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一个果、一根椒、一头猪、一本书…… 丘北脱贫因地制宜 产业扶贫拔掉穷根
2025-01-17云南民族旅游网
“舍得乡喜鹊落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51年9月,至今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10月以来,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共帮扶155万余元,援建学校附属设施100余万元、配套基础设施设备45万余元、投资校园文化10余万元……”
脱贫攻坚,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需要有久久为功的坚持。打赢脱贫攻坚这个历史重任,重在发展产业、成在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脱贫的关键之举和根本之策。
近年来,文山州丘北县在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真正把准“脉象”,开好“药方”,实施了“一朵花、一个果、一根椒、一头猪”等产业带动发展。同时,不忘教育扶贫,在抓好“一本书”的战略中,依靠挂帮单位,切实抓好教育扶贫,将当地长久致富的“钥匙”交给孩子们,交给未来……
▲档卡户群众到万寿菊收购点交收获的鲜花
一朵花:
万寿菊开铺就产业路
东经103°49ˊ41〞,北纬24°9ˊ42〞,丘北县舍得乡喜鹊落村中心小学校围墙外,菊花盛开,金黄灿烂。
林慧萍背着竹篓,两手飞快地在花尖掠过;一把把万寿菊,长眼似地连绵“飞”到背篓里。从她嘴角绽开的笑容看,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
林慧萍家是喜鹊落村的建档立卡户,和老公李进冲、两个孩子和74岁的老母亲王桂芬相依为命。“今年,家里种植了25亩万寿菊,卖了2万多元钱,挂钩帮扶的云南省监狱管理局还会补贴2000元的种植补贴……”一边摘花,林慧萍一边笑逐颜开地说着脱贫攻坚中家里发生的点滴变化。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决战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按照脱贫攻坚五年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坚决的态度、坚强的领导、坚实的工作,大力度、硬举措、严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任务。
省监狱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刘文奇介绍,帮扶之初,省监狱管理局就投入204万元为129户档卡户分别援建了1所50平方米的羊圈,实现人畜居住分离;累计发放资金30万元,补助3000亩万寿菊、烤烟种植;投入了10万元,举办了5期劳务输出和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
“今年,省监狱管理局继续加大了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确定了‘夯实优势产业、改良传统产业、发展接续产业’的产业发展帮扶思路:根据喜鹊落村万寿菊大量种植、产业发展成熟的实际,科学制定种植补贴政策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证支柱产业的稳定发展;对喜鹊落村传统种植的玉米、土豆等进行科学种植试点,试点种植的70亩新品种玉米,亩产预计可提高50%;积极引进新产业,引进了苹果种植,考察瓜蒌、青花椒等种植产业,做好产业发展接续工作。”
丘北腻脚,菊花似海,田园如画,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的花栽早了点,花开得不是太饱满。”李正长在自家的菊花地里鼓捣了一阵,低头摘了几朵花,有点悻悻然。
他今年27岁,是丘北县腻脚彝族乡架木革村委会一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外出打工,先后到过东莞、大连和北京,进电子厂做过,后来又在引水工程做过建筑工。
精准扶贫开始后,李正长就从北京回来了。在当地政府和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加固修缮了房屋,修建了厕所和洗澡室。“2015年结了婚,娃娃小,才两岁多。还要照顾老人,就不能外出打工了。在家里养点牛,种点菊花,花点功夫打理,还是能苦得点钱了。”
▲喜鹊落村档卡户林慧萍在采摘万寿菊花
李正长说的菊花就是万寿菊,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在7月到9月份。万寿菊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烟草及动物饲料中,具有“软黄金”之称。
“去年,我栽了20亩菊花,卖得3.4万元;今年又栽了30亩,摘了3次,卖得3万多。现在这块地还有点,估计还可以卖几千块钱。”站在金黄灿烂的菊花地里,年轻的李正长诉说着自己的梦想,憧憬着未来的道路。
“下一年,还是要认真栽花、认真管理,争取多卖得点钱。另外,我也想好好学一门建筑手艺,比如说砌砖,以后有个稳定的门路,不管是外出做活计还是自己家盖房子,都能派上用场。反正,就是再努力一把,把全家的生活整得红红火火。”
万寿菊种植是近些年丘北县大力发展的一项助农增收产业。腻脚乡在2011年专门引进了丘北县立达尔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乡乃至全县的万寿菊收购和粗加工。每公斤收购价1元,今年预计在腻脚乡周边,仅收购万寿菊鲜花就能达到55000吨。
“公司向农户收购的鲜花,都有详细的电子表格记录。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交花日期、重量、金额,都登记得清清楚楚,结算时确保了花农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丘北县立达尔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助理张军介绍:“鲜花收来以后,要经过压制、发酵,再压榨、打碎、烘干,制成小颗粒。一般15吨鲜花才能提炼出1吨颗粒。之后,再运到砚山进行深加工,提炼成叶黄素油膏,用途很广。”
“腻脚乡是丘北县万寿菊种植面积最大、亩产量最高的乡镇,占立达尔丘北公司总收购量的60%以上。”
腻脚乡副乡长王元亿介绍,动态管理后,腻脚乡有908户建档立卡户。2017年,腻脚乡种植万寿菊2.95万亩,其中有623户档卡户种植了7850亩,实现收入1727万元,户均收入2.7万元;2018年,全乡种植面积2.5万亩,档卡贫困户有512户,种植了5320亩,预计收入1170万元,户均增收2.28万元。
“近年来,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万寿菊种植,切切实实有了收益,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也切切实实摆脱了贫困。”
王元亿介绍,在产业扶贫中,腻脚乡党委政府始终做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真正把贫困群众捆绑在产业链上,让其搭上致富“顺风车”,激发源动力,提振精气神,切实让“产业扶贫拔穷根”掷地有声。
▲喜鹊落村村民马文忠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刘文奇在探讨新品种玉米的长势
一个果:
千亩柑橘奠定致富路
从丘北县新店乡小江口村出去几公里,车子涉水过一道河,前行一段就变得车辆都难以上去了。眼前的山坡上,果实累累,千亩果园,层层叠叠。
果园里,种植了10多个水果品种,除了冰糖橙、兴津等,还有眼前的这种水果沃柑。沃柑属于柑橘杂交的新品种,水果成熟后,味道特甜、果汁量大、营养丰富,而且生长快、产量高,储藏性能好,比较适合物流快递。
“近年来,沃柑在国内水果种植业上颇为火爆,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水果新贵。去年的批发价,均在14元每市斤。眼前这一片有600亩水果,是最早种下的,今年已有200亩开始挂果了。”
欧阳兴平是玉溪新平人,2014年底来到丘北新店乡考察柑橘种植基地。通过前期修路、整地,铺设引水管等基础设施后,2015年开始在小江口村下寨种植沃柑。为了以后做好品牌销售,他还成立了欧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心想在这里把柑橘种植业做好做强。
“这里是老基地,交通等条件相对闭塞;为了发展水果产业,我还另外开辟了一个新基地,大约有1600多亩。”
▲小江口的群众到果园打工
“我们小江口村以前就有种植柑橘的传统。那时候是各家各户零星栽种,技术和管理都不到位,也影响了柑橘的口感和品质。拿到江边路口卖,有时都卖不掉,没办法最后倒在路边沟里了。再后来,大家索性就放弃了。”
新店乡小江口村党总支书记艾炳光来到果园,看着眼前这些长势喜人的柑橘树,感慨颇深:“欧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入小江口村后,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的培育及管理,不仅让群众大开眼界,重拾栽种柑橘的信心;同时,也大力助推了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
艾炳光介绍,柑橘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云南省第二大果种,云南省各地州(市)均有柑橘种植。
村里借助这股东风,成立了小江口水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柑橘的种植和销售,种植有沃柑、兴津、脐橙、冰糖橙等品种。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柑橘种植,学技术、学管理,确立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地方水果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中长期规划。
40岁的余换英是小江口村委会小寨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因丈夫常年有病,家里三个孩子:一个去深圳打工,有两个还在读书,家境困难,无法外出务工。余换英只好平时种点包谷,养点猪维持生计。
后来,欧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村里栽种柑橘,租了她家的30多亩坡地,每年每亩租金300元。今年她又来到种植园里面做工,每天80元的工资。
“在这里的工作,就是修剪枝叶、除草和追肥。这几天在忙着剪果,把多余的果子剪掉,让剩下的果子长得更大。”说起现在的工作和收入,余换英很满意:“从家里走到果园只要10多分钟时间,方便我平时照顾生病的老倌。而且还能在这里学点技术,现在我家里也种了10多亩柑橘呢。”
在柑橘基地忙碌的时候,欧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天都要聘请附近村子里的400多人在这里务工,男工每天100元,女工80元。还有8户长工和技术工,每月3000元,常年负责果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小江口村现有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36户140多人在果园做工,部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出租又可以获得一份收入。柑橘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小江口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打工有收入,产业有发展。
“柑橘基地带来的社会效益,就是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增收难和坡地种植发展难等问题,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找到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合作社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艾炳光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采用“合作社+技术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把合作社和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随着柑橘产业发展壮大,还将拟建有机肥厂及塑料包装箱厂,解决建档立卡户及部分群众就业问题,增加致富渠道;继续向各级各部门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增强合作社力量,确保产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益民种植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宏绿一号”工业辣椒
一根椒:
辣香助力丘北扶贫路
“我们今年每人都栽了15亩左右,姜地都在那边……”陶福生 、陶正礼、陶光良都是苗族群众,也是丘北县天星乡笼陶村委会白沙坡新寨的建档立卡户。
2016年,这些建档立卡户群众,才从老村子搬迁到新址。搬迁过来后,当地党委、政府想方设法,为他们找产业、寻路子,增加经济收入;争取政策支持,还给群众发放万寿菊种植和小米辣种植补贴。
近些年,生姜市场情形不错。群众便利用周边土地资源平整、土壤肥沃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始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在采摘完的玉米地周围,是一块块的绿茵地,这就是他们今年准备扩种的生姜种植地。
“种姜一个要看姜种,一个要看土壤。两个都好,种出来的姜就很不错了。”陶福生拔出一棵姜,看了看根茎。
陶福生今年36岁,之前在浙江做钢筋工,每年能挣3万多。后来有了两个小孩,他只好结束打工,回家一边照顾家里,一边搞种植。2016年,陶福生尝试着栽了几亩生姜,当年收购价是1.75元一市斤。
“去年,一亩产量差不多有4500斤到5000斤左右,每亩卖得8000多元;去除成本,纯利润有4500元。”陶福生觉得有赚头,于是今年租了15亩继续种姜。“如果今年卖得好,我还想扩大规模,租地栽到30亩、甚至40亩。”
“2018年,白沙坡村有76户群众种植生姜540亩,产值预计1728吨。其中建档立卡户有28户191亩,预计产值573吨。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每吨1800元,可实现收入103万元,扣除每亩3000元的成本,利润可达45.84万元,户均增收1.6万元。”天星乡副乡长李恩宏欣喜地介绍。
▲档卡户群众杨文章正在合作社的地里移栽草莓苗
草莓青青,辣椒红艳。
在丘碳公路边的益民种植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自龙潭寨的建档立卡户杨文章正在地里移栽草莓苗,他和妻子都在合作社打工,每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
在政府补助下,杨文章家里的房子已经做了加固修缮。合作社还租了他家7亩地,每亩700元一年,他觉得目前的状况不错。“家里有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及两个娃,一个读初中,一个学前班。两口子都在这里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
“我们合作社现在有32户档卡户,主要是种植工业辣椒。就是这种红彤彤的辣椒,比小米辣辣十倍,人不能直接吃。”
益民种植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兴标告诉记者,合作社是2014年成立的,主要种植“宏绿一号”工业辣椒。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给农户,指导种植,然后按照3.2元一公斤的价格开展订单收购。
今年,有32户档卡户种植了144亩工业辣椒,每亩可以有纯利润2000元,户均增收8000元,基本上脱贫无忧。
“现在,我们正在和外面的公司合作,发展新型农业,搞染色植物实验种植基地,同时把休闲生态旅游观光做起来,以此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基地就业来实现脱贫致富。”
退伍军人出身的胡兴标介绍,现在,有9户建档立卡户在种植示范基地打工,都是每月3000元,工资按时发放。
金秋十月,辣香姜美。
不仅仅是天星乡,丘北全县都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展各种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使贫困户切实有收益,有甜头。群众干劲十足,充满动力。正如群众杨文章说的那样:“不能总是靠国家,不能一辈子靠上面的帮扶,始终要靠自己的奋斗心里才踏实,日子才会更有盼头。”
“我家有一亩田,原来种水稻,现在租给他们种蔬菜,我来这里打工已经有4个多月了,每天可以有 70元的收入……”
在曰者镇打磨山的蔬菜大棚里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摘菜。来自打磨山行政村湾塘村的群众谭自梅也在大棚里打工,谈到出租土地和就地打工的收入和便利,谭自梅很开心。
“我们村委会去年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用来发展蔬菜种植,群众就地务工已经增收到平均每月800元以上,达到了提高土地经济效益,解决了当地群众务工需求的目的。”
曰者镇打磨山村委会主任李龙介绍,在曰者镇新寨行政村烂泥寨村的正辉蔬菜基地里,也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蔬菜种植。除了吸纳本地100多人进入基地打工外,还吸引了其它乡镇的许多人员来务工。
“我去年就来这里打工了,每月平均都有2千多元的收入,今年做到现在收入有3万多元。”来自双龙营矣则村民委啊郎村民小组的群众陶丽介绍。
近年来,丘北县曰者镇立足区位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已形成了蔬菜、水果、烤烟、桑树、万寿菊等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周边的农户,比如像烂泥寨栽西瓜的收了后又在大棚里种菜,蔬菜交给正辉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能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一年可以栽得6季蔬菜,每年的群众直接收入达到150多万。”
谈到土地流转,曰者镇新寨村民委党总支书记付正福如数家珍。据了解,新寨行政村共流转土地1500多亩,用于发展蔬菜种植。流转的土地涉及8个村寨580多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03户,可实现群众直接收入150多万元。
土地流转,“转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天地。
截至目前,曰者镇共流转土地13000多亩,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发展蔬菜、桑树、桃子、葡萄、西瓜、烤烟、万寿菊等产业;涉及62个村小组,带动农户3100多户,产品远销北京、广州、香港、深圳、澳门、新加坡等地,可实现年产值5000多万元。
▲徐启仁喜滋滋地观看着饲养车间里的母猪
一头猪:
养猪增收夯实幸福路
苗族村寨,秋雨绵绵,丘北县锦屏镇碧松就村委会解放上寨村民小组。
“这是第二窝小猪了,总共生了12头。第一窝生了14头,卖了8头,每头2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绍白站在自家的猪厩前,介绍自己的养殖情况,欣喜之余又有点小忧虑:“现在,家里的母猪又怀上了第三窝,现在的猪厩有点拥挤破败,不能遮风遮雨;这眼看要天冷了,有点担心啊!”
“没关系!过几天,你到我的养殖场,我喊人拿给你10块石棉瓦,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说话的是徐启仁,他是丘北县徐三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李绍白家的这头挺能繁殖的母猪,就是他们公司免费提供的。
“像这样尽心尽力养猪的档卡户,我们肯定是大力支持的。”徐启仁边查看猪厩,边和李绍白谈论着一些养猪的技术问题。
李绍白的妻子马应芬长期患肺病,不能做重活。家里有3个小孩在读书,所以无法外出打工。“还好,大家都关心我们,给了我这头母猪。我别的不会,就想踏踏实实把猪养好,争取多养猪、养好猪。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家搞得更好,把以后的日子过得美好。”
李绍白和妻子,并肩站在自家的新房前,满脸微笑,充满信心。
在徐三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有一份发放母猪的花名册,其中就有李绍白的名字。该公司是丘北县一个集生猪养殖、营销、屠宰、加工的企业,是丘北县的生猪运销大户。每年能繁母猪存量980头,年均存栏肥猪5600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公司积极响应。结合自身优势,向丘北县锦屏、双龙营、八道哨、树皮等乡镇的35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二元能繁母猪500多头,价值300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了精准扶贫工作。
“我当年做生猪收购时很不容易,起步时比较困难,起早贪黑,每天去寨子收猪,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如今,我的企业做大了,也不能忘记父老乡亲,要拿出一点实际行动,切实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徐启仁袒露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解放下寨建档立卡户陶正兰家,徐启仁欣喜地看到她家的猪圈建造得比较规范,而且已经形成了良性滚动式地饲养模式。
去年4月份,徐三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免费发给她家一头能繁母猪。经过精心饲养,第一窝下崽15头,她非常开心。
“这个办法很好了,公司免费拿母猪来给我们饲养,去年我家卖了20多头猪,卖得4万多。如今我们新房子都已经修建完,也验收合格了。等到这批猪长大卖了钱,我们再把房子好好呢装修哈。”说到发展前景,陶正兰笑得合不拢嘴。
▲档卡户群众李绍白和徐启仁在探讨养猪技术
“我家已经有10头要出栏的大猪了,正想找时间问一下你们养殖厂的回收问题呢?”关于陶正兰的这个问题,徐启仁当即拍板:“改天我喊厂长联系你回收事宜,收购价会高于市场价一些。”
“碧松就村委会有3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就有80多户贫困户得到了公司免费发放的能繁母猪。”
碧松就村委会副主任王茂龙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母猪分到档卡户家,每次产小猪都不会少于10头,养大后农户就可以卖出或者是由公司收购。之后母猪又可以继续繁殖,这样循环下去,农户不仅可以实现脱贫致富,还可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收入。”
“明年,我们打算继续帮扶贫困户1600户,计划发放能繁母猪1800头。同时,继续为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有效带动广大贫困户增收致富。”
徐启仁说,虽然近些年猪价有些不稳定,但是他们公司还是有信心,继续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加大扶贫力度。
据悉,丘北县徐三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今年能繁母猪存量1680头,可提供仔猪33600头;年均肥猪存栏8300头,出栏19400头。年出售肥猪可实现销售收入2880万元,可实现净利润700万元。
2015年,公司参加了丘北县妇女联合会组织的“爱心传递”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在三个乡镇年救助贫困学生12人,每人每学期救助金为500元,计5500元。其中就读中学10人,小学2人,救助时间至本人大学毕业。
2016年至今,积极响应丘北县精准扶贫工程号召,在县委农办乡镇政府的指引下,向锦屏镇、双龙营镇、八道哨乡、树皮乡、碧松就村委会等乡镇的351户贫困户,发放489头二元能繁母猪和230头育肥猪。
2019年,公司将计划扶贫贫困户1600家,发放二元能繁母猪1800头,同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等无偿服务。
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以“5218”工程(年屠宰生猪达50万头以上、年组织外销生猪20万头以上、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仔猪1万头以上、年出栏小黑箐及徐三生态猪8000头以上)为发展目标,将投资6000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2.4亿以上,净利润36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2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及周边广大养殖户增收致富,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舍得乡陆良村的高原草场
一本书
教育扶贫铸就希望路
东经103°49ˊ41〞,北纬24°9ˊ42〞,还是丘北县舍得乡喜鹊落村中心小学校。崭新的校舍、欢快的孩子,丝毫不逊于城市的校舍。
“扶贫先扶教,治穷先治愚”。
“舍得乡喜鹊落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51年9月,至今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10月以来,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共帮扶155万余元,援建学校附属设施100余万元、配套基础设施设备45万余元、投资校园文化10余万元……喜鹊落村中心小学校在云南省监狱管理局的关系、支持下,校园环境得到巨大改变,崭新的现代化校舍,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此乃重教兴学之壮举。知国家期望,惜寸阴之可贵,当发奋创新,立志成才。”
这是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喜鹊落村中心小学校扶教碑记上的一段记载。
“目前小学校有520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户群众子女137人。通过云南省监狱管理局的全力扶助,使喜鹊落中心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明显改善了办学环境,有效推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喜鹊落村中心小学校校长蒋明军介绍。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徐建介绍,在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开展的具体开展补助中,鼓励档卡户在校生上好学,档卡户在校学生小学、初中每生补助300元,高中、职中每生补助500元,大学每生补助3000元。
同时,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100万元为喜鹊落村小学硬化操场及配套设施采购;投入15万元为乡中心学校建盖了一所厕所及道路硬化;投入32万元对乡小学部围墙建设,校舍,礓嚓、矣白完小校舍修缮;投入20万元对乡中学部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及政府高压线路改造。
“另外,通过改善环境,提升了办学水平。建设乡中学部多媒体教室的配套设备;喜鹊落村完小购置床架480张、双人课座椅325套,全套床上用品400套,5套教师办公桌;加强了喜鹊落完小校园文化建设。”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围绕挂联乡如期摘帽、挂包村如期退出目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内容,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夯实挂联点的发展基础,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省监狱管理局累计完成帮扶丘北县舍得乡扶贫项目投入壹仟1792.935万元,实际完成项目支出1376.09万元。其中,2016年完成投资910万元,2017年完成项目投入667.93万元,主要用于改善舍得彝族乡及省监狱局挂联点喜鹊落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为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打牢基础。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2015年8月,昆船集团被确定为矣堵行政村脱贫攻坚省级挂钩联系单位,昆船集团挂钩矣堵行政村建档立卡户45户181人。2016年至今,昆船集团每年派驻2名工作队员在村委会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搭建好贫困户与乡和集团的交流平台,及时将最新脱贫发展规划传导到集团,为脱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育扶贫中,昆船集团积极援建了水头希望小学和小矣堵希望小学。
中船重工普者黑水头希望小学前身为八道哨乡水头小学,位于八道哨乡西部,创办于1982年。2007年9月,在上级政府和上海松江人民的支持下,搬迁到现在的校址。2014年9月,中船重工投资500多万新建校舍,学校占地面积11279.3平方米。
小矣堵小学位于丘北县城西北方,坐落在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普者黑湿地旁。学校原占地面积7.5亩,新征地6.5亩。学校辖小矣堵、洋洞、幸福村、豹子坡、支白山、白脸山6个自然村,共 688户,总人口3207人,小学适龄儿童270名。项目于2017年3月22日开工建设,2018年2月28日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为693.2万元,申请援助资金5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93.2万元。
为了提高矣堵村民的夜间活动场所,昆船公司援建大矣堵一、二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22.67平方米,投资总额57万余元,受益群众255户1148人。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贫困地区的“通病”,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八道哨乡山白新老寨、大矣堵村,是八道哨乡的重点扶贫区域。
为解决两村行路难问题,中船重工挂职副县长带领县乡村干部,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整合资金24.8万元,建成了一条宽4.8米、长600余米的水泥路,解决了300余学生上学难和山白新老寨、大矣堵村1000余群众的出行难问题。环球游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张 密
-
【讲述云南】论道滇酒未来·共铸产业辉煌2025/01/14
-
喜迎新起点,盛启新篇章!昆明320国道杨林段静和小院高山小黄牛开业庆典盛大举行2025/01/12
-
数字经济·物联网 佳联大数据集团登陆纳斯达克2025/01/12
-
AXENT恩仕云南昆明大商汇旗舰店盛大开业,打造智能卫浴新体验2025/01/10
-
回炉|AXENT恩仕卫浴2024云南设计师年会1月6日中国馆圆满落幕2025/01/09
-
“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成功举办2025/01/02
-
山野人家私坊菜呈贡店盛大开业2025/01/01
-
美好生活在云南|西山脚下滇池湖畔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2024/12/31
-
云南职业经理人协会20周年庆典暨2024年年会在昆明举办2024/12/29
-
【原创文章】彭镇:乡村变迁中的影像立体叙事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