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孟连-民族特色-文产-云南民族旅游网

佛教在孟连

2025-01-01云南民族旅游网

佛教在孟连

佛教约在15世纪前后,由缅甸传入孟连,对孟连地区礼法、法律及文化建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相传,公元1493至1514年(明弘治六年至正德九年)期间,孟连地方强盛过往商客很多,传闻缅甸盛行佛教,孟连土司派遣4个大头人,带领随从数十人,携骏马4匹,及金银器皿、丝绸采缎等礼物,前往缅甸古都迎取佛经和佛像。缅甸土司回赠大象4头,经书3本(经律论三藏),菩萨4尊,还有法器依仗等,至此土司将佛教作为教化一方德治百姓的法宝,南传上座部佛教因此成为孟连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傣家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南传佛教,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等节日承载着傣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信仰,几乎每个傣族村寨都有一座缅寺。

傣族佛寺已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宗教场所,傣族的文化、教育全都发源于佛寺,一切民俗活动都与佛寺有关,所有的民间文学、工艺美术都可以在佛寺里找到,傣族佛寺的文化保护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孟连土司统治中心的娜允古镇,也相继建立了三座佛寺,这就是上城佛寺、中城佛寺、下城佛寺。

上城、中城、下城佛寺与总佛寺

娜允古镇由三城两寨(上城、中城、下城、芒方岗、芒方冒)组成。上城原来是孟连土司和家奴的居住地,现存主要建筑有上城佛寺和孟连宣抚司署。

上城佛寺,傣语意为龙城佛寺,紧靠金山和孟连宣抚司署,是土司家族的专用佛寺,上城佛寺始建于明代,重修于1868年,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佛殿、僧房、大门、引廊、经亭、金塔、银塔组成,与金山的自然景色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和谐。佛殿为歇山顶三檐外廊式土木结构,五十六棵圆柱呈八排对称排列,屋面还是傣族常用的小挂瓦。

相传,寺内有一石洞与南垒河的龙潭相连,因龙潭的龙常沿此通道来佛寺听经布道,接受香火洗礼,又得名“龙缅寺”。该寺古建筑基本完好,国外的傣族及从事佛寺活动的高僧到娜允古城朝拜,大都住在上城佛寺。

上城佛寺由佛殿僧房大门引廊经停金塔银塔组成,主体建筑佛殿为歇山顶三重檐外廊式土木结构,共有56棵圆柱呈8排对称排列,各柱枋梁檐都有金粉贴印的多种花卉动物人物图案,佛龛上塑有佛祖像,周围悬挂着善男信女们敬献的各式各样的幡,幡上记述着傣族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绘有生活图案,并通过剪纸织锦彩绘等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傣族的历史建筑生产生活宗教。

佛寺也是赕佛、祭祀祖先的地方,关门节至开门节之间,土司一家每周都要到这里听经和斋戒,心灵在静思中得到反省;每逢佳节,土司要到这里滴水,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这么神圣的地方,就算没有真正的龙来过,善于把自己的生活诗化的傣族,也会赋予它神圣的意义。

中城是以前孟连宣抚司署的官员及家属居住的地方,现存古建筑有中城佛寺以及土司岳父和其他官员的住宅。

中城佛寺,始建于明代,重修于1910年,是居住在中城的官员的专用佛寺。古建筑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由佛殿、僧房、走廊、八角亭、金塔组成。

站在佛殿前仰望,东西两面的歇山顶板,镶有三朵彩色玻璃梅花图形,歇山顶檐的格板上,饰有金粉贴印的孔雀公主、佛像和花卉。两排檐坊,均有金粉贴印花草纹饰,整个佛殿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中城佛寺周围分布着土司岳父家、土司代办家及其他官员的住宅,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民居不仅反映了近现代傣族民居的特点,同时还是傣族封建领主制等级森严的重要物证。

下城是宣抚司署中总揽内外政务的官员——议事庭长和几位官员的住处。原有古建筑下城佛寺位于南垒河畔,于1953年毁于火灾。在下城佛寺的原址2011年2月建成了孟连总佛寺,占地面积5336平方米。佛寺大殿为古典木式建筑,配套有僧房、戒堂、大门及围墙,孟连总佛寺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傣族宗教活动场所,更是傣族文化传承的重地,收藏了大量的天文、历法、神话传说、医药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典籍和傣族各族民间艺术品。作为打造普洱市“绿三角”旅游环线、娜允古镇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孟连总佛寺连同其他佛寺给人们展现了完整的娜允古镇“三城两寨”传统风貌,成为傣族群众及东南亚信众的朝拜之地。

上城旁的芒方岗、芒方冒两个寨子,是宣抚司署的林业官——更洪和猎户居住的寨子,过去专为土司撵山打猎,现在两个寨子的农户大都兼营纺织傣锦和傣包,常有外地客商上门订货。

(孟连县委宣传部  张新立)  

编辑:陈克东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