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06-28 10:43:44|来源:云南日报
近年来,以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盛军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着力普洱茶全产业链开发,对品种选育、茶园种植和栽培、发酵规律和原理、生产工艺和设备、科学功效和应用、新产品开发和推广进行创新研究,系统解决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项目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5.85亿元,助力我省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项目获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茶类,也是高原特色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但过去作坊式生产、清洁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加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以来,在我省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下,该研究团队实施了“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开展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在普洱茶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在多年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选育出适合进行生态化种植的优质茶树品种“普茶1号”和“普茶2号”,因具有良好的抗虫性和抗逆性,在全省多个产茶州市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07.95万亩,近3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5.61亿元;开发“茶菌复合生态种植”等多个适合我省茶园特点的生态化茶树栽培技术,改善了茶园土壤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和质量,在项目的带动下,6.9万亩生态茶园获得中国或欧盟有机茶园认证,生态茶园推广应用228.77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85亿元。
在普洱茶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创新中,该研究团队将远程控制、设备互联等技术与普洱茶生产过程相结合,设计开发了以普洱茶自动发酵机为代表的系列加工装备,实现了生产的清洁化和自动化,普洱茶生产周期从60天缩短至35天,相关设备推广应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79亿元。同时,研究团队根据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地理特征和树龄长短等,制备出普洱茶生茶、熟茶各三个等级、三种型制的标准样,形成了《云南普洱茶标准实物样说明》,填补了普洱茶标准领域“有文字、无实物标准”的空白,为规范行业生产、稳定普洱茶等级质量、消费者识别普洱茶品质提供了科学指导。
为进一步揭示普洱茶主要功效及机理,该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互作技术等手段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茶多酚作用新靶点的发现,揭示了普洱茶降低炎症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在普洱市人民医院进行了普洱茶辅助降血糖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72%;以高脂模型大鼠试验,阐明了普洱熟茶的降脂减肥作用特点及机制;采用通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证实饮用普洱茶能够增加骨密度……多年来,该研究团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41篇,为普洱茶的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 季征)
上一篇:陈豪在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推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