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01-18 10:20:35|来源:云南网
记者手记
我与外交官“面对面”
作为长期跟踪报道云南对外开放的记者,2017年我采访报道了外交部“蓝厅”云南全球推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精准扶贫”专题宣介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外长会等重大外事活动,有几个细节成为我心中闪光的记忆。
在外交场合,外交官的日程和言语很有讲究,这给记者带来了不少采访困难,而因为“来自云南”这个身份,我多次获得外交官们接受采访的“绿灯”。在外交部“蓝厅”云南全球推介会上,我见到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正好,巴基斯坦是2017首届商洽会的主题国。然而,推介会的那天,他的行程非常满,并且还有多位记者在等待向他提问。怎么办?趁着他走出会场,我追上去。“大使先生,我是来自云南的记者,能否耽误您5分钟,我有一个问题想采访您?”“来自云南啊!好的,你的问题是什么?”大使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接下来10多分钟里,他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多个问题,紧接着便匆匆离开会场。
2017年底,在第三届澜湄外长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同样是云南记者一声:“外长请回答一个云南媒体的问题!”让已经结束发布准备离场的王毅外长又回到讲台,专门介绍了云南在澜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这些外交官心中,开放云南的魅力和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2017年,无论是外长、大使还是总领事,外交官们频频关注云南、相聚云南。而我也因此更加忙碌起来,但是,我感到骄傲。未来,希望开放云南能吸引全世界更多的目光,我们能更频繁地听到外交官们对云南的点赞。
记者 张若谷
相关文章阅读:
● 云南一大学生受女友诱骗被传销组织控制半个月 只身逃亡17小时脱险 ( 2016-10-20 )
● 规范执法 廉洁公正 示范引领 推动云南车驾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 2016-11-07 )
●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 云南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 2016-11-08 )
● 云南中医巨子收29名扶阳学派传承弟子 ( 2016-11-09 )
● 高原特色农业演绎精彩 ——云南名优农产品亮相农交会侧记 ( 2016-11-11 )
上一篇:云南: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