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审判”之风不可长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原标题:“道德审判”之风不可长
张崇乐
近日,一位两年前有伤医行为的教师,因参评高级职称,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质问,有如此劣迹的教师咋能“高级”?也有人认为,不必揪着此事大搞“道德审判”、煽动对立情绪。惩罚也好、宽容也罢,观点交锋之下,我们更需要思考这其中的限度与边界。
时隔两年多,一起尘埃落定的伤医事件再生波澜,让人颇为意外。而这已是当事人缪某第二次被推上网络的道德审判台了。
抛开舆论的价值判断不论,这位教师的遭遇着实有些委屈。单纯地从医患纠纷角度来看,她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该校校长曾发微博表示,缪老师因为言语矛盾不冷静引发冲突,属于“非故意的偶发事件”,绝无任何伤医的动机。而她本人也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但即便如此,网友仍不买账。2016年,就因为这一冲动之举,她不得不迫于舆论压力收回了自己落户上海的申请,而如今在评职称时,她又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众矢之的”。接续不断的口诛笔伐让人不禁担忧,她还能翻过这页“黑历史”么?
不得不说,对这种快意恩仇的“道德审判”,我们早已见怪不怪。自“虐猫事件”之后,此风便愈演愈烈,“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女教师拦高铁”事件等等,一次次撩拨着舆论的亢奋情绪,网民跟风似的恶搞谩骂似乎已经成了法律之外的另一套“审判”标准。一旦网上曝光有违社会道德的事件,触痛到公众的神经,网民们便会立刻群起而攻之。但若问其事件的前因后果、真相如何,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明白。这种非理性的宣泄,不仅给当事人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其后期的持续发酵更是有可能使其一辈子都“难以翻身”。
“道德审判”之风不可长。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批判他人是非对错的门槛正在变低。但从人格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以群体之名,集体要求某人承认错误、做出忏悔,看起来是在替正义说话,事实上却是在变相地侵蚀人的权利,以“惩恶”之名而行“作恶”之实。正所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若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道德瑕疵”都被放到网络上进行放大,一件错事不断发酵,甚至会成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必须面对的“否决项”,这究竟是以道德为名的审判还是以宣泄为名的暴力?长此以往,网络上戾气深重,人人自危,偏执之风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治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网络时代为人们发声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但同时也为戾气滋生提供了现实土壤。不论是网络平台,还是网民受众,都应该将自律他律充分结合起来,把握好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边界,让人性关怀、理性讨论有更多空间。在遵循道德的前提下善用网络,这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考察黑龙潭公园2024/11/23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召开“企业进校园”交流座谈会2024/11/23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举行2024/11/20
-
【原创文章】 文友挥毫竞技雅“战”2024/11/19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盈江2·4万亩再生稻喜获得丰收 新增粮食330万公斤 新增产值350万元2024/11/18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一行走访春雨奇石文化城2024/11/17
-
陈本善为武警云南总队不孕不育症官兵和家属诊疗2024/11/16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赵晓强一行走访石材企业2024/11/11
-
云新发布 | 德宏:改革驱动发展 全方位提升边疆新风貌2024/11/08
-
【原创文章】 写作与治学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