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怒江正文

怒江“国门第一村”展新颜 生态良好 产业繁荣 民族团结

发表于:2018-07-14 15:37:52|来源:云南日报

一栋栋蓝顶红墙的两层小楼掩映在青山绿荫中,平坦的村间道路环绕村寨,沟箐里的核桃树果实累累;目瑙纵歌广场边,几十名游客在观赏景颇族传统歌舞表演、品尝景颇族特色农家菜。这是记者近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国门第一村”——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委会下片马自然村看到的情景。昔日偏僻落后的边境小寨,经过40年的建设,展露新的容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古老边寨换新颜

下片马自然村距离片马国门仅2公里,生活着42户景颇族支系茶山人和傈僳族群众。

“40年前的下片马,村民住的是茅草木勒房,吃的是包谷杂粮,偶尔能吃上一顿肉,也得靠上山打猎。”片马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普三才回忆起以往的生活,摇头叹息。

“那时候,吃的用的,大多靠鲁掌(原泸水县城)供应。”普三才说,有一年冬天,5个村民到鲁掌买盐巴,到风雪丫口碰上大雪封路,忍饥挨饿走了3天才到家。

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片马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1987年,打通金索朗到缅甸楚玉河大黑山的边境通道,中缅边民互市互贸。1991年,片马被列为省级内陆开放口岸,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二类开放口岸,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片马镇以此为契机,将国家兴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口岸、道路、边民集市等建设,带动边民发家致富。到2017年底,下片马村42户村民中,除1户4人因病暂未脱贫外,其余全部脱贫。

“感谢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现在村里样样都好了,住房、水、路都解决了。”从事三轮车运输的下片马村党小组长张啟政说。

如今的下片马有了响亮的新名字——怒江“国门第一村”。

绿色产业富乡村

虽然下着雨,村民普波才仍在核桃地里忙碌着。“雨水多,杂草长得旺,得及时清除。不然,过几个月打核桃时,就难找了。”他说,几年前退耕还林还草时栽下的6亩核桃现在挂果了,家里还有一台拖拉机跑运输,每年收入有3万多元。今年,在挂联单位帮扶下,他又种了1亩重楼。普波才信心满满地说:“重楼价格高,四五年后,收入四五万元没有问题。”

下片马森林茂密,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得天独厚。七八年前,片马村委会党支部就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核桃、草果、花椒等产业。目前,1200亩核桃、600亩草果、300亩花椒不仅鼓足了下片马村民的腰包,还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

乡村新景乐百姓

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目瑙纵歌广场,跳景颇族舞蹈,健身娱乐。

“想不到在这里能观赏到如此美妙的景颇族歌舞,非常开心!”在昆明生活的景颇族游客恩波尼说。

“特色旅游村寨项目建设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多了,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边民景颇姐妹农家乐”掌柜王何美说,村里旅游设施在逐步完善,她的农家乐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

2016年,泸水市投入4015万元将下片马打造成最具幸福感的中缅边境第一村。目前,已完成42户安居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目瑙纵歌广场、太阳广场、月亮广场、民族民俗文化展览馆、特色商店、文化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

片马镇党委书记胡建荣说,到2020年,下片马将全面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景颇特色旅游村寨,成为片马镇边境文旅产业发展轴,景颇民俗体验核心区。

28岁的景颇族青年董绍华刚搬进新房,对未来特色旅游村寨充满期望。他计划组建一个景颇民族文艺队伍,向游客展现他们原生态的民族歌舞。

“我们这里有景颇族、傈僳族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吃喝玩乐都很有特色。”董绍华说,村里已有农家乐2家,正准备开的有3家,还有两家人准备开民宿。旅游业是我们未来的主打方向。片马镇党委和政府把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和传承特有民族文化,通过举办“新米”节、目瑙纵歌等民族节庆活动,提高片马旅游知名度,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开展民族工艺品制作,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依靠旅游业发家致富。

一个生态良好、产业繁荣、民族团结的边境特色村寨,正在片马崇山峻岭中初现雏形。

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李学玺

上一篇:云南省持续不断开展保护传承工作——非遗绽放 熠熠生辉

下一篇:怒江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精准帮扶双推进——构建生态多样性产业发展格局

录入/责任编辑:董成丽Update Time:2018-07-14 15:39:07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