,郭发亮悄悄地将范智源拉到旁边说:“大过口乡是原生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彝族聚居乡,民风淳朴善良、村民热情好客。所以,很多村民间的矛盾纠纷都是为了争一口气而已。所以,在处理这些矛盾纠纷时,最好能了解下村规民约,邀请村民组长和村里的头人参与调解,这样事情就好处理多了,也能一次性将矛盾化解掉。”

老人的一番话,让范智源恍然大悟,立即邀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参与调解。等天亮的时候,这桩矛盾纠纷已经化解完了。

“在工作中,老人不仅是我们的‘向导’,还是我们的‘高参’,很多棘手的问题,请教老人后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派出所开展基层基础工作中,离不开这样热心支持公安工作的民族群众。”这是范智源的心得,也是历届大过口派出所所长和民警的共识。

 

对民警像自己的孩子

说到彝族群众的质朴,有件事让范智源记忆犹新:“有次我们到彝族村寨处警,等忙完了彝族群众问我们收多少钱?当时还真把我们都问懵了,群众说你们大老远地开车跑来给我们办事情,多少都要收点钱的。我们一再解释我们处警是不收钱的,为群众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彝族群众感动得不得了,硬是要拉着我们去家里喝酒。”

有次,一位彝族大叔来派出所上厕所,之后到办公室坐下来,范智源给老热倒了杯茶,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等忙完了发现老人还坐着,忙问老人有什么事情?老人说:“来办理一个户口的事情,看你忙着就没好意思说。”

这一下,让范智源惭愧不已,连忙领着老人抓紧去办理了户口手续。之后,他自我检讨说:“当时我是有点忙了,怠慢了老人。如果当时多问一句,老人也不用等那么久了。这里的彝族群众非常理解我们的公安工作,我们更应该做好服务。”为此,范智源加强了户籍窗口的建设,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了各种办证的便利,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范智源的记忆里,还有一件让他感动至深的事。

有次处警过程中,因为路途遥远,加上事情一时难以处理完,所以耽误了回程的时间。等忙完事情后,天早已黑下来。大家一天都没吃什么东西,又饿又冷,在路上的时候都在念叨:“这个点回去后,怕是小食堂里也没啥吃的了,估计又要吃泡面或者煮面条了。”

这时,范智源的电话突然响起,是郭发亮老人打来的电话,问他们几点能赶回来,他已经炖好了鸡,等着他们回来吃呢。这个电话,让民警们兴奋起来。原来,早上出发的时候,郭发亮看见范智源他们开车出去,一直到晚上都没回来,所以很是惦记着,才炖了一只老母鸡等着他们回来吃。

深夜时分,警车颠簸着回到派出所,几个民警都要散架了,郭发亮已经在等着他们回来。等大家到了老人家里,一锅热气腾腾地炖鸡已经摆在桌子上。到这时候,范智源才知道,为了等着他们一起回来吃饭,郭大爹还一直饿着呢。

“郭大爹像是我们的长辈和父亲,他也是我们所有民警的大爹。即便离开这个派出所的领导和民警,也都会惦记着郭大爹,经常会捎带点东西或者专门跑过来看看他。”

随时到派出所来遛弯

郭发亮自称从小就是“公家”的人,18岁时开始做乡镇的话务员,经常沿着电线杆子检修电话线。后来,又做了报纸押送员和邮递员工作。

在35年的工作经历中,他步行送过报纸,也用马驮过报纸,足迹踏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地头熟、人头熟是他的强项。所以,从他退休后的20多年里,基本上就成了派出所的“编外人员”,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教导员”。

因为家就靠着派出所的围墙,所以郭发亮在自己的院子里架设了一个木梯子,搭在派出所的墙头上。每天,都会随时沿着梯子翻到派出所的院子里来,帮着修剪一下树木花草,维修一下水管电线。凡是能看到眼里的活路,他都是默默去干。经常是民警们事后才发现水管不漏水了、坏了的灯泡被换过了、周围的树木被修剪过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肯定是郭大爹翻墙过来遛弯时,顺便给拾掇好了。

郭发亮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难回到身边,考虑到郭大爹两口子上了岁数,所以平时老人家的一些重活,也都是民警们争相承担了。

“过年过节的时候,派出所小食堂的工勤人员要回家过年节,郭大爹就喊着值班的民警和协警去他家里吃饭。他把平时舍不得的腊肉和好吃的都留给我们,让大家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温暖。”所以,多年来,郭大爹的家,也成了民警的家。哪个民警备勤和休息时,都会转到老人家里去看看,需要挑水、劈柴了,就顺手帮老人做完这些活。

66岁的郭发亮已头发花白,说起派出所的工作,他笑得合不拢嘴。“这里的彝族群众比较淳朴,但很多村组的群众都不会说汉语,甚至没去过县城。所以,前些年,为民警们当向导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候,遇到做笔录的时候,群众听不懂民警说的汉语、民警也听不懂群众说的彝语,所以只有我来做‘翻译’了。”

老人说,随着民警们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开展群众工作,当地彝族群众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意识也逐渐加强、法律法规理念逐步根植于心中。“最好的是,这里的社会治安一直很好,民警们还帮助彝族群众脱贫致富,深受群众的爱戴。”(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夏 勇 申 玉)

编辑:李宗蓉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