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单位积极诠释“最美” 从平凡感动开始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媒体道德建设宣传报道—— 诠释“最美”,从平凡感动开始
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妈妈”吴菊萍,从可歌可泣的人民警察李方洪到水利局长蒋安成,从平凡的公交司机吴斌到英勇献身的“80后”周江疆……近一段时间以来,一大批值得尊敬的凡人善举在我们身边涌现,而新闻媒体浓墨重彩的关注与报道也让这些平凡的面孔永久地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铭记和颂扬。
《中国网》道德建设专栏《道德的力量》
要让主流道德在多元的道德认知中成为主导,媒体的新闻选择,对于公众的理解判断和道德感受有着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影响。针对社会上涌现出来的“活雷锋”,新闻媒体纷纷开设专栏,寻找并记录那些平凡岗位中不平凡的人,是对社会道德滑坡论最有力的回应。
“近段时期,各地涌现了周江疆、李博亚等一批‘平民英雄’、‘身边好人’,其善行壮举激扬人心、温暖社会,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昭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这是8月2日,《人民日报》在《身边的感动•时代造就英雄 榜样引领时代》栏目的开栏话。正如其中所言,这个栏目的开辟,旨在深入挖掘宣传道德典型,传递“凡人善举”迸发的精神力量,共同唱响道德建设主旋律。在最近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该栏目刊发了《警徽在暴雨中定格》、《做个平凡好人》、《短暂青春熠熠闪光》、《丹心浩然气 英魂汇河山》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讴歌我们身边那些令人感动的人与事。
不只是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也同样如此。《身边道德感动365》和《德耀津城》是《今晚报》两个道德建设的名牌新闻专栏。今年1月1日,《今晚报》继推出《身边好人365》、《身边文明365》之后,又推出《身边道德感动365》新闻专栏报道活动。该栏目延续全年式报道模式,每天报道一个身边道德感动,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扬真善美,积极倡导以德报德的良好风尚;刊发在《德耀津城》专栏中的《孝敬父母,何时开始都不早》、《让不幸之人生活得更好些》等报道,歌颂了一批身边的道德榜样,不仅在提高全体公民道德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不断推进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的深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齐鲁晚报》专门开设了《凡人歌》栏目,刊登的《临沂好的哥急流救人》、《青州退伍战士勇斗歹徒》等一批报道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其中,与学雷锋活动结合开设的《寻找雷锋——学雷锋做山东好人》子栏目,先后推出了大学生消防战士孙茂珲、梁山县协警丁曙光、菏泽农民付炳刚、二炮军官沈星等40位可感、可学、可信的身边好人,在齐鲁大地掀起了一股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气。其中,《齐鲁晚报》潍坊记者站记者采写的关于沈星的报道,不仅最先突出报道了英雄事迹和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不断将报道引向深入,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报道促成了“沈星桥”的命名,推动了山东全省多市景观河救生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挖掘基层人物 闪耀高尚品质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引导,深入挖掘,发现了一批闪耀着高尚品质的基层人物,不断报道日常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凡人义举,通过榜样和典型事迹的社会示范作用,让读者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很好地引导了当下的社会舆论。
普通劳动者的身上往往有着不普通的故事,实践也证明,群众身边的典型更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道德认同感。《人民日报》的《做个平凡好人》报道了长春市公交集团巴士公司驾驶员傅秀丽,中国广播网在《好人故事》栏目中将镜头对准了南昌铁路局鹰厦线上车站站长张永建、乌鲁木齐公交司机谷祥峰等……很多新闻媒体把版面、节目留给了送奶工、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普通劳动者,通过一篇篇报道让受众从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7月11日,安徽的《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市场星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分别刊发文章报道了安徽省23岁小伙黄学刚因肾病不幸去世、生前要求捐献眼角膜的事迹。随后的几天,这5家都市报又跟踪报道了眼角膜成功移植的新闻。这些报道让人们感受到了逝者的重生和受捐者的喜悦,让读者看到善良的人无私奉献的阳光品质,感受到他们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人间大爱。这些报道不仅对弘扬社会正气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媒体的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
将更多的版面、更多的网络页面留给道德好人,留给身边的善举故事,可以让老百姓感觉到“还是好人多”,而媒体目光的主动拓展,也成了道德建设的积极力量。“苦是苦,但你想,我们苦一点,老百姓用电才有保障”、“义务奉献的责任感就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打我的心”,三峡电力巡线工王勇和退休老厂医陈弘毅的这两句话就放在中工网显著位置的《人物语录》栏目中,中工网不仅一直介绍着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还把他们朴实的话语进行重处理。中国网推出的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好人称号——“抢修哥”刘跃青、“交警爸爸”王振治、“板凳妈妈”许月华等,让网友铭记。中国文明网邀请“最美校长”陈万霞等人开展微访谈活动,网友“江淮布衣”在微访谈里说“我很少被感动,但这次真的被感动了”。
敢于批评建言 弘扬道德正气
多年来,很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并将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有力补充,使之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曝光企业道德、家庭道德、公民道德失范的问题,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丑恶行为,敢于客观和真实地进行揭发,弘扬社会正气,这是新闻媒体作为社会道德建设先锋的客观要求。《人民日报》的评论《我们需要怎样的“道德想象”》直接指出“老人倒下扶还是不扶,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门前积雪扫还是不扫,路有拾遗交还是不交?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原本无须思考的问题,竟然成为许多人现实的‘两难选择’”,并提出在这样一个个体化、陌生化的时代,良好道德想象力的培养是这一切的基础,也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
7月14日,《今晚报》读者来信版《莫把文明扔在垃圾桶之外》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居民小区内垃圾成山、臭味儿熏天的现象。7月21日,《今晚报》针对上述报道刊发之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组针对性报道《举手之劳,可以彰显文明》,呼吁社区居民提高文明道德意识。这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取得了积极正面的效果。同时,报道还注意把握处理矛盾的尺度,不把话说满说绝,给被批评者以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与被批评者站在对立角度,这对社会文明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节目直击种种道德事件,一方面对可歌可泣的高尚行为进行讴歌,另一方面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在震撼中让每个人用思考完成心灵的净化,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只要媒体敢于批评、敢于建言、敢于动员老百姓参与监督,社会道德建设一定会取得良好成果。(记者 袁舒婕 赵新乐)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考察黑龙潭公园2024/11/23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召开“企业进校园”交流座谈会2024/11/23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举行2024/11/20
-
【原创文章】 文友挥毫竞技雅“战”2024/11/19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盈江2·4万亩再生稻喜获得丰收 新增粮食330万公斤 新增产值350万元2024/11/18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一行走访春雨奇石文化城2024/11/17
-
陈本善为武警云南总队不孕不育症官兵和家属诊疗2024/11/16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赵晓强一行走访石材企业2024/11/11
-
云新发布 | 德宏:改革驱动发展 全方位提升边疆新风貌2024/11/08
-
【原创文章】 写作与治学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