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1-06 13:22:57|来源:环球游报
2014年12月,国家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在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两年来,经瑞丽市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职业教育瑞丽培训基地校地通力合作,瑞丽培训基地已为缅甸培训5000余各类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服务沿边开发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12月,国家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在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旨在面向东盟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云南民族大学在此平台上创建民大国际职业教育瑞丽培训基地,并与德宏州、瑞丽市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依托中心为在瑞丽经商务工的外籍人员提供教育服务。2014年12月11日,“中心”和“基地”在瑞丽正式挂牌成立并首期开班。
“我们为缅籍人员提供免费培训,目前以短期培训为主,每天培训近三小时。”瑞丽培训基地负责人罗海麟介绍。瑞丽是一个国际性口岸城市,常年在瑞丽务工经商的外籍人员多达5万余人。培训目的在于提升外籍人员工作生活能力水平,培养一批掌握一定的实用汉语、具有一定专项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瑞丽试验区建设和双边经济繁荣。
两年来,中心和基地投入优质的办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以实用汉语、中国法律法规、实用职业技能、健康与疾病预防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理实结合、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不断为来瑞丽的缅籍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截止到去年12月,瑞丽基地已经完成了51期培训服务,总人数超过5100人。
为了方便外籍人员培训学习,结合其务工生活的实际,采取“送课上门”和“晚间教学”的培训模式。“无论人多人少,都认真培训,有时席地而坐就上课。”罗海麟介绍。培训人数每期十几人或上百人不等,成规模的主要在加工制造、物流等企业,进厂房下村寨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每到培训日当晚的7点—10点,培训老师都会准时送课到厂。
在瑞丽银翔摩托车产业园区开设的培训班内,上百名缅籍员工纪律良好,认真学习聆听。培训除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培训内容外,还精心组织了益智游戏、团队活动等互动项目,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充满着和谐与欢乐。据基地培训教师反映,汉语是对学员很实用的谋生技能,很多人不满足短期汉语学习,汉语培训有的延长至一个多月,有的多期跟班学习。
此外,瑞丽基地还在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设立服务窗口,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基地还与市妇联合作,到乡村培训了上千名嫁入当地的“外国媳妇”,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知识内容。
“谢谢,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尊重。”每期培训结束时,学员对老师总是依依不舍,大家纷纷用手机留影,眼里真情流露。
基地在开展培训时,注重尊重缅籍学员的民族习惯,免费发放培训服、教材,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师生间亲切交流,早已结下深厚友谊。免费培训、送课上门、阳光服务……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缅甸朋友的信任,受到他们的欢迎。很多学员表示,自己把夜晚的培训视为调节单调生活的有趣活动,愿意学习、喜爱学习。不仅收获了实用知识,还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增强了工作生活的自信心。以培训为桥梁,瑞丽基地探索出了一条校地合作的新路径,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缅交流和友谊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年东盟等15国媒体团、缅北媒体团专程到访了解情况,对基地工作表达了真诚的敬意和赞誉,对于瑞丽基地的工作,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以及缅甸高层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讯员 王筱筱 杜军)
相关文章阅读:
● 架设合作桥梁 传递温暖友谊 ( 2017-01-06 )
● “中缅友谊村寨” 挂牌仪式在一寨两国景区举 行 ( 2017-10-12 )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首届中国瑞丽马拉松德宏健儿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