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心中的丰碑
2024-11-05云南民族旅游网
田 莉
2009年冬月27日,是我父亲出殡的日子。那一天,天一直下着雨,寒风凄厉。
之前的腊月十四晚上,我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中,父亲再三叮咛我好好工作,并和我约定,四天后的十八日回家,和他一起过75岁生日。没想到,才睡了一晚,父亲便突发疾病离我而去了。我不相信,当晚十分钟的通话,竟是我和父亲的永诀……
如果父亲不走,我永远不会知道,有那么多人仍然没有忘记父亲。
因为从父亲离世到出殡,12天的时间里,每天都有许多陌生的苗族同胞前来为他守灵。他们似邀约好一般,白天不来吃饭,而在每天晚上7点如约而至,为父亲守灵。
看着他们一张张陌生的脸,恍惚中,我又看到了父亲喘着粗气、从几里外的集镇背药回家的身影。那些药,全是父亲用退休金买的。
恍惚中,我仿佛又似听到父亲与苗族同胞的对话:“你们困难,我有退休工资,药就算我送给大家吃的了,钱拿回去吧!”父亲在部队上学过医,退休后仍然不忘救死扶伤。那些年,周围的群众还很穷,也没有合作医疗政策。群众得了病,不敢往医院跑。可父亲不管有钱没钱,都会随时给苗族同胞医治。
下马坡村的王咪彩至今还记得,为了抢救奄奄一息的她,父亲一天两夜未睡觉;邻居徐世仙也不会忘记,为了包扎她绞断的手指,父亲顾不上吃饭的劳碌背影;落水儿童何丽也不会忘记,父亲为没有成功挽救她而痛哭的声音;还有那位老爷爷、老奶奶,那个叔叔、婶子,他们更不会忘记,父亲为他们开支的医药费……
父亲从病休到去世的25年间,免费医治的病人上千人。总共医治好的病人不少于两万人,病人不但遍布文山州内8县市,甚至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省人。
现在,我终于明白:在那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前来守灵,那么多人跋涉而来、哭着喊着为您送行。
父亲,一路走好。
父亲是苗族同胞眼中的救星,也是家中的孝子,更是我们兄妹学习的榜样。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那时候,我们一家靠自产的包谷才买勉强填饱肚子,甭说能吃上米饭了。可在我家的土灶洞里,每天都放着一个军用口缸,口缸里总是装着满满的白米饭,那是父亲专门为上了年纪的奶奶煨的。
每次的饭桌上,看着奶奶碗里白花花的米饭,再看看我碗里黄黄的包谷饭。四五岁的我哭着、嚷着要吃米饭,可父亲总是耐心的教导我。如今,我也想给父亲煨那白花花的米饭,可是,我没机会了,只能将母亲接到身边,好好照顾她。
父亲是严父,从小就注重对我们兄妹的家庭教育。
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每天都要到离家4公里的乡中心小学上学。徒步的辛劳,往往能在小伙伴的嬉闹声中忘记;可每到中午,那咕咕叫的肚皮,让我忘记了父亲的嘱咐。
一天放学后,我饿得实在走不动了。父亲那时在乡政府上班,是乡政府的党委副书记。乡政府有食堂,我想去找他混点吃的。在去乡政府的路上,我仿佛看见了食堂里香喷喷的大米饭和可口的菜,我流着口水,拖着沉重的脚步终于到了政府。
不巧,父亲正在做群众工作,我只好静静的站在办公室门口等他,时间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原以为做完工作的父亲,会带我到食堂蹭一顿饱饭,没想到,他出来见我的第一句话竟是:放学还不赶紧回家?在这里晃什么!
说完,他一头钻进了食堂,甚至没忘记叫办事的群众一起去吃饭。我当时气得直跺脚,恨他太小气。并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从此不理他了。
父亲第二天回来了,我看都不看他。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将我抱起来,亲着我的额头,可我还生着气呢,根本不想理他,还赌气地把脸别开。这时,父亲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让我终身受益的话:“今天如果让我的宝贝养成了白吃白喝的习惯,等将来宝贝长大了,就变成个爱占小便宜的人,那就是爹爹的错了。”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在父亲的心里,他自己就是一片叶子,祖国的利益永远至高无上。
父亲1935年出生于麻栗坡董干镇的一个小村子。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6岁当上儿童团团长,18岁参军,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9年里,他先后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可以说,是祖国、是部队,位我培育了这样一个为之自豪的父亲。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兄妹:“在国家这棵大树面前,我们要做一片叶子。生,要尽力吸收阳光雨露;死,也要做一片落叶,滋润大树。”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哥哥刚满15岁,父亲打算把哥哥送上战场。他知道哥哥年纪太小,不符合参军条件,便四处托关系,想走后门把哥哥送走;但最终,哥哥还是没有走成。
父亲不死心,多方劝说,让伯父把20岁的四哥哥田应斗送上了战场。我的四哥哥呀,一战之后,再也没有回家、消息传回来,全家沉浸在一片伤痛中,父亲不仅心里悲痛,还因此受到全家的抱怨。即便如此,5年后的1984年,老山拔点作战打响,父亲仍然不顾全家的阻拦,毅然把年仅20岁的哥哥送上支前阵地。
至今,我仍然记得哥哥临走时那抱怨的眼神,以及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父亲啊,虽然您我已天人永隔,但我还是想告诉您:我理解你、敬佩你,我会按照您所说的,只要祖国需要,我也会把我视如珍宝的孩子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
父亲啊,虽然我没学到您救死扶伤的本领,但我会像您一样,在小家里做个慈母孝子,在大家里做一片落叶,树在哪,我在哪。
父亲,您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
-
云南绿春腊姑梯田壮美景观 藏于深山人未识2024/11/04
-
【讲述云南】第二届“OPPO非凡记忆”-云南非物质文化 遗产影像大赛在昆启动2024/11/04
-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与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共商校企合作2024/11/02
-
「云新发布」梁河县葫芦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2024/11/02
-
「云新发布」“四治”工作法绘就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新画卷 ——梁河县河西乡平易村2024/11/02
-
「云新发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德宏专场举行2024/11/02
-
保护知识产权 走进地理标志 ——高校公益培训活动持续开展2024/10/31
-
「云新发布」第五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在芒市开幕2024/10/31
-
【讲述云南】如何讲好云南故事—— 专场作品分享与理论研讨会在安宁成功举办2024/10/28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人会议一暨赴美上市布局大会在昆明召开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