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1-20 13:54:08|来源:环球游报
画到情神飘没处
——“十年再回顾”刘傅辉艺术展(1939~2006)观后
□ 戴美政
新年来临之际,有幸观赏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傅辉先生的画作展览,实为辞旧迎新之时极佳的文化盛事。展期自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2月12日,时间跨度之长,也是昆明市博物馆举办的展期最长的个人画展。
刘傅辉先生是云南美术界的先驱者与奠基人之一,展览称之为云南美术界的副统帅,这晚来的美誉,迟到的尊称,可谓名符其实。刘先生一生主要在昆明度过,早年求学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在林风眠、潘天寿等大师的影响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1956年,刘先生与廖新学等人筹办中国美协云南分会,担任理事会常务理事,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初创时任油画、版画、素描教研组长,晚年为云南文史馆馆员,2006年去世。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画家一生创作的不同时期各个画种的代表性作品,有水彩画、水粉画、油画、中国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共175幅。内容丰富,色彩明丽,形象生动,风格独特,饱含画家对艺术与生活的激情,显出浓烈厚重的历史感、时代感和文化气氛。展览布置得典雅、庄重、严谨、美观,作品按画家生平与创作时间有序地布满四五个展厅。走进展厅,刘傅辉作画的大幅照片,介绍其生平年表、艺术思想的巨大展板颇具震撼力,吸引观众驻足流连,不禁沉浸在画家艰苦创作的艺术生涯,见解独特的思想性情之中。
展览中画家在云南各地写生的作品,透射出强烈的现实感与艺术震撼力。云南边疆美丽的山水风光,昆明城乡古朴的街道房舍,滇池渔舟、翠湖秋色、路边集市、收获谷场、乡村牛车、农户猪舍,这些极富生活气息和现实感的场景,都被画家描绘下来,成为特定时代的艺术见证。展览中,特别感人的是画家笔下的劳动者群像,城乡市民、井下矿工、钢铁厂工人、边防战士、赶街的民族群众,养猪的农家姑娘,汉族、白族、傣族、景颇族、佤族……云南边疆许多民族的男性女性,姑娘小伙,他们健壮朴实的形象,都生动地留在画家的作品中,令观众感动难忘。这些作品显示,画家的胸怀,装着云南的山山水水。画家的心灵,与普通人民相通。仅此而言,刘先生称得上是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人民艺术家。
刘傅辉先生是由西洋画入手,进而深入到中国画艺术殿堂的。从他的作品,可看出西方绘画善于表现现实景象的长处得到创新性的发挥。在户外写生环境中,光影瞬时就变,画家练就了敏锐的艺术感触,特别善于迅捷捕捉对象的光影色彩,用异常简练的笔触,明快的色彩,描绘出生动的风光景色与鲜活的人物形象,可谓气韵生动,传神传情。若无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笔墨功夫,绝难画出如此精彩感人的画作。画家后期,因眼睛病变,转而进行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创作,远赴云南多处边地写生,踏遍深谷层林,观尽千树百花,潜心造化,孜孜以求,以后岁月中创作了大量山水画作品,青绿浓墨,写意泼彩,高岭深谷,云烟迷雾,苍茫浑古,气势万千。有学者说,刘先生的山水画作,某些方面比潘天寿、黄宾虹等人还胜一筹。
在众多作品中,刘先生的花鸟画特别有亲近感和艺术魅力,温暖明媚的山茶、迎风劲挺的凌霄,傲霜绽放的野菊,沉思的水鸟,倔强的八哥,悲愤的苍鹰……均为色彩艳丽,生气勃勃的写意之作。中国花鸟画经唐朝、五代至北宋的发展,形成写生为先,抒情为主的传统。对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刘先生有独到的理解,着意在画中“借景抒情”。他认为,中国画是通过所描绘的对象去表达画家思想情绪的,所描绘的对象就是画家心目中的对象,景物仅是媒介,抒情才是目的。由此而言,我们看到的刘先生花鸟画才那样栩栩如生,个性凸显,强烈地感染每位静心欣赏者。
感谢昆明市博物馆和刘先生家人及友人的精心筹备,为春城观众奉献了这么一个作品丰富、艺术精湛,能激起观者无限感慨与无尽联想的美术展览。
“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郑板桥语)。刘傅辉先生的作品与精神,应与云南美术与人民共存,并将超越时间与地域,向世界闪耀中国艺术的绚丽光辉!
(作者为云南师大特聘研究员、原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
相关文章阅读:
● 画到情神飘没处 ( 2017-01-20 )
上一篇:丽江林业系统“绿韵杯”篮球赛鸣锣
下一篇:丽江古城森警党风廉政建设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