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有臣:带领民族群众脱贫摘帽奔小康-茶乡-《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白有臣:带领民族群众脱贫摘帽奔小康

2024-11-27云南民族旅游网

白有臣:带领民族群众脱贫摘帽奔小康

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李兴文

在宁洱县宁洱镇西萨村委会的院子里,有一棵生长多年、根部硕大的三角梅。三角梅的四周立了一圈圆形的钢管,上面有坚固的钢筋托起三角梅的所有枝杈,形成一个自然的“花亭”。“花亭”下有水泥墩子和一些板凳,形成一个天然的群众接待区和领导干部议事区。

“村里好多调研情况和帮扶方向和措施等,大都是在这里产生的。”宁洱县公安局驻西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宁洱县公安局纪委书记白有臣说:“群众来访和民警进村的工作交流,也基本上是就在这个亭子下进行。”在带领群众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工作中,白有臣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做好每项工作。“诚恳做事、踏实做人,不辱使命、努力完成工作”,是白有臣多年来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扶贫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走在西萨村,昔日垃圾成堆、街道上粪水横流的村容村貌已不复存在。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西萨村的民族群众正逐渐告别贫困岁月。

西萨村委会办公室在2007年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后进行了恢复重建,可后来由于村委会经费紧缺,对剩下的两幢平房一直无力改造。

今年1月,宁洱县公安局挂钩西萨村扶贫后,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理念,以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村“双推进”为目标,把村干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资源优化、增收致富、服务群众等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为此,宁洱县公安局投资45万余元,对村委会内的危房及庭院环境进行改造,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厨房、冲水式卫生间、垃圾收集池,制作了永久性的村两委政务公开宣传栏和扶贫攻坚宣传栏。同时,积极申报项目,建成了2座村寨出行桥梁、协助4个自然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申报协调资金180万元,修建了3公里村级水泥路面。

如今,党员活动和群众大会均在公安局援建的窗明几净、桌凳崭新的活动室里进行。

宁洱县公安局还多方协调资金,投资23万元购置23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村委会周围人员集中的路口、各村民小组的文化活动场周围,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巩固村民文化活动阵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如今,西萨村民族群众茶余饭后告别了喝酒、打麻将等不良的习气,跳起了广场舞。

陈德友是西萨村的种植大户,仅咖啡就种植了20多亩。他介绍,以前村里没有路灯,群众吃完晚饭除了喝酒划拳打麻将,就只有上床休息了。现在有了路灯,有的群众在路灯下捡茶叶、做点家务活,有的走进村里的小广场跳起广场舞。精神生活丰富了,一些吃酒闹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以前,遇到干旱年份,整个西萨村人畜饮用水都非常困难。现在饮水问题也解决了,老百姓种点小雀辣、养几头小猪,也方便了不少。“再加上有公司的协作,对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这样我们老百姓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啦。”陈德友高兴地说。

 

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心上

在三角梅的“花亭”下,微露倦容的白有臣,款款道起了开展“脱贫摘帽”工程以来的点点滴滴。

今年,扶贫工作队入住西萨村委会后,白有臣带着队员们深入到12个自然村,挨门挨户地了解群众致贫原因。“西萨村委会的建档立卡户中,因各种条件限制致贫的占到70%,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的占到15%,因劳动力不足致贫的也占了10%。剩下的5%,是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等家庭负担重造成的。”

白有臣说,在西萨村委会,孩子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目前,全村在读学生有本科生1个、专科学生2个,本科以上的只有2个。“因为受教育程度底,之前的年轻人出去都找不到好的工作;而现在有文化的年轻人,又不愿再回来老家发展。现在的村容、村貌和发展条件,留不住年轻人啊!”

宁洱素有“留得住乡愁”的说法,但在少数民族村寨、在年轻人心里,只“留下了乡愁”,却留不下年轻人。这一切,都在刺疼着白有臣和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心。

“其实,刚来时看到的村容、村貌,别说是年轻人了,就是其他人也不想在这里停留下。”白有臣说,当时的西萨河、宽宏河的河面上,漂浮着群众丢弃的生活垃圾,把清澈的河水都玷污了。他随后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开会,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要大家爱护好环境。

一段时间后,河水里再也没有群众丢弃的垃圾了,河水也越来越清澈。

群众的积极配合,增强了工作队员的信心。“这里的群众虽然经济条件很落后,但也都很淳朴,只要你讲的道理他们能听得进去,就一定会慢慢改善。”

入住西萨不久,扶贫队员们就赶上了6天6夜的大雨。

大雨过后,队员们深入群众家中查看受灾情况。有的群众房屋受损,到处漏雨,队员们就协调了帐篷;有的群众灾后缺少粮食,白有臣买来了米油,还将身上的200元钱拿给群众;村里有个老人去世了,白有臣还委托队友李光忠送去了200元钱。

“西萨小学的孩子有几个面临辍学困境,全体工作队员每人捐助了200元,圆了孩子们的求学梦;对还没有参加新农合的群众,队员们也耐心劝说,甚至垫钱帮群众办理了新农合;对家庭极度困难还没办理低保的群众,队员们跑前跑后为群众办理了低保……”

队员们做的一件件好事,也温暖着民族群众的心。

“老白,我的房子到现在地基还没挖好,有点着急了……”一大早,村里的一位群众跑来村委会找白有臣。在西萨,“老白”成了大家对白有臣最亲切的称呼。“莫着急,慢慢讲——”听明白情况后,白有臣立即和队员们商量帮助群众挖地基的事情。

“我来协调吧——”队员李光忠来村里比较早,相对人更熟一点。他打电话给一位有挖掘机的老板,请他来帮忙为群众挖下地基。“既然是你们工作队说了,没问题——”随后,挖掘机开到群众的宅基地前,一天时间就挖好了所有地基。

如今,这户群众的安居房已经主体完工,马上可以入住了。

在西萨村委会,没几个群众不知道“老白”和工作队员们的手机号码。“有事找老白”,也成了群众的口头禅。

“扶贫要彻底,避免返贫现象,所以在引进产业时一定要短中长期产业搭配,群众要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才是我们扶贫的宗旨。”

白有臣在仔细考察后,发现西萨河边的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和气候非常合适种蔬菜,就和村干部商量后,动员群众在这里种植了蔬菜。现在,不但群众自家的菜篮子丰富了,这些蔬菜还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宁洱市民的菜篮子。

“以后,高速公路修通后,到昆明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群众的农副产品不但可以供应宁洱,还可以供应到昆明。”现在,白有臣还在考察着魔芋市场,想给西萨的民族群众提供一条更有保障的致富之路。

 

 

民族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12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西萨村,在亚热带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满山的咖啡都熟了。一粒粒饱满的咖啡豆散发出芳香气息,让西萨村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村寨里的街道和村组间的土路,被硬化成水泥路;之前的一栋栋危房,如今都变成了白墙青瓦、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筋水泥房。

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西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曼端村民小组,43岁的李应和讲述了近年来的变化。

李应和家有66岁的母亲和读初一的女儿。之前,他们住在一栋土基墙的破旧瓦房中,因为茶叶不好卖,种的玉米也卖不了几个钱,一家人生活贫困。有时候,生病了没钱看病、一周都吃不上一顿肉。8年前,来自大理的媳妇不堪贫困,偷跑到贵州去了。后来,打电话来说,她不想回来了,要他重新找一个媳妇过日子,照顾好女儿和老人。

“媳妇的出走对我打击太大了,人穷了连媳妇都留不住,但是还有啥办法啊。所以,有几年终日酗酒打发烦恼。年初时,白书记来到家里,向我讲起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动员我将老房子拆了盖新房。他的想法是好的,我们也愿意修盖新房,但没有钱咋盖房子啊?”

就在李应和发愁的时候,没几天白有臣又来了,给他讲女儿上学有教育补贴;建房有6万元的建房补助,还有6万元的建房贴息贷款。听到这里,李应和豁然开朗,他立即办齐建房手续和贷款等,请施工人员来盖房子。

6月份,一栋三室一厅的钢筋水泥房盖好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迁入住。

白有臣又将公安局扶持的两个猪仔送来。养了几个月后,李应和卖了一头猪,收入2000余元;另外一头,想留着春节时杀了吃,这样也能一年四季有点肉食了。如今,李应和家种植了8亩咖啡、4亩茶叶,还在学着驾照。

“没有白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我家生活就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他们帮助下,我要好好赚钱养家。今年,我家单咖啡豆就能卖2万多元,茶叶也能卖得6千元,加上我农闲时的打工收入,脱贫基本没问题。现在,我还想为孩子找个妈。”李应和高兴地说。

 

 

办实事温暖民族群众心

半坡寨村民小组48岁的建档立卡户刘寿德,因患精神疾病,长期在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在被列入民居提升建房户时,因本人住院无法办到银行卡。知道消息后,白有臣和工作队员带着刘寿德的身份证和有关证明,协调农村信用社申办了银行卡。

随后,白有臣听说刘寿德家因一个多月没有缴电费被停电了,刘寿德的家人很少出门,到县城连方向都搞不清楚。他又带着刘寿德的家人,到宁洱县城补缴了电费。“白书记,你来我家看一下,电还是没有通,无法浇灌房顶。”次日,他又接到刘寿德的家人的电话,白有臣赶紧又打电话到电力公司协调通电的事情。

“白书记,我家盖房子的砖块没有了,能不能帮我说说……白书记,盖房子的江沙没有了,能不能帮我协调一下……”白有臣的手机很忙,不断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在群众家里走访时,白有臣总要将名字、电话和职务写在笔记本上,撕下来交给群众保存。群众有大小事情,也总会找他帮忙。

老叭地村的蔡国兵老人已经71岁,老伴也70岁高龄了。大儿子是痴哑残疾人,30岁的二儿子是光棍汉,他家是村寨里名副其实的特困户。由于没有一分钱存款,所以老人家的建房工期一拖再拖,白有臣和工作队员一次次到他家了解情况。后来,扶贫工作队协调了当地的一家矿企负责人,请他们在清扫矿山道路过程中,帮助蔡国兵一家免费挖好了地基。

在大家的帮忙下,蔡国兵老人的房子终于盖了起来。

6月底的一天,在曼端组走访时,白有臣得知建档立卡户孙田章的儿子孙震高考分数超过了二本线,他听后很高兴。“我儿子当年考上大学时,我在指导儿子填报志愿时,积累了一些经验……”白有臣帮孙震分析形势,研究往年各高校录取情况,指导孙震填报志愿。

后来,孙震考上了武汉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我们村组干部与扶贫队员的差距在文化差异上。我们不会用电脑、不会写材料,发展思路混乱,不会捕捉时代新信息;扶贫工作队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敢于担当。没有他们带动,西萨村要脱贫摘帽很难。有几次,村组干部工作不认真、不积极,都还被白书记批评过。”56岁的西萨村委会主任何天贵,对白有臣满怀敬重之心。

“我最关心、牵挂的是全村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我都走访过不下五六次。开始时,为尽快记住哪户人家在哪里,我在工作笔记上画示意图标注位置。一段时间后,每家住哪里、户主叫什么、有几口人,哪家孩子现在上什么学、靠什么产业来脱贫,我都能说得出来。”白有臣说。

8月的一天晚上,白有臣和队员从荒田组开展工作回到西萨村委员会,在休息了一会儿后,却站立不起来了。到第二天起床时,连弯腰都很费力、行走困难。虽然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白有臣还是坚持到周末回县城休息时,才去县医院检查。结果,医生检查出来一堆的病症:腰椎间盘严重突出、双膝半月板磨损、膝盖内骨质增生。在住院治疗12天后,又转院到普洱市62医院治疗。

“白书记,您病好点了没有……是不是不回来村上了……”住院期间,有好多群众打电话来询问。在普洱治疗一段时间后,白有臣不顾医嘱,让妻子买了两套护膝绑上,次日便回到了西萨村。之后,他一瘸一拐的身影又出现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房施工现场和抓产业、推进度、促落实等各项工作中。

 

 

真抓实干描绘致富蓝图

“通过入户调查、内部评议、党员评议、小组评议、村两委拟定等程序,12月11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后,经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汇总,初选出2016年脱贫户53户174人……又有一批建档立卡户符合“脱贫摘帽”指标而脱贫出列,这个成绩单的取得确实不容易,也凝聚了许多人的辛勤付出。

一段时间以来,西萨村一直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截至12月,西萨村扶贫工作队带领群众实施了村组道路建设3条共6.36公里、桥梁2座,村组内道路硬化建设7个村民小组共12.62公里,共投资847.5万元;建设热水塘、仓房组、老叭地、黑坡寨4个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投资38.4万元;实施箐门口、荒田等7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工程,共投入资金163.83万元。

同时,全村115户易地搬迁建房户中,除9月底才批建新增的32户外,83户建房户已通过住建部门的验收,可如期迁入新居。

在产业脱贫中,白有臣和扶贫工作队结合西萨村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依托龙头企业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他们协调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咖啡鲜果订购合同23户118人349亩,涉及2016年建档立卡户35户118人236亩,扶持资金9.558万元;成立西萨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签订茶叶提质增效合作协议88户498亩,涉及2016年建档立卡户55户182人324亩,扶持资金14余万元;完成建档立卡户5户20人种植烤烟60亩。

同时,与磨黑哈尼贰瓦香肠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生猪养殖收购合同137份788头,其中2016年建档立卡户88户292人,按每个建档立卡户人口2头标准完成存栏514头,投入扶持资金20.56万元,已完成出栏550头;全村委会落实第一批产业贴息贷款29户78.8万元,涉及建档立卡户22户56.8万元。

另外,协助邮政储蓄银行办理产业贴息贷款46户。每户建档立卡户至少有2个以上的产业扶持项目覆盖,通过企业帮扶、产业扶持、合作社带动,脱贫出列公示的53户174人,基本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目标。

“宁洱县公安局积极落实各级、各部门扶贫政策及项目;争取国家扶贫项目,改善民居环境;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打造特色养殖示范基地;引导各村民小组大力发展种植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项目支撑实施村道路硬化工程,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西萨村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们不仅在扶贫工作中教育了干部、锻炼了队伍,更收获了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工作的理解和褒扬,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的融洽发展。”

宁洱县公安局局孙武介绍,在扶贫工作中,白有臣和扶贫工作队员们与西萨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带领工作队员为西萨村的发展、为扶贫攻坚“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倾注了满腔心血,为扶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编辑:王有琼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