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02-07 15:11:57|来源:凤凰网
道圆法师画像(资料图)
无棣大觉寺位于无棣古城西南隅,始建于大唐盛世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原名“普照寺”“普照寺舍利宝塔”。唐开元年间易名开元寺,明朝洪武年间更名为大觉寺,因无棣改称为海丰,故又名“海丰塔”。寺内矗立着佛教界级别最高的十三级舍利宝塔,是古棣州和齐邦燕壤的标志性建筑,民间谚语称“沧州狮子、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一同被誉为“冀鲁三胜”。
据《宋史》记载,远在五代时期,从这个古老的寺院当中,走出了一位同“唐三藏”玄奘一样,西域取经18年的中西友好使者“宋三藏”——道圆。
生逢乱世中 心存天下安
道圆大师是宋代高僧,生活于五代十国末期与北宋初年,因无棣时属沧州,所以,史料多以“沧州僧道圆”或“无棣僧道圆”记载。而此时的五代十国,正处于国家四分五裂、朝代更替频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道圆由于出身贫寒,自小受到淳朴的家风熏陶,也亲眼目睹了社会动荡、民众艰辛的悲惨局面,后来偶阅佛经,豁然开悟,随入大觉寺(时称开元寺)接受佛教文化教育。
此时的寺院住持是俗姓冯氏、五代高僧恒超大师,河北范阳人。他在寺院东北隅,广招民间弟子,“置院讲诸经论”传授佛教理论。一天,后汉相国冯道仰慕恒超大德,上表高祖刘知远,求得一件御赐紫袈裟,这是僧人求之不得的最高奖赏。然而,恒超大师面对“清汤煮野菜、白骨满世界”的“朗朗乾坤”,写下了著名诗句:“誓传经论死,不染名利生。”力辞紫衣。此事在佛教界和民间得到广泛传播,都高度赞赏恒超大师的高风亮节。
这一切,对道圆触动很大,感悟很深。他似乎领悟到佛教真谛,祈盼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唯有传播“众善奉行、诸恶末为”的佛教思想,才是唯一出路,于是,在无棣开元寺皈依佛门,出家为僧。
与“太祖有旧” 传“日影不移”
道圆在出家之后,来到了淄博西天寺(时称兴国寺)挂锡住持。西天寺位于今淄博市齐都镇西关三村,该寺为南北朝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史书《齐乘》记载:“石虎于临漳修治旧塔,少承露盘。佛图澄曰:临淄阿育王塔,地中有佛像承露盘,虎掘得之。《齐记补》云:唐太和中建寺。五代无棣僧道圆居之。”旧时院内钟楼上悬挂一口高约两米的铁钟,每当破晓,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远达方圆数十里,临淄古八大景诗中“西寺楼头听晓钟”之句,就指此景。
在淄博一带有一个“日影不移”的古老传说,已流传一千多年,是有关道圆大师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交往的故事。据传,一年夏天,时任周世宗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大军路过此地,得知高僧道圆在此,特地拜访了道圆大师。中午时分,道圆特备斋饭款待赵匡胤。饭后,赵匡胤午睡于塔下,当时烈日当头,十分炎热,该塔却一直为赵匡胤遮荫,直到赵匡胤醒来。实际上,“与太祖有旧”是事实,“日影不移”是不可能的,只是传说而已。但这一传说的意义是,赵匡胤为真龙天子,为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称帝所作的舆论准备。由此可见道圆大师与当朝的关系,以及他当时所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西湖南高峰受佛国舍利子
道圆大师在出使西域之前,曾在美丽的杭州西湖南岸满觉陇周边佛寺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并在南高峰上亲自接待了来自天竺佛国的使者,接受了舍利子,并把舍利亲手交给吴越国王钱元瓘,一并建塔修寺,创建“东南佛国”,使佛教文化在我国东南沿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根据《西湖志》记载:“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晋天福中建,今下级尚存,塔下有小龙井;北高峰石蹬数万级,曲折三十六弯,唐天宝中建浮屠七层于顶。”南高峰与北高峰为“西湖十景”中的“双峰插云”。南高峰高257米,北高峰355米,沿着柳浪闻莺湖岸走,隔湖就是西面群山,十几个山峰齐簇簇,诗曰:“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雾半腰横。纵然遮得青苍面,玉塔双尖分外明。”
印光法师在《杭州南高峰荣国禅寺重修宝塔疏》中,细致地描述了道圆大师接受佛国舍利的情景。大意为:五代后晋天福年间,有位僧人从天竺来,登上南高峰顶,见远望无极,欣然曰:这里可以立菩萨像,“令四远望者,同种善根”。于是取出舍利,托付给当时颇有德望的僧人道圆。道圆欣然接收后,禀告吴越王钱元瓘。吴越王即刻敕令在南高峰峰顶建立宝塔。塔高七层,通计十丈(约现在33米),塔下建寺一所,名为“荣国寺”。
南高峰塔院,北宋南宋时都曾作过修葺,元末毁坏,至明末仅存三级。清代以来,圮毁的佛塔又遭雷击,仅余塔基。从今年春天开始,南高峰正在组织人员清理塔基,祈盼有朝一日,宝塔再现。没有了佛塔的南北山峰,双峰依然是双峰,杭州人已经习惯了“双峰插云”这个名字,《西湖竹枝词》中这样描写:“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雾中,春来愁杀侬。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取经功德无量 太祖封号赐衣
五代后期,周世宗大力推行“毁佛”运动,打砸寺院,驱赶僧侣,搞得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使本来支离破碎的国家更加雪上加霜,满目疮痍。道圆大师为了得到佛教真谛,取得真经,他决定到佛陀诞生地,真正沉下心来,潜心研究,达到大彻大悟,取得教化民众的真理。带着这种信仰和抱负,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道圆踏上了西域取经之路。
道圆大师西域取经的路线和比他早三百多年前唐玄奘西行的是同一条路线。据《宋史·外国传六》记载,“以其所历甘、沙、伊、肃等州,焉耆、龟兹、于阗、割禄等国,又历布路沙、加湿弥罗等国”,即出西安,自阶州(今甘肃武都)出塞,西行灵武(今宁夏境内)、西凉(今甘肃武威)、甘(张掖)、肃(酒泉)、瓜(今安西东南)、沙(敦煌)等州,入伊吴(今新疆哈密)、高昌、焉耆、于阗、疏勒、大石又,大葱岭、雪山等最后进入天竺国。后人将它整理成为《西天路竟》,是古行记名。
西行之路异常艰辛与险恶。上述“沙”即“沙洲”,是古代敦煌的称呼,是西域取经必经之路,也是佛教文化传播圣地。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就是著名的“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一起,南北呼应,有南北“丝绸之路”之称,据川当险,由此向前,便是茫茫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
《宋史·外国传六·天竺国》记载:“沧州僧道圆晋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也就是说,道圆西行往返路途用了12年,在天竺佛国学习6年,共计18年。在天竺的这6年当中,道圆参拜了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遍访佛陀成佛处菩提树,以及佛陀成佛后的鹿野苑等地,并于汉寺之中,立汉文碑刻以示纪念,也是中国文化传播于西方的见证之一。据宋代名臣范成大《吴船录》记载:“新王舍城有兰若,隶汉寺。”“西北五十里,有支那西寺,古汉寺也。”
天兴十年(公元959年),道圆大师踏上了回国之路。途中经过敦煌,对敦煌石窟第七十六窟的“八塔经变画”其背义的变化,给予指导和完善。经过于阗古国,译经讲学,《于阗史丛考》中记载,“天兴十二年正月八日南阎浮提大宝于阗国匝摩寺八关戒牒”中的受戒师,就是道圆大师。被于阗国授予“左街内殿讲经谈论兴教法幢大师”。道圆大师走一路,宣传一路,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了西方;又将西方优秀文化带到了中国,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新鲜的血液和营养,得以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冬,道圆大师在于阗古国使者的陪同下,一起回到京城开封,受到了大宋皇帝赵匡胤的隆重召见并赐紫衣袈裟等。许多史料记载了这一重大事件。《宋史·外国传》记载:“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宋太祖赵匡胤念其西域取经有功,加号“盖国大师”,特命宰相赵普监工,重建了淄博兴国寺塔,增为十二级,易名兴国寺为“广化寺”。
在百废待兴的宋朝初年,大宋皇上亲自召见一位僧人,又是赐紫衣袈裟,又是“封号”,又是“增塔”,大张旗鼓、大兴土木,这在当时的形势下,是轰动齐鲁大地的一件大事件。齐人于钦编撰的地方志《齐乘》中,对这一事件记载的非常清晰:“与宋太祖有旧,加号盖国大师,增塔为十二级。”
道圆回国第二年,宋太祖即刻派遣僧人行勤等157名众僧,按照道圆法师所指引的路线,浩浩荡荡西域取经。这是中国历史上朝廷派遣规模较大的出使团队之一,也是中国僧人赴西方学习的一个高潮。可见道圆大师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和深远的。
理论渊博赢得 “三藏法师”尊称
《于阗史丛考》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此经(指《报恩经》卷四)汉文题记作:‘僧性空与道圆僱人写记’。这里的道圆即《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书所记乾德三年由西域与于阗使一起回中原的沙门道圆。”这说明道圆回国途中,就组织人员对《报恩经》进行了翻译和整理。
鉴于道圆大师在佛学方面的渊博知识,更是为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立后嗣”,教化民众,稳定社稷,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赵光义效法唐太宗支持唐玄奘译经讲学之先列,在皇城开封太平兴国寺西侧,专门设立了国家“佛教译经院”,招令梵学僧担任笔受、证义、缀文等职,并分别赐号“传教大师”“明教大师”“显教大师”等,赐道圆为“三藏法师”,并敕谕道圆在国家“佛教译经院”,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证梵字”,就是负责对所有翻译的佛教经文进行最后的校正把关。原文是“又诏沧州三藏道圆证梵字”。
“三藏”是指佛教经典理论经、律、论三部分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道圆大师在译经院负责“证梵字”,以保证佛学译文质量,佛经意译和用词用字准确无误。可以看出,此时的宋朝道圆大师与唐朝玄奘大师同样,不但被尊为佛学界的理论权威,而且还享誉佛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呼——“三藏法师”。
道圆大师示寂于今沧州市新华区吴官屯,古时候村东有一尊铁佛,相传是为了纪念道圆大师而铸。
大宋三藏道圆大师,同大唐三藏玄奘大师一样,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佛教事业,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大德高僧,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和中外友好使者之一。
相关文章阅读:
● 无棣道圆:堪比玄奘的“宋三藏” ( 2018-02-07 )
● 法显,比玄奘早200年的取经人 ( 2018-02-07 )
上一篇:法显,比玄奘早200年的取经人
下一篇:屈原为什么喜欢戴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