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08-31 21:20:13|来源:环球游报
□浦绍猛
张建明出生在官渡古镇附近的一个村子,家离滇池很近。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田园风光,正如清孙髯翁先生笔下的那样“四围香稻、三春楊柳”,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上世纪七八时年代,家里很穷,张建明早早就学会了家务活。当然最愉快的还是课余时间在大自然中嬉戏,河里游泳,小水沟摸鱼,玩泥巴,夕阳西下骑着生产队的水牛回家,看着村子的炊烟袅袅,犹如一幅水墨风景。
张建明的父亲是一个木匠,手艺很好,在附近的村庄都很出名。父亲经常带张建明去别的村子做家俱、寿村(棺材),其间经常会绘制一些图案,如花鸟鱼虫,虽然不专业但那时深受吸引,慢慢地喜欢画画,课余时间找来一些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丶《八仙过海》,用铅笔线描那些人物是我最惬意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家里有个收音机,每天放学回家,帮做饭时间,记得是每天下午六点打开收音机。刘兰芳老先生讲的《杨家将》巜岳飞传》深深吸引着我,如余音绕梁,挥之不去,传统文化慢慢却扎根在张建明幼小的心中。
小时候可没宽敞明亮的教室,那时很多上小学都是在村子用边的寺庙里完成的,村里的寺庙佛像在文革破四旧被清理了,教室就安排在清理后的佛堂中,吸引人的是镶嵌在墙壁里的功德碑。张建明经常用张白纸再用铅笔将它摹拓下来,觉得很好玩,慢慢地喜欢上那些文字,后来开始喜欢上书法。
张建明真正学习书画是从初中以后逐渐开始的,住校期间经常用父母给的伙食费去买字帖,回到学校有时来菜票都买不起,只好以吃馒头为饭,后来到学校医务室检查,居然是营养不良。不过张建明倒是不在乎:“谁叫我喜欢。”
参加工作后张建明经常出差外地,每到一个地方,他最喜欢去的就是新华书店找字帖、汇画资料素材和当地的名胜古迹看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碑刻楹联。这段时间张建明就能够系统地学习书画了,书法方面先学柳体,后转欧、颜,再后来学习褚遂良、赵孟頫。国画主攻山水先学《芥子园画传》,后来学石涛,四王也学宋、元人的,再后来又喜欢现代山水画,如钱松岩、黄秋园等诸明家。
“书画同缘,如同我的手和足我同时在学习,难以舍弃一个,书法的线条可以用在国画上,国画的造型也可以用在书法的笔法里,我乐此不疲。”张建明对记者说。
虽然从艺有三十余载,张建明不追求名利,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学生,历代书画名家辈出,他们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张建明觉得用几辈子都学不完。
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笔墨是毛笔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神奇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个人的功底、学识、修养,它可以是普通的线条也可以变成高深的艺术境界。
不惑之年,张建明觉得时光匆匆,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但一定有所为有所不为。书画艺术是张建明的精神家园,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坚难困苦,提起毛笔,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历代名家那些经典法帖,那些精妙的线条,那些云雾缭绕的山水画,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妙意境,将是张建明下半生努力的方向。(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8月31日第1155期A2版)
下一篇:救助一条黑眉锦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