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7-01 16:40:01|来源:环球游报
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一个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牵动面广的朝阳产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地方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洱源县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当前现状是开发无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不利于洱源经济社会的持久发展。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快洱源县旅游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最近我做了一些调研,也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建设县城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县城茈碧湖镇及其周边区域,田园风光秀美宜人,温泉资源闻名遐迩,且人文景观众多,历史底蕴丰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具备良好的交通、旅游和市镇建设基础条件,是洱源县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 一)加强温泉养生文化的挖掘打造。在温泉休疗景点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大温泉养生文化的开发和植入,把温泉养生同民间故事、民族风俗以及祖国传统医学结合起来,同现代酒吧休闲文化有机结合,变单纯的泡澡为深层次的文化享受,把洱源县城建成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之间的“休闲驿站”。
(二)恢复重建环茈碧湖历史人文景观。一是恢复县城文庙建筑群旧貌,展现洱源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和人文蔚起的历史风貌。二是恢复重建罴谷山澄碧楼及河头龙王庙等建筑。恢复重建澄碧楼,将徐霞客、杨升庵、李翰香、马曜等人赞美茈碧湖风光的诗文刻碑陈列其上;三是扩大九台社区真武阁原址范围,恢复四侧九穴沸泉泉眼,使“九气朝蒸”的景观成为“中国温泉之城”的特征性标志。四是恢复重建楚云庵、碧云居、护珠庵、苾香庵等标愣寺建筑群,重现“南诏外八大坛场之一”的风采。五是在茈碧湖东赤硐壁山东麓重建石龙寺、潜龙庵和二忠墓,物化明建文帝隐匿洱源的典故,展现历史上洱源与中原政治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六是恢复重建护国和尚庙、赵天子庙和佛光寨古战场遗址,展现南诏大理国和元末明初时期洱源大地上的历史风云。
(三)加快洱源区域会展文化建设。一是启动洱源县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在对北门县委大院旧址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建设洱源县博物馆,重点展出革命老区和名人风采两大专题,展现施滉、施介等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和解放前县境内的地下革命活动历程,还有丰时、赵善政、何邦渐、张文勋、杨丽萍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和当代大家的丰采。二是重修施滉、马曜故居,修葺马氏宗祠的同时建好陈列展览室,重建大果村文献坊,打造一批名人故居文化景点。
二、打造“邓川→右所→三营→牛街”文化线路
“邓川→右所→三营→牛街”线路是茶马古道在我县的重要走行路线,也是目前214国道和大丽高速公路的走行线路,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较好的区位优势。
(一)建设以德源城遗址为核心的邓川文化创意园区。一是建设德源城遗址公园。在德源城遗址内建一堵文化墙,用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铁钏千秋”故事;建一个碑林,集中展示洱源县境内有较高文化价值的碑刻;恢复一段城墙,直观地再现邓赕诏的历史风貌。二是在德源城遗址公园外围规划建设洱源县邓川文化创意园区,集中展示“白洁钏(镯)”、乳扇、碑刻等民间手工艺,催生书法、摄影、绘画写生、文学艺术等文化创意。三是加强对新州老街的古民居、古商铺的规划保护,恢复古街区的茶马古道风貌;恢复重建“德源书院”、原邓川县老县城的南门、北门和东门,保护好老县政府大院。
(二)提升西湖景区的文化内涵。将西湖景区规划范围扩大到温水村和旧州村,打造休闲养生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区。加大对“六村七岛”自然景观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展现高原水乡、水上人家的生活状态。整合旧州村 “旧州三塔”、“阿氏五世墓表碑”、“杨南金的高节坊”、“洗心泉”、“旧州照壁”等文物资源,打造一条历史文化体验游线路。
(三)加大下山口温泉旅游小镇的文化植入。加快普陀泉度假村的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下山口温泉旅游小镇整体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大下山口景区的文化植入,提升下山口旅游小镇的文化品位。借力下山口是藏区信众到鸡足山朝拜的必经之路的事实,打出“先浴普陀泉、再上鸡足山”的广告语。
(四)建设三营牛街“古道汤池”文化旅游小镇。以“入藏咽喉”火焰山为中心,连接三营和牛街的茶马古道,建设展现茶马古道风貌和地热温泉特色的“古道汤池”文化旅游小镇。一是恢复重建三营、牛街村内的茶马古道部分路段。保护和修复古道两侧的古民居、商铺和马店,特别要做好三营“古戏台”、牛街“庆云书院”的恢复重建和下站“摩崖碑群”的保护工作。二是在火焰山一带建设一条缩影版的“茶马古道”,集中展示中原汉族、滇中彝族、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和藏区藏族的民居建筑、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体验马帮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的独特贡献。三是结合各类民居建筑和丰富的地热资源,提升地热温泉资源开发的档次和服务质量。
三、打造“邓川→凤羽→乔后→西山”文化线路
从邓川翻越天马山到凤羽,从凤羽翻越罗坪山至炼铁,然后分道,北至乔后、剑川沙溪,西至西山、云龙石门,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在我县的重要走行线路之一。
(一)加强凤羽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保护。一是做好“邓川→凤羽→炼铁”旅游线路的提升改造,解决凤羽偏安一隅的区位制约,加强凤羽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以帝释山古寺建筑群、三教宫、鹤林寺、灵鹫寺、包大邑本主庙等宗教场所为支撑,儒、释、道三教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地方特色宗教文化区。二是加大凤羽“春王正月”、“田家乐”、“扇子龙”、“吹吹腔”、“篾扎”、“甲马纸”等传统农耕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开发,设立凤羽农耕文化传习所。开发“重走霞客足迹——赏凤羽油菜花、探凤羽清源洞”乡村体验游线路,深入体验凤羽田园风光、民风民俗和雄奇的地质景观。
(二)加强乔后古镇和乔后盐文化的开发保护。保护好乔后镇内的茶马古道和古老商铺等古建筑,修复乔后清真寺、古老的“十八盐井”景观,展示古代开采和加工食盐的制作工序,把乔后打造为一个集自然风光和浓郁盐文化为一体的古镇。
(三)加大对西山白族文化的挖掘。在西山乡设立西山白族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加大对西山民俗民风、传统节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传承力度。培养一批西山民间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人。
洱源旅游文化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将对外界走进洱源、认识洱源建立良好的平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洱源县委宣传部 李灼艳
相关文章阅读:
● 洱源生态补偿实现“绿富双赢” ( 2017-01-20 )
● 洱源精准扶贫显成效 ( 2017-02-24 )
● 洱源灾后重建通过省级验收 ( 2017-03-17 )
● 洱源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 2017-03-30 )
● 洱源惠民工程惠民生 ( 2017-03-30 )
下一篇:大理经开区运用新媒体做好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