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6-19 15:19:30|来源:环球游报
新闻作为一种产品,要想赢得读者或者说是受众、用户,稿件的内容是本,内容是王,只有有价值的新闻产品才会引起读者的关注,才会让人有着想读下去的念头。作品好不好,是否能吸引读者,除了记者的水平和能力,以及敏锐的发现力外,与编辑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编辑对新闻的“发现力”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从业以来,作为一名地方党报采编合一的新闻工作者,笔者近年来更多地是履行着编辑岗位职责,在一次次分享好新闻作品编辑奖喜悦的同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这些获得好新闻奖作品的处理过程,从而引出了对如何做一名新闻编辑的思考,尤其是对以新闻编辑“发现力”的思考。
先说说什么是新闻编辑,其定义为:报纸出版过程中从事有关组织、审读、编选、加工稿件以及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再来说说发现力,笔者查阅百度文库得出发现力这个概念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首先提出来的。“发现力”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善于发现新事物,经过深入研究与探索,敏感地寻求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新鲜事物、揭示别人没有揭示的事物内在规律,判断其意义和价值的能力。可以说,发现力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
在编辑稿件的各项工作中,编辑的“发现力”如何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需要具备“新闻发现力”的素养
新闻发现力并非与生俱来,和从事新闻工作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人从事新闻工作很长时间,对新闻发现的能力却不一定很强。新闻发现力,既是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量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同样的新闻题材,为何在有的记者编辑的笔下会显得立意不凡,生动而深刻;有的则浅显而粗陋?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新闻发现力,没有发现该事件或现象的内涵和本质,因此,发现力的高下衡量着一个记者编辑水平的高下。如果炼就一双辨识新闻价值的“慧眼”,那么,好新闻就逃不过编辑的敏锐“眼光”。在编辑过程中,就能挖掘事物的本质,发现最亮的新闻点,使其成为创作好稿的基础。随后,要把“亮点”放大,使之成为一个透出好稿气息的坯料,并把这个坯料加工成好稿。同理,编辑的“发现力”还在于发现来稿中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向创好稿迈进了一步。
2014年11月底,笔者接到一位同事的稿件,说的是一位傣族村民、致富能手雷友种植绿色生态葡萄发家致富的事情。稿件以作者采访见闻的形式来写,看了这篇稿件以后,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写得比较浅显,对亮点和深度挖掘不够深入,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在随后与同事的沟通中,笔者就发现了稿件中的“亮点”:雷友是个地地道道的少数民族农民,但他却是个有远见的农民,一直不断摸索新农村建设的致富路。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他把发展的眼光盯在了种植生态葡萄上,并通过种植生态葡萄致了富。致富后积极向左邻右舍宣传生态种植的理念,当选村民小组组长后,带领村民成立生态产品股份生产合作社,共同致富奔小康。
找到这些亮点,并给稿件找出“毛病”后,笔者向作者提出了补充采访的要求。作者再次成稿后,笔者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精加工。文章刊发后,引起了良好反响,该篇作品捧回了第二十七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二等奖。
二、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不论什么报刊,都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政治嗅觉从哪里来?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追求新知,增强本领;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搞好结合;要加强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系统学习新闻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013年11月底,笔者在盈江县新城乡与乡干部聊天时偶然听到一则信息:盈江县新城乡党委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新模式,让乡、村干部逢街天带上公章,实行乡村干部进驻为民服务中心联合办公,搭建便民、为民、亲民服务平台,方便群众上门办事。乡村干部统一到为民服务中心办公,村民办了事又赶了集,一举两得。对于这个信息,笔者敏锐地发现了这其中的亮点,这是乡党委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巧的是当天适逢当地街子天,采访顺利地进行。于是,笔者立即让记者到为民服务中心进行现场采访,收集了解相关信息,并指导年轻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要充分展现的亮点,抓住“为民服务中心里,实现了‘一站式’窗口服务;现在每逢街天,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各村干部和乡为民服务中心干部都坚持在岗在位,进行联合办公、集中审批,避免了群众往返乡村签章带来的不便,缩减了审批时限,提高了行政效率。过去,需要一两天才能办完的事情,如今当场就可办结”这些要点,最终采写出了《背着公章来“赶集”》一文刊出。
该篇文章推出不久,中共中央做出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定,文章一经刊出就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一举捧回了第30届云南新闻奖一等奖、第十六届云南报业新闻奖常规新闻二等奖、第二十六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一等奖、第28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三等奖。
三、应有掌控全局,点石成金的本领
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应有掌控全局,点石成金的本领。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如此。现实中,一些新闻稿看似“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都是“功夫在诗外”。因此,编辑在发现新闻的时候,对纷至沓来的信息需要过滤,需要选择,需要求索最应当关注的事情是什么?明确了这个问题,编辑的新闻发现力就会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要熟悉自己报纸的特色与定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要熟悉国情、省情、州情、市情、县情、乡情,扬长避短,量身打造符合当地特色和优势的新闻产品。要多研究多推敲获奖的新闻作品,以学习别人的智慧,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路径,从中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实践证明,编辑不仅要成为一名专家,更要成为一名杂家,不仅要是一位通才,更要是一位全才,要有比记者更深的触角,更宽广的知识面,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编辑手段,将各类人等的作品改得让人口服心悦。
2014年6月,笔者收到了记者发来的一条稿件,内容是濒危物种——东白眉长臂猿目前在我州有15—17群约60余只,占全国野生种群数量的1/3,为加大保护力度,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简称FFI)日前与盈江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签署了东白眉长臂猿保护项目谅解备忘录。
收到稿件后,笔者心中有着一份窃喜:这是一条极具新闻价值的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好稿。在编辑处理稿件时,笔者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亮点:东白眉长臂猿已被列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东白眉长臂猿栖息地,周边社区村规民约中均有禁止猎捕的条款;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盈江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与,三方正式签署了东白眉长臂猿保护项目谅解备忘录。关注了几个数字:目前全国仅有150余只,而我州共有15—17群约60余只,占全国野生种群数量的1/3。在标题上制作上也进行了反复推敲,精心琢磨,采取引题(东白眉长臂猿濒临灭绝)、主标(全国仅150余只 我州有60余只)、副题(我州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签署保护项目谅解备忘录)三行标题,简洁明了地向受众传达了如下新闻事实:濒临灭绝的东白眉长臂猿在我州有占全国1/3的数量,其原因是得益于村民自发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而且上升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阶段。文章也如愿捧回了云南报业新闻奖一等奖、云南新闻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走转改”作品一等奖。
同样捧回多项好新闻奖的《傣族剪纸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帐篷小学”绽新颜》、《点亮山寨的希望》、《“小小留学生”,彰显边境教育特色》、《洪流淹不了的胞波情》、《“填”出来的幸福地》等多篇作品在处理过程中,也一一验证了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发现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进步,新闻传播的新载体和新平台会不断涌现,但是无论怎样发展,新闻的本源是发现,新闻的生命是发现。因此,新闻发现力是编辑永远不可轻视的基本功。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留意皆新闻”,只有处处留心,加强研究,取长补短,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独,才会知道怎样做到受众更喜欢,报纸有卖点,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德宏团结报社 方娇艳
来源:环球游报2017年6月16日
相关文章阅读:
● 图片新闻: ( 2017-05-04 )
● 浅谈编辑的“新闻发现力” ( 2017-06-19 )
● 瑞丽 图片新闻 ( 2017-06-19 )
下一篇:瑞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