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女——不可复制的历史孤本
2024-11-05云南民族旅游网
在中国地图上,独龙江峡谷处在云南西北部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这是一个神秘的角落。
这里雪山连绵,峡谷陡峻,东岸的高黎贡山,屏闭着通往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2013年11月以前,这里每年从入冬到来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丫口,峡谷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在独龙江峡谷的神秘角落里,生活着几千7000名独龙族群众。以往,这里的独龙族妇女有文面的习俗,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族徽标志的民族。
文面,独龙语称之为“巴克图”,是独龙族群众古老民俗的一种遗存。《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
可见,独龙族文面由来已久。
过去,独龙族少女到了十三四岁,都要进行文面。按一定的图案花纹,用骨针在少女的面部刺纹,然后涂上从山上采来的植物汁。结痂后,脸上便留下了一幅蓝色的图案。
至于文面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为了好看,有的说为了死后能与灵魂相认,有的说为了不被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文面女——不可复制的历史孤本
深秋里的独龙江苍凉而壮丽,寂静而又喧嚣。独龙江隧道开通的前一年,终于踏上了这片净土。
独龙江,我早该来,可我也没有晚来,与85岁的独龙族文面女肯国芳老人的邂逅,是在独龙江畔一座木板房里的火塘边。
老人的脸上,文着蝴蝶图案。一头牵着神话,一头连着现实,仿佛是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个神秘角落……为了这一刻的遇见,我已经准备好使自己富足一生。
而像肯国芳老人这样被誉为“人类活化石”的文面女,正在悄悄消失。2003年,在册的文面女老人还有65位,2012年只剩下36位,至2016年仅存17人。
探秘:文面老奶“健步如飞”
在独龙江大峡谷中,至今还存在着几十位被人称作“人类活化石的”的文面妇女。
他们脸上的刺青,就像大峡谷中那轻舞的蝴蝶,给本就已有些神秘的独龙族增添了更多的神秘。
从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出发,一路上碧蓝碧蓝的独龙江在耳边呼啸,经过铁索桥和一段尘土飞扬的在建道路后,孔干村小组就到了。
与独龙江乡的其他地方一样,“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行动计划并没有把这里遗忘,人们纷纷在为新的安居房和草果、重楼、茶树、漆树等经济作物在忙碌着。
白天的村里,只有孩子们的相互追逐引得鸡飞狗跳和在家拾掇家务的老人。因而,与肯国芳老人的见面并不容易。
听说我们的到来,老人一下子抱起怀里熟睡的孙子“跑”了。我们尴尬了一下,问了陪我们前去的孔当村委会副主任肖安全,才知道老人是去追另一个和伙伴跑远的孙子。
85岁的老人,抱着一个婴孩尚能如此“健步如飞”,令我们为之一震。约摸几分钟后,老人用方言骂着孙子回来了。但看到我们的相机镜头,她还是显得有些“羞涩”。
跟在老人身后,我们到了她的家里。屋里光线昏暗,房梁低矮,稍不留神就会碰到头,而且已经被常年的烟火熏黑。或塘边有一个被烟灰覆盖的藏式茶壶上,藏文还依稀可见。房间的家具也很古旧,显见用了很多年;只有老人木板床上的独龙毯,倒是干干净净。
“前些年有电灯后,油灯就很少用了。”肖安全给我们当起了翻译,转述着肯国芳的话。
谈起现在的生活,肯国芳很是满意。她说,家里8口人,两个儿子都已经有了新的房子,现在已是儿孙满堂。“老房子还能住,也住习惯了,所以舍不得搬出去。”
相比同龄的老人,她认为最骄傲的事,是这一生曾经去过一次贡山县城。
“当时,是走着去的,还背着东西,走了好长时间。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去过了。”“翻译”转达着老人的话,让我们很是心酸。
自从嫁过来这里后,她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看着一个个孩子长大,看着一个个老人去世。
肯国芳说,她身边所相熟的文面老人,已经只有她一人健在了。所以,文面使她直到现在面对陌生人时,都会感到不自在。
“当时,是父母非要文面的。而且周围七八岁的女孩,也都要文面。”在那个幼小的年龄,她经历了这个像宗教仪式般的阵痛。
活到到现在,肯国芳仍不知当时为什么父母非要逼着她去文面。
只知道后来的很多年后,独龙族妇女不文面了。而很多人,也都问着这个连她自己都说不清的问题。
邂逅:揭开文面女的面纱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还邂逅了怒江州摄影爱好者罗金合。
他曾于2003年7月17日至8月8日,步行23天,深入到独龙江乡,拍齐了独龙江两岸的65名文面妇女,又到怒江边拍摄了居住的怒江沿岸的5名文面妇女,出版了《历史的印痕·最后的文面人》画册。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独龙族文面老人的数量,年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
此书的出版发行,为独龙族文面女的生活,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从那以后,凡是到独龙江拍摄文面女的摄影人,都会送给老人们一些的生活费。
此外,独龙江边防派出所还为文面老人定期进行体检,为她们建立了健康档案。贡山县政府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每年都定期给她们生活补助。
罗金合说,当年拍摄完65名文面妇女后,纠正了两个错误。一是纠正了解放后已不文面的说法,过去都说,独龙族解放后不再文面。
“通过我深入细致的采访,最后确认,最后的文面时间是1965年,而不是1949年。最后文面的是迪政当村雄当村民小组的达佳和居住在贡山县农业局的蒋松。”
同时,他还纠正了文面不要钱的说法。
独龙族少女文面时,家长要给文面师一定数量的礼物才能文面。
经过统计,文面时年龄最小的是7岁,最大的是31岁,平均14.3岁。1949年以前文面的有37人,1950年至1960年文面的有20人,1961年以后文面的有7人。其中一人是哑吧,无法确认文面时间。
“当年文面女中,年纪最大的是迪政当村向河村民小组的愣都,108岁;迪政当村麻必洛村民小组的普尔呔,100岁;年纪最小的是贡山县农业局的蒋松,48岁。”
文面,是件极痛苦的事。
罗金合还给我们介绍了文面女纹面时的方法。
在独龙河谷里,男子是不文面的,而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需要文面。先用竹签蘸上锅底的烟灰,在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纹形,然后请人一手持竹钏,一手拿拍针棒沿纹路打刺。每刺一针,即将血水擦去,马上敷上锅烟灰,过三五天,创口脱闸,皮肉上就呈现出青蓝色的斑痕,成了永远也擦洗不掉的面纹。
有位文面老人曾说,她的心愿就是等文面人全部去世,把她们的照片展览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览馆里。
神秘:文面来历众说纷纭
关于独龙族文面的解释,民间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一是独龙族为防止异族土司和奴隶主掳掠独龙女为奴而文面;二是文面习俗与该族早已消失的图腾崇拜物有关。独龙族认为人的亡魂“阿细”,最终会变成各色的蝴蝶飞向人间而自灭。这种古老的意识意念反映到文面上,即把整个脸纹划成似张开双翅的蝴蝶。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除了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妇女会文面,另外就是独龙族的文面女了。
在采访中,记者也问了寨子里的一些老人,想知道文面的由来。
可是,大家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告诉我的原因各不相同,又似乎都有理。有的说妇女文面是美的象征,不文面的姑娘以后是嫁不出去的;有的说文面可以避邪,还有人认为文面是区别各个氏族或家族部落的标志;另外一种说法是未来防止北方察瓦龙藏族土司抢逼独龙女……
当年拍摄文面女照片的时候,罗金合也详细了解了文面的原因。“经过细致的统计归纳,文面的原因大至有6种。6人是防止被抢而文面的;3人是当时年纪太小,搞不清为什么要文面;16人是父母逼迫文面的;22人是为了尊重民族习惯而文的;认为文面好看,老了无皱纹,能延年益寿的有4人;同伴相约文面的有12人;还有1人是为了逃婚而文的。”
“2003年,独龙江乡的65个文面老人,尽管有了各界人士关爱,有了政府的关心,但由于大多文面人年事已高,如今有近一半已病逝。”罗金合遗憾地说。
从独龙江乡走出来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独龙族研究所研究员李金明,谈及面临永久消失的独龙族文面女现象时,也是惋惜不已。
他认为:“独龙女的文面是跟随着该民族女性而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不可复制的民族习俗,有不可再生性。要保护文面文化,首要是要保护好文面女。然后,通过那些还健在的少数掌握文面技术、通晓文面习俗的独龙族老人,采取现代影像和图文技术两种手段,对这一独特文化传统开展抢救工作。”
独龙族妇女脸上的“文面”,就像今天独龙江峡谷中的茫茫林海一样,依然神秘,而学界对此依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但是,像肯国芳这样的文面女,还在日渐消失,成了这次见或许再难见到的不可复制的历史孤本。
-
云南绿春腊姑梯田壮美景观 藏于深山人未识2024/11/04
-
【讲述云南】第二届“OPPO非凡记忆”-云南非物质文化 遗产影像大赛在昆启动2024/11/04
-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与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共商校企合作2024/11/02
-
「云新发布」梁河县葫芦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2024/11/02
-
「云新发布」“四治”工作法绘就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新画卷 ——梁河县河西乡平易村2024/11/02
-
「云新发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德宏专场举行2024/11/02
-
保护知识产权 走进地理标志 ——高校公益培训活动持续开展2024/10/31
-
「云新发布」第五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在芒市开幕2024/10/31
-
【讲述云南】如何讲好云南故事—— 专场作品分享与理论研讨会在安宁成功举办2024/10/28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人会议一暨赴美上市布局大会在昆明召开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