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4-13 13:11:37|来源:环球游报
完善禁毒重点整治机制,持续开展禁吸戒毒整治,探索创新戒毒康复模式——
澜沧逐步形成全民禁毒大格局
编者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聚居着以拉祜族、佤族、彝族、傣族、布朗族为主的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3%,占全国拉祜族人口的1/2,全世界拉祜族人口的1/3。
澜沧县辖区有2个边境乡、8个边境村、109个边境村民小组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80.563公里,与世界毒源地“金三角”毗邻,有出入境通道3条、垮境公路4条、人行通道18条及大量便道纵横交错,无天然屏障。
“被公安部列为全国七大毒品通道之一的‘昆孟线’穿境而过,境外毒品呈多头进入、全线渗透之势,是普洱市乃至云南省禁毒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目前,全县2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存在毒品问题,毒情形势严峻复杂,禁毒任务艰巨繁重。”
澜沧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钱丙云介绍,澜沧县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省、市禁毒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国家禁毒委要求,从建立完善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机制体制、落实堵源截流工作机制、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禁吸戒毒集中整治、丰富禁毒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强化禁毒基础阵地控制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动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禁毒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记者 张 密
“该农户原有家庭人口4人,其中有子女2人,户主黄真寸因吸食毒品于2013年6月28日死亡,此房于2014年7月塌垮……吸毒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特立此牌警示全组村民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关爱家庭!!!上利车老寨村民小组2015年6月26日立。”
北纬22.2620°,东经99.4735°,海拔1390米。
在澜沧县勐朗镇勐滨村委会上利车老寨村民小组的村口,醒目地竖立着一块“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警示牌。警示牌周围,是坍塌的土房废墟。在2013年的时候,这里是澜沧县吸贩毒整治的重点村寨:村里的63户212人里,就有56户97人吸毒,导致前后28人死于吸毒,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吸毒史只有2年……
“从2013年以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小组紧密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大力整治村民吸贩毒现象。从那以后,村里再没有村民复吸现象,民族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上利车老寨村民小组组长黄永胜介绍。
这,只是近年来澜沧县公安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禁毒部门大力整治辖区吸贩毒现象的一个缩影——
“吸毒村”里的“吸毒警示牌”
勐朗镇勐滨村上利车老寨村民小组距勐朗镇13公里,村里全部是哈尼族群众,是典型的哈尼族民族村寨。之前,这个村子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坳里,群众出行不便、生活困难。后来,政府动员全村群众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
“之前在山坳居住的时候,村里仅有极少数的老年人吸食传统毒品。来到这里后,交通便利了,出去打工的群众多了,接触毒品的机会也大幅增加。因为靠近边境,吸毒者获取毒品的渠道相对容易,一些沾染了毒品的群众回到村里,诱惑其他人也沾染上了毒品。几年时间里,吸食毒品的人数大量增加。”
黄永胜说起这些往事时,表情痛苦。因为,他脑海里还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
漆黑的夜里,一个身材羸弱的男子走出破旧的屋子,呆呆地望着黑黢黢的山影,忍受着无限的痛苦。之前,他是一个大车司机,挣了不少钱,家庭和睦幸福。后来,他也是被朋友引诱沾染上了毒品,导致积蓄被吸空,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即便家里养的鸡鸭猪鹅也都被他卖完吸毒。
现在,他再拿不出一分钱来购买毒品了,身体也羸弱不堪,早已不适宜再去开车挣钱。看着破败的家境,煎熬着难以忍受的毒瘾,男子踌躇半天,走到偏房里,在房梁上拴上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妻子改嫁,子女流离失所。
这个男子,是黄永胜的妹夫。这件事,让黄永胜感到了锥心得刺痛,但是,毒品给他带来的痛苦还远不止这些——
黄永胜的父亲年富力强,但在前几年也吸食上了毒品,导致在49岁时壮年早逝。之后,23岁的弟弟也步了父亲的后尘,在吸食毒品2年后去世,年仅25岁……很短的时间里,村里的哈尼族群众,因吸毒相继有28人去世。
发生在亲人身上和乡邻身上的这些事,让黄永胜痛彻心扉。“如果有一天,我能代表大家说话,一定要彻底整治毒品,让乡亲们远离毒品,过上幸福的好日子。”黄永胜在心里暗暗发誓。
2013年以前,因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毒品的危害缺乏认识,导致56户群众涉毒,占总户数的88.9%;吸毒人员97人,占总人口的45.8%。昔日的上利车老寨毒品泛滥、偷盗盛行、田地荒芜、垃圾成堆,村民精神萎靡、好逸恶劳,因吸毒致贫致病现象突出。
那几年,毒品问题严重影响了上利车老寨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
同样,昔日的上利车老寨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个别小组干部还参与了吸毒,基本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2013年年初,在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领导下,通过村民选举,撤换了无所作为、甚至有吸毒行为的小组干部,组建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和勇于担当的村民小组领导班子。
就是在这次村民选举中,黄永胜被选举为上利车老寨村民小组组长。一直深受毒品危害、想要彻底整治毒品现象的黄永胜,终于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
新组建的村民小组班子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组建禁毒联防队、结对帮教、发展产业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整治毒品问题,为全村民族群众驱离毒魔、脱贫致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村民小组的干部,也成了全村群众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通过这些措施,上利车老寨逐渐走出了一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乡村治理新路子。经过几年的系统整治,成效明显。
如今,上利车老寨未新增和复吸毒人员,一跃成为其他村组争相学习借鉴的无毒示范村。
“吸毒村”到“无毒村”的转变
“其实,在村里刚开始全面禁毒时,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黄永胜介绍,在禁毒措施刚实施时,一些吸贩毒者还是对村干部恨之入骨。“白天,会有人到家门口寻衅滋事,甚至拿着大刀来威胁;晚上的时候,有人往院子里扔石块,砸门砸窗,家人都很害怕。”
当时,黄永胜的妻子也劝他不要做干部了,怕得罪人遭到报复。但是,想起妹夫、父亲和兄弟都是死于毒品,这些伤痛让黄永胜永远难忘。想到那些相继死于吸毒的父老乡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遏制住毒品对群众的危害。
黄永胜和新当选的村小组领导班子,顶住了来自吸贩毒者的压力,坚定地一步步实施着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制定的禁毒计划。
为扭转困局,村民小组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召开村民大会,邀请宣传、公安、禁毒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全村群众开展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教育,讲解毒品知识、毒品危害和法律法规。
2013年以前,大部分群众对毒品危害缺乏认识,部分群众甚至把毒品视为治病的良药。通过宣传,极大提高了群众对毒品的了解。村民小组党员干部还深入每家每户宣传禁毒知识,让禁毒知识入脑入心,有效增强了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为调动广大哈尼族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小组干部还召开了村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将对吸贩毒行为的惩戒措施纳入村规民约。
“第六条,严禁村民吸食、注射毒品,初次吸毒给予批评教育,再次吸毒需强制缴纳违约金200至1500元,所收缴的违约金用于全村集体活动开支,第三次吸毒由禁毒联防队移交派出所处理。同时,不得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低保和扶贫、农作物综合补贴,并由集体收回个人承包土地直至戒除毒瘾为止;贩毒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第七条,留宿吸毒、贩毒人员者,每户征收教育费2000元……”
这些村规民约的制定,将整治涉毒问题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热情,对于增强群众自我治理毒品问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上利车老寨村民沾染毒品之初,人们对毒品危害缺乏足够认识,很难将吸毒与穷困潦倒和家破人亡联系在一起。但随着毒害逐渐加深,正值青壮年的吸毒者一个个走向人生尽头,广大群众对吸毒的危害渐渐有了新认识。
所以,村民小组干部还巧用民风民俗,把禁毒工作纳入到哈尼族民俗“做礼”中。凡是吸毒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不得参与“做礼”,外人也不可主动帮助吸毒人员家庭处理大小事务,以示对吸毒人员的惩戒。
“按照当地习俗,凡是民族群众家里有红白喜事等,村民们都会主动去帮忙。实行规范后,吸毒者家里有事,大家都不去帮忙。同样,其他群众家里有事,也不欢迎吸毒者前去帮忙。”
黄永胜介绍,通过巧用哈尼族的“成人礼”、“开门节”、“关门节”及婚丧嫁娶“做礼”这一民风民俗,充分发动了民族群众,有效增强了群众抵制毒品的自觉性,走出了一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同时,上利车老寨自发组建了禁毒联防队,不断壮大基层禁毒力量。
2013年8月,村里组建了由3名小组干部和4名群众组成的禁毒联防队。村民小组自筹资金,统一配发了联防队员服装,组织禁毒联防队开展禁毒宣传、治安巡逻、尿检排查、包保帮教等一系列工作。
在禁毒工作开展初期,禁毒联防队每周巡逻3至4次,挨家挨户进行尿检。一旦发现吸毒人员,则按村规民约进行处理,并在村民大会上进行通报。对有涉毒背景、在外打工的本组村民,回家时需要接受尿检,外出需报告、返回需接受检查。外来人员进入本村,需接受盘查。禁毒联防队的成立,壮大了基层禁毒力量,为整治毒品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吸毒人员虽是违法人员,但也是受害者,同时也是病人。单纯地处罚、孤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逼迫其走上绝路。鉴于此,小组干部研究决定:对初次吸毒以及社区戒(康复)人员进行结对包保帮教。
小组党员干部、禁毒联防队员、家属采取“三帮一”的方式,与吸毒人员结成帮教对子。通过定期走访和不定期尿检,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戒断巩固情况,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教育感化吸毒人员,帮助吸毒人员重拾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重新走上生活正轨。
结对包保帮教措施的实施,有效避免了吸毒人员因无人管理、放任自流而再次复吸的情况出现。
村民小组在整治毒品问题的同时,主动谋求发展,在党委、政府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通过农业科技技能培训、引进优良品种、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培育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和劳动力输出的路子,人均年收入比2012年前翻了一番。
通过几年不懈努力,上利车老寨毒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村未新增和复吸毒人员。昔日的吸毒村,一跃成为无毒示范村,建成了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美丽哈尼山寨。
逐步形成全民禁毒大格局
“近年来,在毒情形势上,澜沧呈现出吸毒人员基数大,增速快;毒品向广大农村地区蔓延,区域不断扩大;吸食新型毒品增长迅速,滥用人员快速增长;吸毒人员巩固率低,复吸率高;因为吸毒致贫致病现象突出;毒品犯罪不断升级,变化趋快;重点整治和成果巩固工作任重道远的特点。”
钱丙云介绍,目前,澜沧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6055人,现有数2060人,与2014年的2009人相比,近年均呈上升趋势。吸毒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0.41%,居普洱市第一,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全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千人以上的只有勐朗镇,百人以上的有上允、竹塘、谦六、东回、酒井、糯福、惠民、富邦、木戛、拉巴共10个乡镇,百人以下的有南岭、大山、东河、文东、富东、安康、雪林、发展河、糯扎渡共9个乡镇。”
澜沧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李达富介绍,通过相关部门计算,在澜沧,1名吸毒人员每年耗费13万元资金;所以,因吸毒导致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和病危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2011年来,澜沧县公安局对勐朗、上允、竹塘、谦六、东回、酒井、糯福、拉巴、惠民共9个乡镇持续开展了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受周边环境影响,部分毒品问题往往出现反复,重点整治成果较难巩固。”
李达富介绍,勐朗镇勐滨村委会上利车老寨从“吸毒村”到“无毒示范村”的转变,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禁毒新思路、新做法,值得在全县涉毒重点地区推广。
同时,澜沧县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省、市禁毒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国家禁毒委要求,从建立完善禁毒重点整治工作机制体制、落实堵源截流工作机制、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禁吸戒毒集中整治、丰富禁毒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强化禁毒基础阵地控制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动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禁毒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去年,澜沧县禁毒部门贯彻落实了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了宣传教育,提升了全民禁毒意识;坚持严打不动摇,多措并举控毒情;全民组织实施了“8.31”工程;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禁吸戒毒工作。
澜沧县县委、政府结合全县毒情形势,将禁毒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法治工程来抓紧抓好。全县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整治毒品问题。县委书记杨中兴、县长左应华多次对禁毒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进一步调整充实了35个单位和部门为成员的禁毒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县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中,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任务、建立毒情检测评估和定期通报机制、充分利用村委会和社区“三委”换届之机充实基层禁毒队伍力量等措施,加强了组织领导。通过全面组织实施“8.31”工程,认真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大收戒、大管控工作,强化本地毒害治理。并通过一些列的宣传活动,逐步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的全民禁毒大格局。
同时,禁毒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禁吸戒毒工作,创新了戒毒巩固帮教机制和探索创新了戒毒康复多元模式。在创新戒毒巩固帮教机制上,2013年、2015年两次在澜沧召开全市禁毒防艾工作现场推进会。澜沧禁毒防艾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进行了交流和推广。在探索创新戒毒康复多元模式上,形成了依托2个社区禁毒(康复)中心,设立18个社区禁毒(康复)点的戒毒康复多元模式。
其中,战马坡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以持续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社区戒毒(康复)农场模式,引进优势产业项目,逐步建立以劳养所、以劳补所的自我保障体系。澜沧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以关怀救治为重点,通过定期对学员开展集中学习法律法规、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措施,增强了学员戒断毒瘾的决心和回归社会的信心。
通过狠抓禁吸戒毒工作,澜沧县禁吸戒毒工作取得新突破,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不断提高,因毒品引发的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此外,各乡镇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采取不同方式开展禁吸戒毒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糯福乡创新推出的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理服务的“三三”工作法,通过实践,目前该乡现有吸毒人员由2011年底的492名下降至38名。经尿液检测,38名均呈阴性,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李达富说:“还有,拉巴乡南畔村老列弄一队村民,自发组织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使全队在家的60名吸毒人员戒除了毒瘾。经过3年多时间,巩固率达到100%,禁吸戒毒工作成效明显。”
堵源截流斩断运毒大通道
因为被公安部列为全国七大毒品通道之一的“昆孟线”穿境而过,境外毒品呈多头进入、全线渗透之势,因此,澜沧成为普洱市乃至云南省禁毒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
“另外,加上毒品犯罪不断升级,制毒物品走私过境情况依然突出;毒品贩运活动向科技化、网络化、家族化、武装化发展,枪毒同流、黑毒同流现象日趋严重;人体藏毒、行李夹藏、货物夹带、邮递托运等现象增多,对澜沧县防范能力、查缉能力、打击能力提出了极大地考验和挑战。”
钱丙云介绍,为此,在加大禁吸戒毒重点整治、减少辖区吸贩毒现象的同时,澜沧县公安机关坚持严打不动摇、多措并举控毒情。通过全力堵源截流、全力收戒吸毒人员、加大“打零收戒”工作力度等方式,当地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由吸毒引发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明显下降。
在堵源截流工作中,澜沧县公安机关坚持“打团伙、催网络、破大案、抓毒枭、缴毒资、强收戒、重管控”的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各项打击毒品犯罪的专项活动,全力堵截毒品入境内流。去年1到10月份,全县共侦破毒品案件2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4人;缴获毒品431.674公斤,其中破获的零星贩毒案件76起。
“有1名临沧籍男子,近期准备从境外贩运一批毒品,到内地进行贩卖……”工作中,澜沧县公安局获悉了一条重要线索,立即组织民警开展案侦工作。随后,办案民警在临沧市永德县将犯罪嫌疑人杨某、李某抓获。从嫌疑人杨某驾驶的白色无牌现代越野车内,查获毒品海洛因40块,经称量计重16千克。
才侦破完了这起贩运毒品案,民警还没来得及休息,又一条线索让大家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有几名临沧籍人,近期准备从境外贩运一批毒品到内地进行贩卖。”获取线索后,澜沧县公安局迅速组织民警迅速开展案侦工作。在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和临沧市永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协助和配合下,办案民警在永德县将犯罪嫌疑人字某、明某、李某、杨某抓获。从嫌疑人字某驾驶的皮卡车货箱夹层内,查获毒品56块,经称量计重17.6千克。
在堵源截流工作中,澜沧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多方梳理犯罪线索,破获了一大批案件——
“有1名澜沧男子,近期想在澜沧出售一批毒品。”获取线索后,澜沧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对该案件进行侦查。之后,禁毒大队民警在“老景洪路”某鱼庄门口,将涉嫌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胡甲、胡乙抓获;从嫌疑人胡甲驾驶的摩托车上查获毒品海洛因20块,经称量计重7.95千克,并依法扣押涉案摩托车2辆。
“大爹,近期辖区里有啥动静没?”“倒是有一条线索……”在日常走访工作中,禁毒大队民警在工作中获悉,:临沧市凤庆县1名叫王某的男子,准备从境外运输一批毒品入境。禁毒大队立即开始侦查工作。
傍晚,禁毒大队民警在镇康县至耿马县某路段,将涉嫌运输毒品的王某、杨某抓获。经对嫌疑人驾驶的华泰宝利格越野车进行检查,从该车后备厢右后叶子板夹层内查获海洛因可疑物36块,从左后叶子板夹层内查获海洛因可疑物34块,计重28.74千克。
近期,禁毒大队民警在工作中获悉,有2名湖南籍男子准备从境外购买毒品,入境后运往内地贩卖。澜沧县公安局立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侦工作。经工作,专案组民警在国道214线某路段,截获了一辆可疑摩托车,从该车上运输的一个编织袋内查获冰毒片剂8包,经称量计重5.8千克。当场抓获2名涉嫌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查扣涉案摩托车1辆……
相关文章阅读:
● 澜沧逐步形成全民禁毒大格局 ( 2017-04-13 )
● 澜沧警方:及时兑现奖励承诺 夯实严打犯罪基础 ( 2017-05-04 )
● 澜沧:年轻小伙拾钱包 民警帮助寻失主 ( 2017-05-04 )
● 澜沧警方 向群众发还30余万元被盗财物 ( 2017-05-04 )
● 澜沧交警 及时出警抢救事故伤员 ( 2017-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