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6-12-12 16:13:25|来源:环球游报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关注方法》一文中就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到基层掌握“民情”。离开办公楼,到基层一线走一走乡间小道、蹲一蹲田间地头,听一听百姓期盼、看一看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遇到的困难,才能真正的了解群众,从心底里关心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深厚的鱼水深情。特别是现在很多党员干部,自身工作经验欠缺、基层知识不足等问题也相对突出。因此,年轻党员干部更是要多到基层接“地气”,才能增感情、强意志、长本领,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基层找找到工作新点子、新思路,学到新知识,燃烧激情,催发新能量。
到基层练好“内功”。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要在基层打牢基础,建立好基石,使短板变长。只有多体察民情,才能甩掉身上的“官气”,多些务实的作风,少些浮躁的思想。党员干部才华的施展,不仅需要练好“内功”,而且也需要练好“外功”。这里的“外功”很大程度上就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深入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奉献人生。近年来,越来越多部门在选聘时,都比较注重有工作经验的干部,都鼓励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聚焦贫困群体,开展“挂包帮”,践行宗旨意识,开展“转走访”。立足帮扶力量,建好驻村工作队,不断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一个又一个的工“作战”舞台。
到基层检验“行为”。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党的工作是从解决群众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的,是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更好的知民心、解民意,感受到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不忘初心,继续新的长征,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通过深入基层,检验我们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措施,发扬成绩,纠正不足,组织、依靠、发动群众,让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全面建成小康。
基层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对党员干部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民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接受教育、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获取真理、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基层一线的历炼,基层永远是我们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检验理论、为民服务的第一课堂。
相关文章阅读:
● 基层是党员干部的最佳课堂 ( 2016-12-12 )
● 基层心房颤动管理培训班在昆开班 ( 2018-03-08 )
● 全国人大代表蒋立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 2018-03-12 )
下一篇:南涧加强法制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