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流动“赶集警组”
2025-01-11云南民族旅游网
编者按:
我国的集市贸易,就是俗称的赶集,始于春秋战国,成熟于汉代,至今已逾2000年之久。此习俗为我国的国情,也是云南的省情。“赶街”是一种文明,但随之而来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成了困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难题。
为改变农村道路事故多发,特别是在集市贸易日频发、高发的现状,墨江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赶集警组”应运而生。2011年6月,墨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赶集警组”正式成立。“赶集警组”有5名工作人员:两名民警带着3名辅警,奔走于全县15个乡镇的168个村委会的赶集地点。
这是一支执法队,又是一支宣传队,更是一支服务队。
他们常年围绕农村赶集日,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警组集执法、宣传和服务于一身;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职能于一身,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大显神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破解了一直困扰公安交管部门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和高发的难题。
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张见一 李正阳
“黄哥,山道崎岖,你开车开累了,要不换下开?”入夜,一辆警车在墨江县农村蜿蜒的山道上行驶着,警车后排坐着三个辅警:陈向辉、张迎春和白海涛。陈向辉看到老民警黄顺林有些疲惫了,忍不住建议要替换他一下。
“不用,你们好好养神吧,今晚到地方都休息不了几个小时了。明天‘鬼街’开市早,有你们几个小伙子忙活的。”说完,黄顺林挺直腰杆,聚精会神地继续开车在盘山道上转圈。
7月6日晚上9时多,墨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赶集警组”的队员们,吃完饭稍微准备了下,就连夜出发了。这次他们要赶的集市,是50公里外的联珠镇马路村长林街。
长林街位于玉溪市新平县和普洱市墨江县的交界处,每月逢2号和7号赶街。每逢街天,附近两县的群众都聚到那里交易,人员比较多。所以,为了及时做好两县接壤处的街天管理,“赶集警组”就要在前一晚上出发,入住在新平县的一个小镇,才能赶得上凌晨时分开始的街天,以便进行交通宣传和各种管理工作。
“赶街警组”应运而生
崎岖的山路上,“赶集警组”的警车行驶了50公里后,才抵达了联珠镇马路村委会的辖区。但是,因为此处偏僻,村里找不到可以住的地方。所以,后来黄顺霖还是开车多跑了几公里,到新平县的建兴乡马鹿塘村,随便找家小旅馆住下。为了节省开支,也只是要了两个房间。
“看现在一直下着小雨,怕是明天也不会停;长林街以路为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通行的车辆,所以,明天街天的情况会更复杂啊!”
等安顿下来,已经是深夜了。打发几个辅警抓紧休息后,黄顺霖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赶街警组”的来历——
墨江位于普洱市东北部,与玉溪市、红河州的7个县接壤,处在哀牢山雄浑宽大的莽莽山体中。过去,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和驿站,现在则是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省道214线贯穿全境。墨江的人口占比中,哈尼族占了总人口数的61.8%;这里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因为墨江县有99.98%的山区面积,致使墨江县的农村道路弯多、路窄、坡陡,临库、临崖、临江,路段情况十分复杂。而在这个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赶集又是当地的民族风俗。
一个月内,全县有172个赶集日。这样绵密的集市往来,给山区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一定压力。
再加上当地酒文化浓厚、山区群众安全意识淡薄,酒后驾车现象普遍存在。更令人担心的是,乡亲们成群结队地乘坐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这样拉三载四的现象很严重。往往一次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导致所有的农村道路管控难题都集中在赶集日爆发。
目前,墨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力严重不足,现有民警35人,人均管理机动车24512辆、管理驾驶人2451人、管理道路里程206公里,致使农村道路失管、漏管面大,管理力量与工作要求严重失衡。
农村道路管控难,成为困扰墨江农村交通安全的老大难问题。
特别是在2010年底省道214线、泗南江乡片区连续发生的“3﹒24”、“3﹒27”、“6﹒08”等死伤事故——在省道214线碧溪段发生的一起典型的正三轮摩托车载15人,严重超员,致使车辆翻入箐沟,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害和恶劣影响,引起了墨江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党政共同研究后,由政府召集相关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小组。
交警大队通过认真分析和研判,采取针对性措施,重点对事故频发的“一条线”——省道214线(碧溪段、常林寨段)、“一个乡”——泗南江乡进行整治。
经过三个月的整治,交通事故“四项指数”明显下降。
为了扩大战果,交警大队积极向党委、政府和公安局党委汇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6月,墨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专门抽调2名民警和3名协警,配备了一辆巡逻越野车,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和粘贴标识,组建了“赶集警组”。
“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围着赶集转”,是墨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思路,也是“赶集警组”的主要任务。
“赶集警组”常年围绕农村地区的“赶集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一线一乡一组”的工作模式。
在“推丘”工作中,交警大队紧紧抓住“一乡一线一组”工作方法,综合辖区特点,最终实现了“流动赶集警组+固定赶集警组”的管理模式,全面构筑了农村道路立体化防控体系,逐步破解了墨江农村赶集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
近年来,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三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和减少,为农村地区的民族群众安全出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跟着警组赶“鬼街”
7月7日,细雨绵密,路面湿滑。
天才蒙蒙亮,辅警陈向辉就敲响了记者的房门。“不好意思,我们也不想打扰你休息,但现在已经比以前出勤的时间晚点了,抱歉!”等记者手忙脚乱地出来,走廊上站着的三个辅警已经套上了反光雨衣。看样子,外面的雨还在持续。
“对我们‘赶集警组’来说,雨衣、电筒、甩棍就是我们的‘三样宝’啊!因为常年辗转于墨江的各乡镇赶街,有时候需要早出晚归,电筒是离不开的;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警组照样会出现在各地的街天上,因此雨披也是不能少的;在配合当地公安机关抓捕,或者在赶街过程中对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和不法分子,制服他们时也离不开甩棍……”
对常年奔波于墨江各街天的警组成员来说,没有哪个比他们更了解各地和各街天的情况。地理环境、民族习俗、人员成分、交通特点、路况情况、危险路段……“赶集警组”的人无不了如指掌。
“长林街为什么被称为‘鬼街’?警组为啥要提前一天赶到这里?”
针对记者的询问,陈向辉掰着指头仔细讲解着:“因为长林街地处墨江和新平两县的交界处,所以要想把早上批发到的货物或蔬菜,确保新鲜地及时运到墨江或新平县城的早市场上,批发商和商贩子们就要提前来到这里收购货物。也因此,两县附近的群众和小商贩也要早起,到这里周转批发他们手里的农副产品和特产。”
按照规律,一般凌晨2点,长林街就逐渐有商贩赶到,着急出手新挖到的笋子和捡来的野生菌的群众,也陆续带着货物集结。凌晨4点以后,街天的交易正式开始,交易和收购也进入紧锣密鼓的交易时间;6点过后,着急去墨江和新平县城的商贩们,已经陆续开车离开。剩下逗留在街天的,都是附近群众的一些自发交易。
到吃早点时间,长林街已经人去街空,街天结束。
“因为街天是晚上赶,而且赶得早、散得也早,因此当地群众称长林街为‘鬼街’。类似的‘鬼街’,在墨江其他地方也有。每逢要赶这些街天时,我们基本上都是头晚上赶到附近,这样才能及时出现在夜间就开始的街天上。”
说话间,车子接近了长林街。
“黄哥,前面堵车了,车就停在村口吧,我们下去疏导下交通秩序。”车子才在泥泞的路边停下,三个辅警就跳下车去,将雨衣的帽子戴在头上,开始忙碌着疏导交通。
长林街靠着省道边的转弯处,虽然天才蒙蒙亮,但大部分的商贩已经收购了足够的新鲜蔬菜和农副特产,掉头奔向墨江和新平的大型农贸市场。这些来自大山腹地的各种新鲜菜蔬,在早点时分就会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在这个“以路为市”的长林街上,余下的就是墨江和新平县的群众,在互相调剂、买卖着各自需要的物品。因为雨势渐大,很多开三轮车、微型车的商贩,货物索性不摆开卖,就堆积在车厢里交易。一顶顶五颜六色的雨伞下,当地群众在脚下摆着刚从山上采摘的山茅野菜,任人挑选着,价格也相对随和。
“师傅,请让一下,让大车先通过。”
陈向辉带着张迎春和白海涛,疏导开一条路,让来往被堵住的车辆优先通过,减少着交通拥堵……看到交警和辅警冒雨赶来疏导交通,赶街的群众也自觉让开道路,让大车从帐篷和雨伞连绵的集市上先行通过。
“总算忙活完了,过来干碗米线暖暖肚子吧。”黄顺霖是几个辅警的大哥,也负责着后勤保障工作,忙碌的间隙,已经让米线店的老板煮好了几碗米线。
几个辅警才在凳子上坐下,雨衣上的雨水就打湿了凳子。
“还是站着吃吧,要不凳子弄湿了,其他人就不好坐了。”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线,几个辅警说笑着,连碗里的汤都喝个干净,身上的寒冷和潮气也驱散了些许,马上有了种满血复活的感觉。
围着赶集抓防控
吃完米线后,天色也逐渐亮了,长林街的“鬼街”也接近尾声。米线店里的人逐渐散去,附近的乡间小路上,背着背篓的赶街群众,三三两两地踩着湿滑的山路返回。
3个辅警又去街面疏导交通,开展交通宣传。黄顺霖跟米线店老板要了两杯开水,坐在方桌前,跟记者聊着“赶集警组”的故事——
墨江县国土面积大、乡镇多,又有着传统的赶集历史,所以赶集日特别多。一个月内,最少有172个赶集日。
“赶集警组”针对每月赶集日多的特点,对全县的所有赶集日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每个赶集日的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勤务安排和警力分布,主要针对重点集市、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和重点车辆及人员,进行管控和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赶集警组”是一支执法队,也是一支宣传队,更是一支服务队。
工作中,为全力解决农村地区道路安全管理工作难题,改变公安交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赶集警组”主动汇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携手,齐心协力抓管理。
几年来,“赶集警组”始终围绕“赶集前、赶集中、赶集后”这几个节点抓防控: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强化路面执法力度、加强整治“以路为市”的力度、深入开展车管工作“村级化”服务、全力抓好安全宣传工作。
工作中,“赶集警组”联合安监、交通、公路养护等职能部门,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对辖区道路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特别是对临江、临崖、临水等道路的排查。
对排查出的隐患路段,能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及时进行了治理;对不能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隐患路段,及时设置了警示标志、警示花杆、警示标语等措施。对必须进行工程措施治理的,逐一登记在案,并形成了书面材料,报有关部门进行及时治理。
2011年,曾连续发生过车辆坠入泗南江库区、共造成6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经过排查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治理,在危险路段建设了防护墩2400余米、安装黄闪警示灯5盏、设立警示标语和警示标志牌11块。
自2012年3月治理以来,此处未再发生翻车坠江的交通事故。
在强化路面执法力度上,“赶集警组”逢街必查、逢集必治。联合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安监站、农机站人员及专兼职协管员的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交通监管联动制度。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超员、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正三轮摩托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7座以上车辆违法载人和涉牌涉证等重点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
同时,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严密监控,形成“点上测、路上巡、源头纠”的严管态势,将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加强整治“以路为市”的力度上,“赶集警组”每到一个乡镇,都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联合各职能部门,重点整治“以路为市”、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群众赶集车辆沿街停放等违法突出的街场。
通过向群众讲解“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危害性,取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理解;指挥赶集车辆有序、规范停放;劝阻和清理群众占道摆摊、设点和乱堆建筑材料等占道行为。
“通过‘赶集警组’的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多年来‘以路为市’较为突出的通关、鱼塘、景星乡、常林寨等‘街场’,均得到了有效治理,使赶集天的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安全畅通。”
黄顺霖介绍:“像眼前的长林街,也在‘赶集警组’的多次反馈后,现在当地政府已经重新规划了街天场地,不久将投入使用。新街天的规划,对缓解此地的交通压力、减少事故,起到了很大作用。”
破解赶集日交管难题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们还深入开展了车管工作的‘村级化’服务。”
黄顺霖介绍,“赶集警组”积极配合各地派出所交警中队,设立临时车管工作服务台,方便群众学习驾驶证报名,为群众代办驾驶证审验和摩托车辆的检审工作。不但方便了群众,大大节省了群众进城往返的费用,更主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了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自‘赶集警组’成立以来,已组织车管下乡服务71场次,为群众办理驾驶证21362本,为群众节约往返费用达300余万元。这些工作,为进一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力抓好安全宣传工作中,“赶集警组”在人员较集中的地点,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播放宣传警示片和发放自制的交通安全宣传扑克、围裙、画册等材料,向广大哈尼族群众讲解违反《安全法》的危害性,消除了群众“别的车发生车祸,我坐货厢不一定出事”的想法和侥幸心理。
“我们附近的村寨里,曾发生了一起摩托车肇事的案件,你可听过?”看到米线店老板闲着也坐过来听我们讲话,黄顺霖转向了老板。
“听说了呢,那辆摩托车上带着一家三口出们,中途肇事,三人都被摔下摩托车去。但听说只有男的死了,坐在摩托车后面的母女却抢救过来了。黄警官,是啥原因呢?”
对这起摩托车肇事案,米线店老板也有耳闻,对此也很好奇地打听着。
“之所以驾驶员死亡,是因为他没戴头盔啊!家里仅有的两个头盔,他给坐摩托车的母女戴了。所以,在关键时刻,因为戴着头盔就挽救了母女生命;驾驶员没带头盔,所以在肇事中死亡了。”
“看来,以后骑摩托车出行还是要养成带头盔的习惯。一个头盔才几十元钱啊,哪比得上一条命值钱……”听黄顺霖这样讲,米线店的老板就恍然明白了头盔和生命的价值。
每到一个街天,“赶集警组”都用少数民族群众能听得懂的语言,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抵制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从源头上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同时,“赶集警组”深入辖区乡(镇)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学生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安全出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教育家长不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
“赶集警组”还将小型、微型客车车主、驾驶人,以及驾龄未满一年的其它机动车驾驶人,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对包保责任区的车主及驾驶人实行重点帮扶和教育,切实落实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一盯一、一帮一”监管制度,竭力筑牢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自“赶集警组”组建以来,共出动警力18324人次,巡逻公路里程146300余公里;检查各类机动车98670余辆,纠正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1850余起;组织车管下乡服务71场次,为群众办理驾驶证21362本;宣传教育人数达21.6万余人次;农村道路伤亡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四项指数”与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8.6%、死亡人数下降31.3%、受伤人数下降11.2%、经济损失下降7.9%。
构筑农村立体化防控体系
下午,车子返回时,经过墨江县联珠镇碧溪古村。
“老哥,赶集回来了,回家吃点饭吧,都做好了。还有几个朋友也在呢,大家一起聊聊……”在村口,黄顺霖遇到了碧溪村的群众罗忠斌,罗志斌和黄顺霖是多年的老朋友,也就停下车,到他家坐下喝茶、吃饭、聊天。
“你们‘赶集警组’还是辛苦呢!不过,经过几年的宣传和工作,现在哈尼族群众的交通意识确实有了很大转变和提高。至少出门都知道戴头盔了,也不会出现超载、黑车营运等现象了。”
在座的还有碧溪村委会副书记李云伟,他介绍:“前几年,这条线上一个月都难得见到一辆交警的车经过。自从‘赶集警组’成立后,群众基本上一个月都能看到几次交警的执法车辆经过了。既有你们的车辆经过,也有交警大队的‘流动车管所’和执法车辆,路上的交通秩序改善了很多,很少再发生以前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了。”
“前两年,我组织了几辆车往外拉东西,但头一辆车就被交警查住了,跟我们要相关的证件,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情。说明现在交警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农村道路交通管控中来了。通过你们持续的整治和宣传,现在农村的交通肇事率已大幅下降。”
罗忠义是碧溪村委会的村民组长,也见证了“赶集警组”成立后、在赶街日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成效。
“‘赶集警组’成立初期提出的‘一乡一线一组’,就是重点放在泗南江乡和省道214线事故多发地点;由这两个重点推广到每乡都有一个组(服务站)形成面;进而开成‘一乡一线一组’的重要管控线。”
墨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胡建国介绍,“点线面结合”就是要做到在重点赶集日、重点时段、重点路线上,有“赶集警组”负责到场管控;其它赶集日,就由各乡镇的服务站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县每月172个街天处处有人管。
“ 通过‘点线面结合’,形成了‘流动赶集警组+固定赶集警组’的管理模式,全面构筑起农村道路立体化防控体系。”
胡建国介绍,“赶集警组”取得了成绩,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
墨江县委、政府对农村道路交通管控高度重视,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下大力气,在全县15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服务站、168个村委会设立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
为弥补警力不足的问题,墨江县委、政府还在各乡(镇)聘用了2名服务站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工作站1名兼职工作人员。每年县财政拨付92万余元作为服务站、工作站工作人员的经费保障;同时,乡镇也拿出部分经费给予补足,确保了乡镇一级有人管、有人干事。
.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为配合好赶集天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赶集日与双休日重合的乡镇,将双休日提前或推后进行调整,真正体现错时管理和服务。
为此,景星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成员为派出所交警中队、服务站工作人员、农机员及其它单位抽调1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街面综合整治组,对景星镇集市及交通安全实行整治。同时,实行门前承包责任制,承包责任制内容不仅包括各单位、商户门前的卫生、占道等情况的管理,还包括交通、安全、秩序的管理,真正做到还路于民,保平安畅通。
同时,景星镇镇政府投资近20万元,在街面分类别渠划了停车泊位和行车路线,设立了可停50余辆货车的停车场,并对停车场进行了硬化……通关镇镇府也投资37万余元,对街面进行了渠划和规范管理,使街面交通更加秩序井然。
另外,交警大队还强化了学校的自制管理。
交警大队协助泗南江乡中学率先组建校园协警队,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和学校的内部安全管理,在学生心中筑起了一道交通安全防护墙。泗南江乡中学的做法,得到了社会认可,已逐步在全县推广,全力保护农村群众及学生的出行安全。
胡建国介绍:“‘赶集警组’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由最初的专项整治组到专职的‘赶集警组’,再到‘固定+流动’的‘赶集警组’。采取‘一乡一线一组’的工作模式,逐步破解了墨江农村赶集日交通安全管理难题,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了遏制和减少,为道路交通创造了和谐、有序、安全、畅通的安全环境。”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
-
AXENT恩仕云南昆明大商汇旗舰店盛大开业,打造智能卫浴新体验2025/01/10
-
回炉|AXENT恩仕卫浴2024云南设计师年会1月6日中国馆圆满落幕2025/01/09
-
“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成功举办2025/01/02
-
山野人家私坊菜呈贡店盛大开业2025/01/01
-
美好生活在云南|西山脚下滇池湖畔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2024/12/31
-
云南职业经理人协会20周年庆典暨2024年年会在昆明举办2024/12/29
-
【原创文章】彭镇:乡村变迁中的影像立体叙事2024/12/26
-
【公告公示】“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函2024/12/24
-
【讲述云南】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在昆召开2024/12/23
-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遇見魯黑 ——憶慕容玥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