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06-09 21:36:30|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大理下关沱茶制作 人民网 薛丹 摄
6月1日,云南西双版纳南糯山半坡老寨的哈尼族非遗技艺传承人远赴黑龙江哈尔滨,参加了一场名为“时代记忆魅力非遗”的文化公益行活动。这个南北少数民族交流的平台成功让哈尼族原生态歌舞和鄂温克族传统技艺“碰撞”在了一起,给现场观众带去一场精彩 “大餐”。从西南到东北,飞越大半个中国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又一次“走”了出去。
“我们利用公共媒体、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日、对外文化交流等各种机会,搭建平台,积极推荐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宣传展示,扩大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云南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组织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传统技艺大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等重大活动,云南非遗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这都得益于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开展。
非遗滇剧 人民网 薛丹 摄
保护与传承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为了做好相关保护工作,云南省在推动立法保护、调查非遗资源和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动非遗名录扩展、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把傣绷文、独龙族语言、怒族“若柔”语言、金平傣文4个“濒危民族语言文字”项目纳入到省级非遗名录予以保护;划定85个省级民族传统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和创建了28个“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先后3次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拍摄等……
“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继承者和传递者,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依托传承人才能‘活起来’。”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聪介绍,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单,其中云南有56人入选,人数居全国第二。截至2018年5月,云南已认定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525人,其中,国家级125人、省级960人,基本做到了1个项目至少有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昆明非遗活动进社区 人民网 薛丹 摄
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遗,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初期,云南就对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0元,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部分州(市)、县(区)也对本级传承人给予一定的传承活动补助,把支持落到了实处。2011年至2016年,云南省共争取到中央财政非遗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7356亿元。2012年以来,省政府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1000多万元。
近年来,云南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对传承人培训学习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非遗传承人、业务骨干和基层文化人才。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非遗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工作,全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了105项,其中“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留学生参加昆明非遗活动 人民网 薛丹 摄
开发与利用
守住了保护和传承的“底线”,非遗文化才能被更好的开发和利用。针对不同非遗文化项目特点,相关部门通过研究具体的保护标准和方法,指导各地实施分类保护。一是将云南特有的濒临消亡、价值重大的技艺项目列为省级保护名录,培养传承人,实施抢救性保护,抢救性收集;二是对一些群众基础好,又有市场前景的传统手工技艺,采取政策倾斜、舆论引导、资金资助等方式,实行生产性保护;三是带动和提升旅游品质,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云南有14个非遗项目入选,这些项目将在形成地方品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杨德聪说。
腾冲非遗传承人郑映海和他制作的油纸伞 人民网 薛丹 摄
这几年,云南非遗保护与传承在走向全国的同时,省内的宣传展示活动更可谓风生水起。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走入了千家万户,搭建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5月13日和23日,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牵头在昆明举办了两场非遗传承活动。壮族、彝族、佤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歌舞表演以及扎染、剪纸等传统技艺在活动中一一展现。“在校园里开展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了解、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效果很好。”云南民族大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1997年开始,云南每两年举办一届全省性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通过继承、创新,推出了一批既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成为具有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独特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牌。
“目前我们已举办了10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成功推出620多个优秀节目,怒族对唱《哦得得》、白族弹唱《弦子弹到你门前》、佤族音乐《加铃赛》、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等节目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杨德聪介绍,这些节目有的在全国性比赛中已获大奖,有的已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名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辟了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新路。这主要得益于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已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彝族服饰展示 人民网 薛丹 摄
6月9日至11日,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8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将如期举行。届时,来自昆明、怒江、大理、丽江、迪庆、普洱、红河、临沧等8个州市的20余个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区级非遗项目,200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和演职人员将参加展演,“这个活动将是近年来云南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彰显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风貌,意义深远。”杨德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