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环球游报》旅游云南正文

勾画新蓝图 佤乡换新颜 西盟唱响边疆地区“脱贫歌”(上)

发表于:2017-12-01 16:57:54|来源:环球游报

      编者按: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司岗里的故乡、木鼓与神对话的地方。走进西盟,树木参天、云海茫茫、湖水如镜,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各民族团结一家亲。

西盟坐落在美丽的龙潭湖畔,被茂密的原始森林环绕,形成了一幅“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自然美景,被人们形象的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城”。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3℃,负氧离子多达26000多个,是最后一座生长在原始森林里的小城,是人类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宜居之地。

县城方圆5公里内,有勐梭龙潭、龙摩爷圣地、木依吉神谷、里坎瀑布、佤山榕树王等景点,旅游资源丰富,佤族文化底蕴浓郁。目前,已基本形成集商贸、休闲、娱乐为载体,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西盟佤部落生态旅游区。

2013年,西盟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佳”称号;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

佤族是个信奉万物有灵原始宗教和自然崇拜的民族。佤族祭拜仪式既原始、更虔诚,龙摩爷圣地是探究神秘的阿佤文化的首选之地。2015年,勐梭龙潭成功申报为国家AAAA级景区。

佤族是直过民族,至今仍延续着本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能歌善舞、粗犷豪迈、热情奔放;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大声歌唱。

来到佤部落,你可以放纵自己的灵魂私奔于原始森林,迷醉于篝火狂欢中,忘记年龄、忘记身份、忘记性别……

“像对木依吉一样,敬畏自然,爱护环境;像江三木洛一样,公平正义,和谐相处;在安木雅的护佑下,平静宽容,快乐生活。”

——西盟公约:天赐之,吾爱之、惜之、护之;吾爱之、惜知、护之,天佑之。

在西盟,万物皆有灵。

“人与万物,在生命获取之时,机遇同在;在生命遭遇中,福祸同在;在生命价值里,完全平等。”

西盟佤部落以其独有的方式,保留了人类童年的本真与单纯。走进西盟,自然喷发的欢乐、天赋人格的释放,让人无不感叹生命空间的广袤。人世间多少繁芜皆尽简化,剩下的只是生命的谦恭与舒展、知足和博爱、简单并随性……

西盟佤部落,人类的童年。

但是,西盟也像不少边疆民族县份一样较为贫穷。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盟的县情可概括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

“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帮助下,西盟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盟县副县长李世华介绍,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和“脱贫出列”力度的增大,西盟的安居房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经济产业链条都在全面提升……佤族群众的生活,在逐步提高。

唱响安居工程“幸福歌”

画面一:

用竹片组合成的四壁上,几根竹竿捆绑着,支撑着摇晃的竹片“墙壁”;就连屋顶也是用竹竿支撑着瓦片。

竹片围成的屋子里,火塘边上一个熏得乌黑的小铁架上,架着一把同样乌黑的烧水壶;周围散乱摆放着锅碗瓢盆,地面坑坑洼洼。一阵风雨吹过,竹片“墙壁”不断晃动,蜷缩在屋里的民族群众,只能紧偎着火塘,躲避着凄风苦雨。

画面二:

红色琉璃瓦覆盖的小楼里,客厅的地面上铺着漂亮的瓷砖,靠墙是乳白色的组合电视橱;液晶大彩电里,播放着清晰的电视节目。身着艳装的佤族主妇,坐在柔软的沙发上,隔着钢化玻璃的茶几,用遥控器筛选着喜欢的电视节目。

屋外的小广场边上,一群佤族女孩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准备做饭的佤族大妈,在自来水管上,择洗着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生态青菜;厨房的电饭煲里,米香四溢。

两个画面都是一个地方:距离西盟县城13公里的勐梭镇博航八组。

之前,这里是佤族聚居的典型“直过区”贫困村落;全组46户139人,实有耕地面积600亩。2015年末,人均有粮660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5631元。

“太阳照在阿佤山,白云飘飘绕山岗;春风吹来好消息,哎,好消息,共产党要帮咱盖新房哟,盖新房。拉来砂子、拉来瓦;拉来水泥、拉来砖,阿佤山上建房忙哟,吙嗨,吙嗨……”这是近年来流传在西盟的《佤山安居谣》。

2015年6月,博航八组启动安居工程建设,整合项目资金446万元。今年春节前,将全部竣工入住新居。已经入住的佤族群众,已经享受到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带给他们的全新感受。

“现在,居住在安居房里的民族群众,可以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了。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岩昆,一个壮实的佤族汉子,也是博航八组的村民组长。在他家漂亮的安居房的檐下坐下,旁边就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榕树。

 曾经,这棵被佤族群众崇拜的大榕树周围的山坡下,全是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和杈杈房。而现在,大榕树俯瞰到的,全是连片的琉璃瓦覆盖的小楼房了。

精准脱贫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

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15年5月18日,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纪恒到西盟考察时,看到不少贫困群众仍住在风雨飘摇的杈杈房、毛草房、石棉瓦房里,提出了“情往边疆洒、项目往边疆放、资金往边疆流,先要把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居工程、民生事项办好,让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让西盟人民更加团结和谐”的新要求。

对此,西盟县超强谋划,统筹部署,协调推进。以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为突破,举全县之力,为脱贫攻坚做好先行和保障。

西盟县通过抓住关键齐发力,唱响安居工程“进军歌”;强化举措破难题,唱响安居工程“攻坚歌”; 立足长远抓统筹,唱响安居工程“幸福歌”等措施,在阿佤山乡唱响了震天动地的安居建设战歌。

博航八组的安居工程建设,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西盟县委、政府按照建设“直过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的缩影、展示佤族文化的窗口、体验乡村旅游的精品、打造美丽宜居村寨的典型、引领产村融合的示范”的总体思路,通过科学规划谋新篇、群众主体齐发力、党员带头树标杆、产业项目促脱贫等措施,进行了示范建设。

“博航八组坚持‘留够公共,留足自己’的规划原则,突出宜居宜业、风貌特色、产业布局;结合地形地貌,遵循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精心设计60到100平方米户型图及风貌图,供农户选择;建成具有佤族民居特色的安居房,实施公共活动广场、入户石块路、绿化亮化、雨污分流、电网入地等建设项目。”

岩昆介绍,在安居房建设中,驻村工作队员用心、用情、用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特别是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上,认真听取和尊重群众的合理意见,并让群众知道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到达什么标准、群众该如何配合等。群众主动与镇政府审核推荐的施工队签订建房合同,以统规联建的方式,积极建房。”

安居工程建设刚启动时,涉及土地、菜地、电杆移置等很多问题。

党员岩东、岩昆等带头让出宅基地、菜园地,带头与施工队签订建房协议,带头先建自家房,带头就地打工,带头发展甘蔗种植等产业,解决后续贷款还款问题,带动了全组群众想发展、抓发展,早日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

按照打造佤族文化、乡村旅游精品、产村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486亩甘蔗品种改良、集中建盖猪圈552平方米、投放仔猪85头、发展蔬菜21.5亩……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普洱市‘绿三角’旅游规划及西盟县旅游产业布局,在现有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打造旅游产品、开展旅游营销培训,让乡村旅游成为博航八组增收致富、长远稳定的新产业。”岩昆介绍。

唱响乡村旅游“发财歌”

晨曦初起,草木含露;远山近黛,相映成趣。

出县城西北方向42公里,是西盟县勐卡镇。

勐卡镇东与中课乡交接,南与力所拉祜族自治乡及岳宋乡接壤,西与缅甸佤联邦隔河相望,国境线10.8千米,北与新厂镇毗邻,距昆明853千米。辖区有西盟、莫美、永业、莫窝、马散、永帮、班哲等7个村民委员会和勐卡、娜妥坝等两个社区,有56个村民小组。

从勐卡镇再往前10公里,是勐卡镇马散村委会的永俄寨。

清一色的石砌楼房,鳞次栉比地坐落在山坡上。鱼塘和农家乐,像明珠般镶嵌在寨子周围。这里是纯佤族部落,就连灯杆上的路灯,都做成了佤族独弦琴的形状,线条流畅简洁。每家的木门中间,都嵌着黑色的牛头装饰。

“以前,这里都是木板房,佤族群众生活困难;2006年开始建寨,2008年批准设立村民小组。近年来,村民小组已经实现通电、通水,通水泥路面1000米,建设公共厕所1幢,垃圾池1个,建有水泥篮球场1块,文化室1幢,实施猪厩改造58户,路灯15盏。”

永俄寨村民小组副组长娜英介绍,目前,永俄寨的产业主要有:西盟米荞种植面积43亩;茶叶种植858亩,产量50021公斤;小红米种植15亩,产量750公斤;刺竹300亩;冬瓜猪养殖67头,出栏53头。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建设,永俄寨建立起了民族歌舞队。

入夜时分,寨子的广场上,篝火熊熊。佤族歌舞、独弦琴的悠然之声,吸引了周边的民族群众。大家载歌载舞,歌唱着幸福时光。

“生态野果节”是永俄寨的特色。

传说中,佤族人是从黄花中走出来的。所以,佤族群众对黄花具有独特的情愫。永俄寨周围,盛产黄花、野果。每年的5月份,永俄寨都要举办“黄花节”。野菜、黄泡、羊奶果、橄榄果、酸木瓜、水塘菜、节节菜……成为外地游客的最爱。

随着大家的钟爱,永俄寨的“黄花节”演变成了现在的“生态野果节”。、

那些用汉语无法翻译的各种佤族生态野菜,让游客们争抢购买。每年这个时候,每天有三四千人涌入这个佤族部落,私家车都要排到寨门外的几公里处。

“随着特色旅游乡镇的建设,短暂的‘生态野果节’已经满足不了外地游客和北上广很多朋友对佤族土特产的需求。现在,我们还在谋划发展电商,用电商来销售我们的当地佤族土特产……”

娜英介绍,永俄寨虽然偏僻,但现在的永俄寨的佤族群众,消息却不闭塞。他们正在筹备电商,用电商为广大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佤族火塘”是老一辈人的记忆,也是一个符号。

很多来过永俄寨的外地游客,在这里找到了生态的野果野菜、民族歌舞,也找到了“佤族火塘”的记忆。对一些早年来过云南的人来说,佤寨、火塘、米酒,让他们寻找到了久远的时光……

“马散村是解放西盟的重要革命老区,流传了许多民间革命故事;永俄寨也较好地保留了佤族原始的建筑和生活习俗,佤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是研究传统佤文化的重要基地。”

马散村监委会主任岩相介绍,目前,马散村拥有国家级“司岗里”传唱传承人1人、省级“佤族乐器”民间传承人1人、县级“木鼓舞”传承人1人,曾参与中央电视台《走进中国》栏目组的拍摄工作。

2013年,永俄寨被省人民政府审定为云南省美丽乡村之一。

“近年来,勐卡镇充分依靠自身优越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旅游景点,走旅游产业开发为导向的城镇发展道路。”

马散村委会副主任岩东介绍,2013年,是勐卡镇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开局之年。勐卡镇以“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生态休闲”为主题,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妙曼的圣地。

此后,勐卡镇围绕旅游观光线,串联沿途的佤山云海、梯田、茶园、森林、植被等自然景点和景观;依托边境优势,将娜妥坝社区打造成可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的“国门第一寨”,成为游客探寻边境浓郁异国风情的好去处。

将佤山天池、“三佛祖”遗址和茶祖文化联动开发,形成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圣山、圣水、圣殿”的景区格局。

“依托马散村永俄寨,打造原始部落生态景区;提升马散村永俄寨的村容村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开发绿地草坪自驾车营地、马散水库垂钓,开展部落狂欢、野外求生等活动,使马散村成为游客体验原始部落的家园。”

岩东介绍,以勐卡镇特色旅游型小镇建设为契机,将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争取重点项目先行,建设中突出阿佤文化元素,体现民族特色风貌,展示民族风情。

近年来,勐卡镇还积极研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特别是蕴涵佤族文化的宣传品、纪念品、生活用品,以及野生绿色食品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求美、求新、求奇的需求。力求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提升,让佤族“歌舞”、“美食”、“工艺品”等推动勐卡镇旅游产业发展。(未完待续)   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江 磊 汤保凤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7年12月1日第1119期A5)

上一篇:秋游哪里去?红枫岭上走一遭

下一篇:相约江城 丢包狂欢

录入/责任编辑:吴敏昆Update Time:2017-12-01 17:22:50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