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03-02 09:58:42|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2月26日电(记者王长山 林碧锋 周磊 何春好)近年来,位于云南西部大山深处的昌宁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护新机制,村民们成立“护路合作社”,把路“管起来”,昔日泥巴路变身“致富路”,带动群众增收。
在昌宁县温泉镇松山村水泥铺就的公路上,38岁的松山村村民李雷正在忙碌着。李雷是当地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他所管护的这条路,路面宽约4.5米,全长约22公里,连接着温泉镇松山村、联席村和新河村。在2013年修通水泥路实现道路硬化前,这里还是泥巴路。
为了让群众种植的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大山,温泉镇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模式,松山村于2013年12月率先组建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将松山、联席、新河三个村乡村公路共计22公里纳入管护范围。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将松山村24个村民小组的村组道路纳入管护范围,由各村民小组在本小组内指定1名专人在合作社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管护工作。
为强化制度保障,松山村研究制定规章制度,建立会计账,规定各项收支都实行会议决定和公示,由理事会进行审批。
松山村党总支书记王子江说,为确保“有人管路、有路可管、器具可用”,合作社筹资2万元购买了公路养护专用车辆和养护工作用具,并规范养护工具的管理使用程序。
在合作社经费保障方面,乡财政投入经营管理专项经费4万元,用于合作社启动、建设各项工作;乡村公路管护经费按照上级拨付的每公里1050元管护经费落实;涉及的村民小组每户每年承担一个义务工工资由合作社管理的方式落实。
松山村还确定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三有、三无、三到位”的标准,即:有机构、有责任、有资金,路面无堆积物、路肩无违规种植物、路边无违法建筑物,路肩硬质化到位、交通标志到位、绿化栽植到位。
合作社的2名专职护路员和24名村民小组公路养护员主要围绕路基、路面、桥涵、标志标线、安保防护工程及整治公路两侧违章建筑等范围和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标准,打造“畅、洁、绿、美”的公路环境。王子江说,“乡村道路专业管、村组道路专人管”的农村公路管理格局正逐步形成。
目前,昌宁县13个乡镇以不同形式注册成立了16个行之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以行政村为片区将沿线农村公路划段承包到村民小组,责任包干到户,按“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模式,使农村公路由无人管护变为专人管护,由零散管护变为定期管护,由简单维护变为规范管理,实现路面整洁、道路通畅、管护有力。”昌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晋妤说。
村民说,因为有了路,路又管护得好,大家才能放心搞发展,山里的产品才能便利地卖出去。“要发展产业,没有好的路怎么行?”
合作社模式的探索,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许多群众自觉参与爱路护路。“要致富,先修路。”松山村村民王儒华说,以前,他家里种的茶叶、玉米靠人挑一个星期也挑不回来,现在只需要拖拉机运两趟就运完了。
相关文章阅读:
● 深山“护路合作社”,让村民放心搞发展 ( 2018-03-02 )
下一篇:丰宁社区居民共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