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9-14 18:22:35|来源:环球游报
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吴浩燃
“感谢党的政策好,还有公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助,才使我家成功脱贫,还修建了房子……”说起脱贫经历,勐海县勐遮镇曼令村委会坝播村民小组的岩拉坎有说不完的话。“我的帮扶人是勐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白海林;在帮扶期间,他和驻村工作队没少往我这里跑。”
勐遮镇曼令村委会是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勐海县公安局和勐遮镇政府的“挂包帮”扶贫点,其中西双版纳州公安局挂包曼令村委会的曼令大寨,勐海县公安局挂包曼令村委会的坝播村民小组。
近年来,州县局的驻村工作队进驻曼令村委会后,积极配合勐遮镇党委、政府和曼令村委会开展扶贫工作,各项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不菲成绩:勐海县公安局挂包的坝播村民小组,2014年脱贫13户50人,2015年脱贫13户51人,2016年脱贫28户107人,2017年达到脱贫标准的4户18人。目前,公安局挂包的建档立卡户只有3户12人还处在积极脱贫中。
扎根贫困山区的扶贫队员
蓊蓊郁郁的大青树,枝杈嵯峨,树干上的根须粗如手臂……这样几百年以上的古树,在村庄的几个山头上随处可见。
勐遮系傣语地名,“勐”意为平坝或区域;“遮”意为水浸泡过的平坝。勐遮,古代称为“爹米牙腊他”。
“传说,此地为湖泊时,曾有龟魔、蛇魔、雕魔盘踞,残害生灵。傣族勇士‘召底咩’游经该地,与恶魔相斗,杀死了诸魔,将尸体浸泡于湖中。一帕召(佛祖)云游到此,用袈裟扇尽腥臭味。又用佛杖在坝子中一划,开出一道大河,名叫‘南哈’(臭水河)。有了河,湖泊中的水流干了,坝子显露出草地;这时来了狩猎人,放火烧草,火烟飘到远方,人们沿着火烟方向迁来定居……”
大青树下的树荫里,老人们“咕噜咕噜”地吸着竹烟筒,在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述着祖先遥远的传奇。袅袅的烟雾里,这些传奇就这样一代代口传心授地流传着。
在曼令村委会的9个村民小组中,有5个哈尼族村寨、4个布朗族村寨。而坝播村民小组是纯布朗族村寨,而且是直过民族,加上地处偏远,所以多年来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大青树的旁边,是新修建的坝播村民小组活动室。
村小组组长岩叫先介绍,整个曼令村委会的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是以种植甘蔗、茶叶和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去年人均收入3200元。在曼令的9个村民小组中,除了坝卡新寨小组外,其余8个村民小组均是扶贫对象。
2016年,曼令村委会建档立卡户为103户405人,经过2016年动态管理、人员自然增减及精准扶贫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已脱贫82户324人,现在建档立卡户21户75人,异地搬迁104户440人。
“近年来,由州县公安局和镇政府组成的驻村工作队,为哈尼族和布朗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尽心尽力。现在,不管已经脱贫的群众和正在脱贫的群众,都把驻村工作队队员当成亲人。”岩叫先介绍。
在驻村工作队的5名成员中,西双版纳州公安局派驻了2人,勐海县公安局派驻了2人,勐遮镇政府派驻了1人。而廖云兵和张闻两名民警,是勐海县公安局派驻的扶贫民警。
“坝卡新寨一群众家,在10多年前收养了两个女孩,现在就读初中,因为户籍原因一直不能落户。再这样下去,将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和高考……”进驻扶贫点不久,驻村工作队就接到了群众反映。了解情况后,工作队队员积极协调,最终解决了两个孩子的户籍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件小事,在民族群众间广为传播。“工作队真是给我们民族群众来做实事的,我们要积极配合……”短时间内,警民关系更加和谐和融洽。
拓展产业为群众树立信心
“帮扶对象:岩种罗,坝播小组26号,家庭成员4人。帮扶人:罗怀荣,勐海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帮扶计划:扶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
岩种罗是坝播村民小组正在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在两年前建好的木楼上,迎门贴着勐海县“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结对帮扶联系卡、贫困户帮扶卡、云南省精准扶贫明白卡、贫困户脱贫计划等卡片和明白纸。
这些醒目的卡片上,建档立卡户的家庭状况和帮扶民警的信息和帮扶办法,一目了然。
初秋的阳光,洒在木楼的阳台上;阳台上的竹席上,摊晒着今年的新稻谷。这个季节阳光好,正是晒稻谷的季节。站在岩种罗家的阳台上,放眼望去,远近的布朗风格的木楼起起落落;每家的阳台上,摊晒的稻谷都沐浴着温暖阳光。
岩种罗家除了妻子,还有一儿一女。15岁的儿子还在读初中,19岁的女儿玉怕去年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她光着脚丫走在木楼的地板上,和母亲在家里收拾着家务、晒稻谷。
“之所以读完初中就回来,是因为想给家庭减少点负担,让弟弟能继续求学。”玉怕很懂事,为了弟弟的学业,自愿回到大山深处帮着父母务农。
环顾她家现在的木楼,有很多木料还是比较陈旧的,是从旧房子上拆下来的,被再次利用了。二楼客厅的中间,还摆着烟熏火燎的火塘;火塘上方,是一些慢慢烘烤着的青辣椒。
即便是利用了老房子的一些木料,岩种罗再建这座房子时,还是花去了两三万元钱。因为收入暂时还上不来,所以目前还是建档立卡户。
“现在,家里种着2亩茶叶、1.6亩水稻,养了5头猪。去年,家里申请下来3万元扶持贷款,买了5头水牛。”玉怕说,家里养了水牛后,一家人脱贫的信心都提高了。现在,父亲有空就去放牛。“水牛见效快,基本上一年多就能赚钱了;一旦母牛下崽,收入就更多了。我们也希望用养殖产业,来带动脱贫步伐。”
今年以来,勐海县公安局驻村工作队民警和挂包帮民警,紧密联系挂包单位、走村入户,明确帮扶目标责任。
在宣传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入户调查,核实每家每户的经济状况及生产生活情况。以“不愁吃、不愁穿”的“两不愁”和“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处”的“三保障”为基准,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开展精准识别和精准扶贫。
最大的改变是观念的更新
村口的大青树,在风中纸条摇曳,婆娑起舞。
这棵百年古树,也见证了这个古老的布朗族村寨的变化。
“工作队的民警来了,请上楼喝茶……”距大青树不远,是已经脱贫的布朗族群众岩拉坎的家。才走到他家新建的木楼,岩拉坎的妻子和孩子就热情地招呼大家到楼上坐。见大家上来,岩拉坎热情地拿出今年的新茶,沏茶招待大家。
在二楼的客厅位置,张贴着毛主席像。两边的对联里,能明显看出当地民族群众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情厚谊。从这里望出去,是岩拉坎家的阳台,阳台上也晒着新谷。但和岩种罗家稍微不同的是,这里的视野更好:远处的群山、苍翠的甘蔗、浓绿的茶田,一览无余。
近年来,在勐海县公安局的帮助下,岩拉坎家率先实现脱贫。
现在,他家种植着2亩水稻、3亩茶叶,还饲养着四五十头猪,另有几头老母猪。母猪是当地民族群众的宝贝,一窝小猪就给每个家庭带来不少的收益。同时,他还帮忙销售猪饲料,能赚一些饲料,减少自己的养猪成本。
“因为当地群众一致有散养牲畜的习惯,所以我们的猪鸡都是放养的,粪便到处都是,影响了环境。有时候,来我们村的人会看到一排的小猪,躺在墙根下整齐地晒太阳的景象。近年来,公安局为群众建盖了猪圈,环境卫生就改善了很多。”
岩拉坎介绍,因为风俗习惯,当地布朗族群众家里都没有厕所,“随处方便”也成了当地人的习惯。
驻村工作队来了后,协调资金,在群众居住相对密集的村边建盖了抽水式公厕。这座公厕,也是坝播村民小组第一个现代化的公厕。自从建盖公厕后,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勐海县公安局还未坝播建立了垃圾池,保持了民族村寨的卫生和洁净。
“驻村工作队带给民族群众的最大改变,就是观念上的变化。”岩拉坎介绍,以前,有些群众之所以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就是因为“等靠要”思想严重,从来没想过主动脱贫。在工作队的大力宣传下,大家脱贫致富的想法有了,变化也一步步显现出来。
之前,坝播通往外界的是土路,雨天的时候连越野车都上不来。有时候,还要套上牛去拉陷在泥泞里的车辆。因为道路的局限,群众的生产生活物资进出困难,限制了群众的发展能力。现在,政府铺设了水泥路面,群众买摩托车出行成了风气,有些人家还买了农用车和私家车。
同时,修猪圈、建厕所,这些基础设施地不断完善,让很多观望的群众终于按捺不住了,大家都开始了主动脱贫。养猪种田没本钱,各级政府和公安局协调;发展种养殖业、发展经济产业,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建安居房、加固房屋、异地搬迁……一项项精准扶贫政策,在这个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落地开花。
扶贫工作中,挂钩帮扶民警为群众买猪苗、送饲料,竭力解决群众的困难。这些细节,也温暖和激励着建档立卡户群众的心。
加快民族群众的脱贫步伐
“第一批:每头猪补助500元,115头共补助金额57500元;甘蔗每亩补助440元,94亩共补助41360元;24亩玉米,政府共发放玉米种子折价2900元;54.6亩水稻政府共发放种植折价5460元,上述合计107220元……”
在廖云兵详细统计的坝播村贫困户补助统计表上,第二批贫困户补助如下:595只鸡苗,政府共发放鸡苗折价7140元;每头猪补助500元,118头共补助59000元;甘蔗每亩补助440元,100亩共补助44000元;每亩玉米补助100元,74亩共补助7400元;水稻每亩补助100元,108.5亩共补助10850元。第二批补助,共计128390元。
“仅坝播村民小组两批贫困户得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就总计达到了235610元。这些补助金额的申请、发放,都凝聚了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心血。”岩叫先介绍,去年,村里的岩布朗等7户群众,还在工作队队员的协助下,获得了各种产业扶贫款52450元。
在曼令村委会的整体扶贫中,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勐海县公安局和勐遮镇政府,共为群众争取到第一批贫困户产业扶贫金额602294元,第二批贫困户产业扶贫金额313730元。通过这些产业扶贫项目,曼令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
要致富,先修路。为开展精准扶贫、方便群众出行,勐海县政府还为曼令村委会投资修通了17.8公里的水泥路面。
在落实群众异地搬迁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和曼令村委会积极督促建筑工程队,平整群众搬迁所在的新地址。在曼令村委会104户异地搬迁户中,就有7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中,州县公安局共为曼令大寨和坝播村民小组的24户困难群众建盖了猪圈。
同时,挂钩单位还加大了办公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
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和勐海县公安局投入资金20万元,为曼令大寨和坝播村民小组各建厕所一个,为村委会建设厨房一个,并为村委会配备了办公电脑和打印机。举办办公电脑操作和网络销售培训班,村小组干部和年轻人均参加了培训。
为实现科技脱贫、科技带动群众致富,驻村工作队与曼令村委会一起,先后邀请了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农环站、勐海县和勐遮镇科技人员,到曼令村委会和坝卡新寨开展甘蔗中耕管理、栽培技术培训。
为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邀请了勐海县文化旅游局,到曼令村委会举办了文化培训,提高了民族群众文化素质。
开展动态管理助力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全县公安机关“深入放管服,改革永争先”专题活动,夯实勐海县“精准扶贫”工作人口信息数据,落实好“精准扶贫首先要打牢基础,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的要求,勐海县公安局举全警之力,各派出所主动作为、民警加班加点、户籍室全天候服务,将有限的警力全部投入到贫困对象管理数据核准和贫困对象无户口人员补录工作中,确保了贫困对象户籍信息的准确性。
结合户籍管理工作实际,勐海县公安局调整充实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局长高江林任组长,各党委成员为组员,制定下发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和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工作办理规范。
另外,成立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户籍信息核准与无户口人员登记工作队,由副局长黄新负责治安派出所,副局长戚祥生负责边防派出所,组织开展勐海县无户口人员登记与贫困对象人口信息核实工作。
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各类人员信息核实名册,勐海县公安局累计比对、排查、核准贫困对象人员信息42834人次,核查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人员中有车辆人员共有148人,查明了车辆的相关信息。核准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人员信息2743户10453人,发现人户不一致共616户1142人,并对各类错误信息进行了纠错。排查全县精准扶贫户无户口人员504人,符合登记447人,完成户口登记447人,完成率为100%。
同时,对云南省大数据平台贫困户审计中问题户情况进行了核查,核查出姓名与身份证不符人员81人,对有误信息进行了更正。公安系统注销人员82人,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恢复了户口。核查出拥有机动车96人,并提供了车辆相关信息。
结合云南省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勇争先”专题活动,全面落实户籍业务“一站办结”,规范开展户口登记受理、告知、审批等环节工作;严格执行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的操作程序和审批权限,充分发挥人口信息系统的网上监控作用,严禁违规操作,避免出现虚假户口或一人多户口问题。
自4月份开展全县无户口人员清理排查以来,就对照11类无户口人员认真开展分类登记、逐人建档。把排查登记的2419名无户口人员逐人建立户口核查档案,收集相关落户材料,对相关证明材料齐全的无户口人员,发现一起解决一起。
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动态管理工作入户采集信息数据,各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入户核查,全面核准户口、家庭成员关系等重点数据信息的核实工作,全面落实三个“100%”的工作目标。查清各类人员信息情况,重点排查无户口人员、应注销未注销人员等,形成完整准确的信息数据资料,为全县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提供必要保障。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9月15日A10版)
相关文章阅读:
● 勐海经侦护航“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 2017-05-26 )
● 扎实帮扶民族群众 勐海助推精准扶贫 ( 2017-09-14 )
● 勐海公安助推边境旅游 ( 2017-09-22 )
● 勐海经侦打造境外追逃新亮点 ( 2017-09-28 )
● 让群众把便利“带”回家 ( 2017-05-26 )
上一篇:社区警务小帮手 带动管理新提升
下一篇:“指纹神探”屡破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