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0-08-01 12:53:21|来源:转载于网络
那片希望,那片田
作者:朱乙青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坐落在高黎贡山脚下,怒江边的一条大峡谷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多样性的物种资源,让挂在峡谷里的家乡变得与众不同,更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芒宽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美丽的香料烟花将田间装扮得格外美丽
芒宽是怒江大峡谷重要的稻作区和香料烟生产区。在乡村的任何一角,农耕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江流湍急奔向远方,岸边的田坝里,点缀着古老或现代的民居。尤其是秋天金色的田野,它们在家乡人的眼里,成了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
勤劳的人民为香料烟补肥补水
峡谷里的土地从不鄙薄每一个农耕者,付出与收获在这里永远成正比。火热的土地上,自然存活着很多与农耕伴随而生的幸福,比如悠远的牛歌,日出而作的勤劳,阳光一样热烈的丰收喜悦……它们一如乡土密码,深藏着,也记录着家乡的农事、民俗和乡村蜕变成长的经历。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总是一年四季都忙碌着,或种甘蔗,或收稻谷,或采蚕叶,或忙着种适合这块土地生长的香料烟。我和弟弟就在父母忙碌的身影中一天天长大,同样也在他们的牵挂里越走越远。在那个时常有同伴辍学的年月里,父母总说,如果没有这片土地,你们也就没有上学的机会了。那一刻,我对土地和父母充满了感恩。
调制中的香料烟
记忆里的周末和假期,我们也都是在帮着父母做农活,小小的心思里总希望多做一点,开学也才能顺利到学校。
我家的田地不多,勤劳的父母总是顺应着二十四节气,在恰当的时候种上适合它生长的农作物。我帮忙最多的就是香料烟。从撒种到收获,我熟悉它的每一个生长过程,每一道采收工序,以至于现在闭上眼睛,都能闻到香料烟收获的味道。浓浓的烟味里,饱含的却是我们全家的生活希望。
烟站忙烟农乐
每年的中秋节,便是烟农们忙着撒种的时候。父母会选一块靠近水沟的田,把土翻好,然后分成几小块,再把每一块上的土用锄头一遍遍的锄成碎末,撒上种子,掺入肥料,均匀的铺撒在每一粒种子上面,最后用塑料薄膜把每一块撒好烟种的田块盖好,真是下足了绣花的功夫。父亲总说,这是在给种子盖被子呢,这样被子里的种子长得速度快,而且长得好。
躲在被子里的烟种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它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听课的时候,悄悄的努力的生长着。它会在某个放学的时候破土而出,于是我便一路飞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父母便笑眯眯地说,它一定是知道你放学了,可以给它浇水了。
的确,这个时候的烟苗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水浇的认真,苗便长得又快又壮,烟农们便根据自家秧苗的长势选择移栽的时间。移栽时,学校还没放假,我很少参与这个过程。只知道那个时候的田坝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早上一个样,晚上又是一个样。一转眼,大片大片的烟田,就铺满了一条一条的塑料薄膜,远远望去像给梯田披上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显得格外的漂亮。
烟田里蓄满了时光的秘密,也存储着我们一家人的所有憧憬。烟苗移栽后,管理任务变得比之前更艰巨了。父母开始早出晚归,时而锄草时而喷洒农药时而修枝打叶。那时候的我们,早上放学便自己去锅里拿父母准备好的饭菜吃,晚上放学又学着把饭菜做好给干活回来的父母吃。每个围在桌边吃晚饭的时间里,听父母聊的最多的就是“明天该打药了、该补点化肥水了……”听着父母的话语,想着丰收的景象,仿佛我的一整天也是在陪伴那些香料烟了。
父母就在这样的早出晚归中迎来了我们的寒假。整个寒假正是采摘烟叶的时节,我和弟弟成了他们最得力的助手。一大清早我和弟弟刚起床,父母已经采摘好了两大篮烟叶回家了。父亲对我说,香料烟烟油重,天亮太阳出来之前采摘是最佳时节,这样采的人也不累,穿起来也更方便。吃过早饭,我和弟弟开始一人承包一篮,先是穿烟,再把穿好的一串串香料烟晾晒到烟棚里。最开始“穿烟”,是用一根20多厘米长的针,引上一根一米多长的尼龙线,再把烟叶一片一片的缝进去,还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缝烟叶的茎,否则就缝不稳,容易掉下来。因此我和弟弟总是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穿完一篮烟,中间还不能贪玩。因为还有更多的烟叶等着一家人将它们采收晾晒。如果贪玩一会儿,一家人就要奋战到凌晨才能睡觉。为了想让速度变得快点,那个时候的我们没少想办法。
烟站忙烟农乐
在那些争分夺秒的穿烟时节,全家人每天的目标就是要把田里的烟叶尽快收回来,穿好,晾干,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记忆里,总是我和弟弟饿了先去吃饭,困了先去睡觉。而勤劳的父母们,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又或者是什么时候起床,对他们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为了经营好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香料烟,他们就像守护乡村的雕塑师,雕刻出这漫山遍野的美丽,也雕刻出田野里的希望和梦想,一年年,一岁岁,经风沐雨,永恒不变。
日子在父母的披星戴月中,迎来了卖烟的激动时刻。那也是我和弟弟最高兴的日子,因为每次父母卖烟回来,都会给弟弟和我带回来好吃的、好玩的,还会添置一些新家具。母亲还会像过年一样,做一大桌子好吃的,全家人围在桌旁吃着美食,聊着下年的种烟计划,充实而满足。
慢慢的,开始有了穿烟机。机器的到来,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烟农的收入。我们家从之前的一个月可以穿满一棚烟,变成三、五天就可以穿满一棚,采摘的速度跟上了,丢在田里的烟叶也就少了。最开始我们家只栽一亩烟,都忙得天昏地暗,有了穿烟机后,父母把亩数增加到七亩,收入也大大增加了。那时候我常说,我很感谢那些烟叶,是它们让我们姐弟有了好吃的,有了新衣服、新书包,更有了读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偶尔谈到今后的打算,父亲总是笑眯眯地说,那我们就多栽点烟。
如今,我们姐弟都长大了,父母的额头也爬满了梯田一样的皱纹。峡谷深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靠种烟过上了丰衣足食而又恬静的生活。偶尔回家,极目之处,祖先留下的田野,依旧年年盛开香料烟粉红色的花朵。可是时过境迁,家里也不再种烟了。可我一看到左邻右舍在穿烟,还是会坐下去帮帮忙。说着家乡话,谈着家乡事,抚摸着家乡的物产,记忆的闸门自然就打开了,每一个种烟的场景就浮现在脑海里。毕竟,那些无数个与烟为伴的日子,才是我们全家一起奋斗、同甘共苦的最难忘的时光。
茁壮成长的香料烟
家里的那片烟田,记录着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梦想。芒宽火热的土地,包容的怒江峡谷,教会了我们辛勤耕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那些在烟田里洒下的汗水,哪怕只是一滴,也永远滋润着我们对土地和父母的感恩。( 昌宁县温泉镇中心完小)
责任编辑 尹绍平 吴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