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警徽闪耀在脱贫第一线 ——记西盟县公安局基层民警岩算同志先进事迹-警方在线-《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让警徽闪耀在脱贫第一线 ——记西盟县公安局基层民警岩算同志先进事迹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通讯员 何永富

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民脱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高指示,是史无前例的一项伟大惠民工程,它需要全民参与、万众一心来实现。警察,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其职责是维护治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但在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面前,他们也需要担负起自己应尽的使命。

2017年6月,普洱市西盟县公安局勐梭镇派出所社区民警岩算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满怀热情地奔赴公安局扶贫挂钩点——翁嘎科镇龙坎村。驻村两年,他把农户的家当做自己的家来打理,先从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入手,提振群众的精气神,随后以自己的工资做担保,从家具商场为家徒四壁的贫困户买来桌椅和电视,并为五保老人添置了衣服、被褥和鞋子。他根据龙坎村的实际问题,还帮助龙坎村培育了青贮玉米和甘蔗产业,他在继承前任扶贫干部留下的坚果产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为龙坎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家驻村扶贫,把百姓家当做自己家来打理

岩算,男,佤族,生于1989年6月,中共党员,土生土长的西盟佤山人,2013年参加工作,现为西盟佤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据了解,岩算一家全是公职人员,在岩算驻村之前,父亲已经去农村蹲点扶贫了,而与岩算几乎同时接到任务的还有他的母亲,也下到农村支教去了,一家三口都没有来得及相聚就匆匆奔赴自己的驻村工作点了。

“我们都相隔比较远,工作又忙,那个时候,两个月甚至三四个月才能回家见一回面。家里面长期没有人在,一回家,看到家里到处是蛛网,衣物、家具都发霉了,养的花也全死掉,一点生气都没有,很落败,刚开始心里还是很不好受的。”这个时候,岩算就完全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他迅速摆正态度,全心全意把下面农户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打理,“先把‘大家’打理好,完成工作任务,以后再来装修,再来好好打理‘小家’。”

从卫生入手,提振群众精气神

 龙坎村委会英布龙上组是岩算的驻村帮扶点,全组共有58户2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44人,群众全是佤族。而岩算本身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佤族,他以前一直以为其他佤族寨子应该跟自己从小生活的佤族寨子差不多,结果一进英布龙,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简直是天差地别,寨子里卫生环境极差,到处屎尿横流、臭气熏天,同胞们目光呆滞,懒懒散散,有些老人见到陌生人进去还会跑躲起来,这对从小就生活在县城附近寨子的岩算触动很深。

“对于农业农村工作我是个门外汉,但家里的亲戚有一部分是干部,他们很多都在扶贫一线,于是我就向他们请教、学习,并决定从卫生抓起,先把他们的精神面貌提起来。”岩算作为佤族人,又会讲佤话,天然上就更为英布龙的群众所接受,他首先抓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入户道路、公共厕所、牲畜粪便管理等。集体卫生整好后,就是家庭卫生,各家各户的厨房、客厅、卧室干不干净,碗筷、水杯有没有洗干净摆放整齐,卧室里被子怎么叠、衣服怎么放,所有这些岩算都亲自挨家挨户抓落实,并像对待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去教他们。“我要他们每天都选出一户示范户,我手把手去教,并让他们互相观摩检查。”至于个人卫生,主要是要求他们不乱坐地上、每天睡前洗脸洗脚、做活回来后要洗澡换干净衣服等等。如此一段时间下来,龙坎村焕然一新,群众精气神提起来了,寨子里更是充满了欢歌笑语。

群众大会评议, 扭转低保是福利的观念

佤族是典型的直过民族,是解放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原始朴素的“共享”观念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国家给与困难群众的低保救济金在这里变成了一项人人都要平均享有的福利,一人拿,家家都要分。

“我来后召开了多次群众大会,讲了国家低保政策的初衷,讲了这笔钱对困难群众的价值和意义,并让群众在大会上做了公开评议,这才把他们的观念扭转过来。”说起国家的低保政策在英布龙上组的发放情况,岩算感慨不已。经过群众公开评议、细致调查,原来多领或冒领的低保救济金该退的都退了出来,让国家的这笔救济金真正落到了需要它的农户手里。

英布龙上组还有两个五保户,一个60多岁,一个74岁,崭新的安居房是国家给盖好了,但家里除了一张简陋的木床外,只有几个锅碗瓢盆,连坐的凳子都没有一个。于是岩算去家具店作担保,为两个五保老人添置了衣柜、桌椅、电视,又联系“挂包帮”责任人为老人添置了四季换洗的衣服、鞋子和被褥。“我给他们算过,两个老人每个月可以从国家领取的各种救济金,加起来一共七八百元左右,除去他们的生活开支以外,每个月还可以扣除两百块钱去还家具厂的债。”

此外,岩算还为英布龙上组4户家里有残疾,并符合享受国家政策的群众去相关部门申请了相应的政策补助;为家里有重病患者的群众去镇上的民政部门申请一点临时救济。他真正把英布龙群众当做了亲人,急群众之所急,尽一切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提升土地产值,培育青贮玉米引入甘蔗种植

“从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再到组织赋予的扶贫带头人,如何适应角色转变,全力投入到解决群众之所需、所想、所急、所盼,我从未放松过出点子、想法子、探路子……”

龙坎村英布龙上组距离镇政府6公里、距西盟县城65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2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甘蔗、橡胶等农作物。由于英布龙上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布局单一,群众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比较短缺,因此岩算驻村后通过挨家挨户摸底调查,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吃透贫情,最终确定了首先以发展青贮玉米、培育甘蔗产业来提高各家土地的利用价值,稳定增加群众收入。

“老百姓报名种植青贮玉米的积极性比较高,一开始报上来的就有600多亩,但我怕他们虚报、盲报,最后因为用不上或是不去管理而丢荒,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于是岩算拿上GPS,一家一户去给他们重新测量土地,“英布龙的土地多是坡地,不规整,测量起来特别麻烦,要顺着埂子跑团了才能测量精确。”最终确定种植青贮玉米的有34户人家,项目落地200多亩。

当时因为雨季,田间产业路非常泥泞,车辆无法通行,为了降低青贮玉米的投入成本,岩算鼓励群众互相帮工并自带午饭,采用人背、牛托的传统方式及时将青贮玉米收割售卖,给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英布龙没有甘蔗种植的历史,但这里的气候、土壤、降雨都比较适宜甘蔗产业的发展,于是岩算在村子里大力宣传发动,最终有4家人愿意带头尝试种植。种植户与糖厂签订收购协议,糖厂为种植户预先垫付甘蔗种、农药和化肥的资金,来年农户砍了甘蔗卖给糖厂后再把垫付款还给糖厂。以此同时,糖厂派出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农户,教他们如何挖坑、埋土、施肥以及日常管理等技术,“我们预计亩产是4吨,结果在收购的时候平均亩产在5吨以上,好的有六七吨,证明了我们的种植方法、技术和管理都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起到了极好的带动作用。”据悉,第二年,英布龙甘蔗种植面积大规模扩展,成为了该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

继承前任成果,做强澳洲坚果产业

“澳洲坚果是前一任扶贫干部留下的项目,我认为这个产业非常好,是英布龙上组未来最好的支柱产业。”岩算说,因为管理不善,坏苗、死苗得不到及时更换,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丢荒现象。岩算到任后,不但继续扩大坚果种植面积,还及时组织群众将坏苗、死苗更换掉,目前澳洲坚果面积达到1600多亩,长势都非常好。

澳洲坚果项目采用企业+农户的管理模式,土地是集体的,群众投工投劳,年终参与分红,这个项目覆盖了英布龙上组所有的农户,是该村的共有产业。为了加强管理,岩算充分利用“脱贫工作委员会”的力量,对农户履行责任义务情况进行实时登记,按月评比,按月公示,评比结果与补贴挂钩,进行奖惩。凡是坚果管理不好的农户,发放补贴时扣除损失部分,交由组上管理,如果恢复良好则给予补发。恢复不好就交由其他人接管,所扣费用也由接管人享受,这极大地激发了困难群众的责任心和内生动力。

“脱贫工作委员会”是西盟县在现有村民小组组织设置的格局下,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避免扶贫“养懒汉”现象而探索创建的一种乡村治理模式,它由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生产、生活、宣传、治安等委员,并在委员中选出一名主任。委员会主任及委员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卡外户交叉组合的方式,通过大组化小、小组化优的方式,每人联系10至12户农户,进行精准管理。

“英布龙上组的‘脱贫工作委员会’由5人组成,他们除了抓生产保收入,还要抓军训保纪律、抓卫生保环境、抓宣传保满意、抓治安保稳定。”说起“脱贫工作委员会”所发生的作用,岩算赞叹不已。

公益性岗位,让人人有事可做

西盟县政府引进丁氏养蜂企业,利用企业先进的养殖技术、管理理念和市场优势来实施中蜂养殖项目,由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扶持到户,受益农户委托合作社(村集体)入股企业,农户按劳取酬,通过完成公益性岗位任务来获取该项目资产收益的红利。

“我们扶贫是扶志,扶贫是救穷,并不是培养懒汉。”岩算结合英布龙实际,在组上设置了10多个公益性岗位,34户建档立卡户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取这些岗位补助。

“留在寨子里没有出去打工的,或是家里有病人、老人需要照管的,身体有残疾不方便出去寻找工作的,我们都根据情况给他们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岩算介绍,这些公益性岗位包括负责打扫村组卫生的、负责管理水源的,有维护道路畅通的,还有保洁员等等。比如寨子里有两个公共厕所,就由两家人负责它的卫生;球场也被划分出来,交由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打扫。此外,寨子里还设置有务工联络员,专门负责收集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动向,如果寨子里有什么活动或是重大安排,要负责跟务工人员对接,或是传达信息或是征询意见。

“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安排,分红标准的确立,我们都是通过群众一事一议的方式来决定,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岩算说。

这一件件实事做下来,岩算彻底获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如今只要岩算走在村子里,村民们都会主动邀请他到家里坐坐,讲讲贴心话、知己话,俨然把他当成自家人。因为工作出色,2017年他还被翁嘎科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