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9-01-03 13:54:50|来源:环球游报
□ 彭莎娜
鲜红的辣椒伴着热热的油浇在雪白的蟹肉上,金黄色的蟹壳透着诱人的光泽,桌子上“滋滋”的声音,是食物和馋虫之间的暗号。这是畹町留在我脑海里一幅画面。
我9岁那年,第一次来畹町。我的父亲那时候还很年轻,带着我在畹町桥头拍照。他抚摸着旁边史迪威公路的纪念碑,念着南侨机工英雄纪念碑上的每一个名字,试图从时光这头的青苔、石砾触碰畹町曾经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当时我还小,对于父亲说的那些历史懵懵懂懂,历史对于我更像是书上的纸片人,还是平面的。
看完各种历史遗迹和纪念碑后,父亲带我去吃螃蟹,告诉我,我从小吃的螃蟹都是从这个地方运去的。我从小极爱吃螃蟹,听到这里一怔,心想畹町还真是个了不起的地方。于是饭桌上,大人们忙聊天,我则默默与螃蟹“搏斗”,等大家反应过来,一大盆螃蟹已变成我面前小山包一样的螃蟹壳了。
中国人总说缘分玄妙,不知所起,又总是因缘际会。过了十多年,刚毕业的我又来到了畹町,不过这次不再是一个游客,而是成为畹町建设者中的一员。
驻扎畹町,自然有了更多机会寻觅畹町的风味,探寻畹町的风情。深刻接触后,畹町似乎有了更丰富的韵味。
幼时对螃蟹的感慨只是一腔赤诚,其余爽口的小吃也只道是寻常。如今吃其味,还知其然,原来畹町的每一样小吃都和这里的地理、人文历史密切相关。
畹町螃蟹之所以闻名,并非由于畹町出产螃蟹,而是由于畹町得天独厚,是中国离印度洋最近的陆港,而中国进口肉蟹(青蟹)大部分都来自缅甸,所以畹町成为缅甸肉蟹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集转中心,集中装箱后再分运全国。一次,我在大连吃肉蟹煲时看到店家对食材特别标注——来自缅甸的肉蟹,不禁暗笑,家门口的东西在30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又被当作一种特色再次相遇。
广纳五湖四海的包容是畹町的底色。在畹町吃一顿饭,一碗一箸都是历史留下的味道。当初远走家乡、自畹町国门赴缅甸战场的远征军,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上以生命运输物资的南侨机工,在战争结束后有一部分留在了畹町,家乡的食物就是他们送给畹町的礼物。
改革开放初期,畹町依托口岸经济腾飞,街道上商号林立,商贾如潮。天南地北的“弄潮儿”到畹町“淘金”,人群的涌入为畹町带来经济的活力,丰富了畹町的味道。
在畹町,由于湖南、四川支边的移民较多,炒菜崇尚大火、重油、重葱姜蒜,而小吃、甜品则充满了热带的风味。比如畹町的牛肉圆子就是一个典型,精选新鲜的缅甸黄牛肉捶打成泥,再搓揉成圆子,加入用牛骨熬制的高汤,撒入姜末胡椒,抓一把新鲜带着露水的薄荷,再蘸上特制的又酸又辣的蘸水,一口下去,回味无穷。
再比如泡鲁达,醇正浓厚的牛奶泡着晶莹透亮的西米、凉虾、冰粉、紫米、椰子冻、椰丝儿,加上凉丝丝的冰块,再掰几块干面包放在玻璃小碗上,吃一口,清凉爽口,唇齿留香。
如今,战火和硝烟已经远离,畹町虽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但那些陈旧的建筑,却承载着这里发生过的一切,永不磨灭。
也许你未曾注意,在这个小镇,味蕾所感受到的一切,正是它发生过的所有精彩故事。(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12月28日第1171期A8版)
上一篇:瑞丽部署迎接省级扶贫考核工作会提出 积极自信迎考核 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成效
下一篇:惊羡了时光 温暖了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