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文产民族特色正文

陆良县 打鼓村

发表于:2016-11-09 20:43:39|来源:云南民族宗教网

       从陆良县城沿西(桥)石(林)公路往石林方向22公里右转,一条平整的弹石路向前方丘陵蜿蜒而去,刚翻过山坡,眼前突然出现一条大河在峡谷中咆哮奔腾,这正是珠江上源——南盘江,雨季连绵的暴雨使这条河流重新恢复了中国南方第一大河的宏大气势。而当地人告诉我们,平时这条河通常是温驯、斯文的模样。 
 
        跨过一座桥梁,山坡上坐落的就是陆良县不多的几个彝族村落之一——打鼓村。打鼓为纯彝族村,此地彝族文化,与邻近的石林撒尼人系出同源,差不多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打鼓彝族对三弦舞的热爱,只怕跟石林彝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小的打鼓村,人口不过394人,却拥有4支文艺队,成员80余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里的人们对歌舞喜爱的程度。对打鼓人而言,歌舞已经不是爱好,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细雨中,打鼓村中的巨大荷塘绿盎然,与周边传统民居联手泼成一幅丹青水墨。彝族人都是天生的舞者,脚步的节奏听命于三弦的震动。三弦响起时,文艺队的大哥大嫂们早就盛装在林间等待,随着主舞的大嫂哨音吹响,所有人的步伐立刻进入了欢乐模式。歌声舞步声,在这微雨山村中回荡不息。 
 
        打鼓彝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寨中,其本上“能说话的就会唱歌,能走路的就会跳舞”,村里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每逢彝族火把节、元宵节和三月会等传统节日,彝族村民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彝族大三弦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独具特色,其音质、音色、音量的个性强,更因其特有的音韵而令人感到回味无穷,打鼓大三弦2008年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在打鼓村正式挂牌成立了陆良县大三弦民间舞蹈传习所。同时,打鼓彝族善养牛也好斗牛,打鼓斗牛活动由来已久,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举行斗牛比赛。斗牛节上还要举行热闹的歌舞活动,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 在三弦的伴奏下欢快舞蹈, 尽情歌唱。 
 
        我们是偶然到访,无缘体会到彝族重大盛会的激荡人心,但却在一位大嫂家中有意外收获。主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件厚重的彝族纯手工短褂,与石林刺绣相仿,衣服上图案古朴大方,但布料材质却柔软细腻,肉眼看像土麻布,手感却像丝绸。这究竟是什么料子?村委会负责人一旁解惑道:这件衣服是打鼓地区特有的“火草”织成。火草并非真的草,而是一种类似车前草的宽叶植物,之所以能够作为衣服的原料,秘密在于叶子背后的一层白色绒毛。谁也无法说清这层隐秘的绒毛究竟何时被彝族人偶然发现,只知道这种材料当年作为打鼓村人做衣服的上等原料历时已久,可惜,今天要找到这种“火草”亦非易事,用火草织就的衣服也因此弥足珍贵。眼前这件火草褂子价值多少?大嫂笑而不语。 
 
        打鼓村是滇东地区罕有的集人文风情、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传统村寨。村旁的神山——密支山上,植物被严格保护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林中随处可见破土而出的野生菌,根本无人检拾。彝族人千百年来从不动这山上的一草一木。密支山西侧有一天然溶洞叫做仙人洞,长不过三百米,洞中却“长满”了不计其数的钟乳石大柱子,壮观如罗马式迷宫。洞中立有一盘巨大的石磨,据说在几年前还有人使用,却无人能说清究竟什么年代由何人所建。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打鼓村仅两三公里的南盘江峡谷中,还坐落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壮观景致——南盘江上游干流上最大的瀑布大跌水。这一处大瀑布,在陆良古书中被载入“三山四水”妙境,但随着现代水电站的开发已大为萎缩乃至被人遗忘。幸运的是,我们在陆良采访时遇到了暴雨天,使这一大瀑布重现以壮美姿态呈现于世人眼前。从大跌水对面不远处的山崖远观瀑布,但见浑黄的南盘江水以千钧之势从五十几米高的悬崖上跌落,底部烟云升腾,巨大的响声传至数里之外。“打鼓”原为彝语音译,但如果以汉字望文生义,眼前此景此声,无疑正是大地被江河击打的自然“鼓声”,令人心灵震颤不已。 

相关文章阅读:
      ● 陆良县 打鼓村 ( 2016-11-09 )

上一篇:解密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下一篇:茈碧湖畔 梨花飘香

录入/责任编辑:李宗蓉Update Time:2016-11-09 20:48:27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