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0-10-16 21:44:22|来源:转载于网络
云南民族旅游网讯(通讯员杨艳波):近年来,龙山镇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切实增强各族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归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易地搬迁群众建设起一个民族团结的新家园。
群众安居 称心满意
在悠悠的龙川江畔,一座崭新的村寨拔地而起,依山傍水,绿水青山间,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蛮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在这里。蛮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2016年8月开始动工,2018年6月,安置点竣工,搬迁对象户陆续住入。
龙山镇芒麦村开展“看变化、赞家乡、感恩党”主题文艺巡演
搬迁点共安置搬迁群众103户464人,其中阿昌族65户291人,汉族38户173人,包含建档立卡户81户,随迁户16户,规模外安置6户。放眼望去,成排的新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养殖小区、活动广场、商业街等配套设施齐全。在这里,让人感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圆了各族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龙山镇芒麦村组织群众观看“看变化、赞家乡、感恩党”主题文艺巡演
“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今年必须再添置一些家当。”面对妻子提出的小目标,赧留住拍着胸脯向妻子保证。听到这么一说,妻子也笑了:“住上了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你也不要有压力,我们一起好好干,争取早日实现这个目标。”赧留住一家人都是少数民族,原先住在 山上土墙房子里,生活也比较困难,现在搬出了“泥土房”,住上了“小洋楼”。如今,赧留住的家中,彩色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房屋内物品摆放有序,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
群众安心 和谐幸福
搬迁点在哪,党支部就建到哪,搬迁户搬到哪,党员就跟到哪。为确保各族搬迁群众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在安置点上住得“安心”。2019年,龙山镇在芒麦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兴昌园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各族人民群众有了“主心骨”。同时通过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划分片区实行网格包保,在搬迁户中选择有能力、责任心强的群众作为网格长,对安置点实行“党支部+网格长”的管理机制,特别注重选择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建立“党员带头+搬迁群众”的义务巡逻队,协助派出所、综治办和司法所对安置点进行安保巡逻,营造平安小区,努力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
群众安业 稳收富足
为了让各族搬迁群众住上“新房子”,鼓起“钱袋子”,龙山镇党委政府坚持“搬新家”与“稳就业”并举,让各族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与“乐业”齐步走。
龙山镇芒麦村阿昌族群众正在参加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
龙山镇在芒麦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枫斗加工基地,并由镇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就业培训等,加强就业政策宣讲,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送政策,询问就业意愿,介绍合适就业岗位,提高群众对政策知晓率和就业率。并组织外出务工,让就业扶贫“动起来”,从多方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带动搬迁群众有组织外出务工,助力贫困群众挪出穷窝、走上新业、奔向小康,让群众真正做到有房住、有事干、穷根断。
“搬迁过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在街面上开了一家摩托修理店的赧昌直坦言。新村建设后,许多村民在街边就开起了小卖铺、早餐店、冷饮店、烧烤店、摩托修理店等店铺,村民不仅有了收入保障,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环境优美、配套齐全,贫困户宜居宜业、生活便利,村民入住后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搬出深山的贫困户生活越来越美好。
群众安乐 幸福可及
“因为以前居住分散,亲戚朋友很难得聚在一起,自从搬到这里后,我们就经常组织周边群众一起跳舞、打歌、健身,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增近了大家邻里关系”。正在跳舞的石菊芬大姐这样说。
龙山镇芒麦村蛮旦小组——文化活动广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为了让各族搬迁群众不仅在物质上脱贫,更在精神上脱贫,龙山镇在安置点附近建起了阿昌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引导村民组织建立了广场舞队和非遗文化传承队,极大的丰富各族搬迁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在春节、阿露窝罗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各族人民群众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主题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营造了“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安置点群众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感恩,从搬迁到这里以后,影响民族团结的纠纷没有发生过一起”,芒麦村总支副书记赧昌瑞说到。看着一幅美丽富强、繁荣兴盛、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正在龙川江岸上徐徐展开,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开放……
来源 龙陵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吴敏昆
审核 尹绍平
上一篇: 保山龙陵:侨法、民法典宣传进农家
下一篇:保山龙陵:民族团结之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