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0-07-29 13:45:41|来源:转载于网络
云南民族旅游网讯(记者尹绍平)在脱贫攻坚战中,工资性收入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收入渠道。为进一步提升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2017年以来,保山市龙陵县充分发挥龙陵“园中园”就业优势,进一步调动入园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就业平台、完善长效机制和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和有志青年实现稳定就业,龙陵“园中园”俨然已成为该县就业扶贫战场上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就业扶贫助力“造饭碗”
龙陵“园中园”定位为硅基产业园,重点发展硅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于2016年7月12日入驻保山工贸园区,龙陵县成为建设“园中园”的首个县区。园区选址于保山工贸园区长岭岗片区,引进了隆基绿能股份(以下简称保山隆基公司)、神龙氧气厂、中科钢研等企业入驻园区,2019年完成产值37亿元,实现税收168万元;2020年1—4月完成产值17.23亿元,完成税收900万元,目前企业从业人员4200人。
为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形成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机制,同时减少以保山隆基公司为首的入园企业用工成本,龙陵县与园区管委会采取多方面帮扶措施,详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为企业推荐贫困户就业,拓宽了贫困户脱贫增收渠道,企业的用工压力得到了缓解,扶贫政策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了自谋生路的好路子、好平台,真正做到“农户有收入、企业有效益、扶贫有成果”。
目前,保山隆基公司已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其先后共招聘龙陵籍员工1961人,占公司员工的4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0人,占龙陵籍员工的25%,力促就业扶贫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精准帮扶助推“找饭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龙陵县坚持疫情防控和就业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以“园中园”招工就业为抓手,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就业需求,强化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严防出现因“疫”返贫致贫,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一是压实责任确保“有人招”。针对“园中园”企业用工招聘需求,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粘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各乡镇指定专人负责企业招工相关工作,在村(社区)明确1名人员专门负责“园中园”招工信息发布和推介工作,各乡镇、村(社区)确定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后,报送县人社部门和西安隆基人力资源部备案。二是加强宣传确保“有人知”。召开脱贫攻坚乡、村、组会议,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动员会300余场次;以保山隆基为重点,组织县、乡劳动力转移招聘会13场次,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120余场次;组织十个乡镇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代表70人到隆基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一次。三是大力扶持确保“有人帮”。积极与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接,请市人社局牵头,由各县区宣传组织,协助企业招聘员工(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考虑);同时及时给予返乡待业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对有序组织到工贸园区(园中园)或市外就业的83名返乡农民工,给予每人一次性生活补助200元,共计1.66万元。
以龙陵“园中园”年产5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为例,今年1-5月招聘龙陵籍员工712人,月平均工资3400元以上,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畅通了贫困劳动力疫期就业渠道。
“政企联动”力保“稳饭碗”
2017年以来,龙陵“园中园”通过落实企业优惠政策、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帮助龙陵县域贫困群众和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配合人社部门积极开展用工集中招聘、定期沟通协调和法律维权服务,牢牢兜住困难群体就业底线,为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一是定期沟通促“想得开”。县人社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到“园中园”用工企业召开座谈会、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职工的心理动向,及时解决上岗贫困群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归属感和满意度。二是选派联络员促“拢得起”。在“园中园”务工的十乡镇人员中,由员工分别选出10个能力强、威望高、有一定群众基础工作的联络员,和县人社部门签订工作协议,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经考核合格,人社部门按每人每月400元给予补助。其日常主要负责沟通联系本乡镇在职员工,协调解决员工在生活、工作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并参与各乡镇的招聘宣传工作,进一步确保贫困劳动力能够安稳上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三是便利化服务促“稳得住”。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切实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督促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大力推行合同签订一站式服务,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企校携手”给力“硬饭碗”
龙陵县以“园中园”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调动贫困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大贫困群众就业量,以此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
一是就业培训“有面子”。结合“园中园”用工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用工需求,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水平,确保他们满足岗位技能需要。2015年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67333人次,新增转移就业801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135人,为贫困群众就业扶贫夯实技能基础。二是联合办学“有里子”。加强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与“园中园”用人企业的对接,充分利用县职业中学及其他社会办学力量,采取岗前培训、订单定向培训、顶岗培训、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开展短期、定向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通过校区合作,龙陵县职业中学和县级完中为保山隆基公司输送毕业生410人。三是合作社运作“有底子”。以人社部门为牵头,把全县各村(社区)全覆盖的村级人力资源服务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源头站和主阵地,通过无缝对接“园中园”用工企业需求,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促进贫困劳动力具备用工技能,确保各村(社区)有劳动力输出、贫困群众有就业途径、企业用工有输送渠道。(龙陵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 保山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吴敏昆
上一篇:保山市昌宁县:守好茶叶“活化石”
下一篇:那片希望,那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