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保山正文

保山龙陵:“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发表于:2020-10-21 23:26:52|来源:转载于网络

 

一个汉、傈僳族混居山寨的脱贫故事

  云南民族旅游网讯:深秋的阳光热辣辣地炙烤着万马河谷。走进与缅甸一江(怒江)之隔的龙陵县木城乡花椒村小黑箐寨,一栋栋砖木结构的农舍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宽敞整洁的水泥村庄道路两旁挺立着太阳能路灯,置放着垃圾桶(池);农民文化大院、民族文化墙、篮球场、健身场等文体活动设施一应俱全。树荫下,老人们聚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则嬉戏玩耍,满满获得感和幸福感挂在他们脸上……

  小黑箐27户移民是上世纪末,从受地质灾害影响的马鹿塘、小新寨,长新寨等地转移搬迁来的,共有9户汉族、18户傈僳族。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两个民族异地创业20余年,从之前互不相识的到相互熟识,再到亲如一家“抱团”发展,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8年全寨从贫困中出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88元。

  记者来到傈僳族村民胡保苍家的时候,正赶上他给一头出生几天的小牛犊喂米汤,胡宝苍非常高兴,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种了4粮食、3亩甘蔗、2亩牧草,养了8头肉牛,能繁母牛就有5头,今年已有3头母牛产崽,还有2头母牛待产,一年挣10多万块钱非常轻松,2018年我家就摘去‘贫困帽’了,眼下全家拧成一股绳多挣钞票把日子过得更好。”谈起生活的变化,年过40的胡保苍感慨地说:“阿家过上了好日子一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二靠寨里汉族大哥苏家红教的致富招,让阿家摘去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村民小组长苏家红的牛场里,20多头肉牛在圈里有的在低头吃料,有的昂首打着饱嗝儿,有的慵懒地晒着太阳,苏家红夫妻俩正在用粉碎机粉碎全株青贮玉米,制作青贮饲料,为牛储备冬粮。“今年肉牛销售价上涨,每头西门塔尔育肥牛出栏价2.4万元上下,4月龄牛犊每头出栏价1.2万元左右,本地肉牛出栏价也大幅度增加,养牛是个吹糠见米致富快的产业,尤其是买架子牛短期育肥几个月出栏,每头牛能赚几千元,剔除成本每头牛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一家富了不算富,全寨人生活好了才是小康。我把掌握的养牛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乡亲,让寨里的汉族和傈僳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都‘牛’起来,把日子过得更好,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牛人”传“牛经”,苏家红把自家牛场当作开放性教学基地,让村民的到这里考察学习,向群众悉心传授肉牛养殖、疫病防治、短期育肥、青贮饲料加工等技术,并牵头建立了小黑箐肉牛养殖微信群,发展核心网友百余户(人),通过微信平台相互学习切磋养牛技术,互通市场信息,共同闯市场。全寨肉牛存栏100余头,2019年,出栏50余头,产值达80万余元。

  傈僳族党员致富能手余来生经营着一个存栏生猪60多头的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70多头,产值20多万元。富了不忘穷乡亲的余来生主动与3户建档立卡户结为帮扶对子,其中:2户汉族,每年向每户帮扶户赊养仔猪10至20头,待仔猪育肥出栏后再还本,使帮扶户有了经济来源,实现了滚动发展,摘去了贫困帽。汉族立卡户杨凡华在余来生的帮扶下从赊养仔猪起步,发展到拥有能繁母猪3头,存栏生猪30多头,每年出栏生猪40余头,实现收入10多万元的富裕户。他说:“在咱小黑箐汉族傈僳族就是亲兄弟,在脱贫路上不能拉下一个兄弟,有福大家享,有困难大家帮,一起过上好日子,咱打心眼里感激余大哥的帮扶。”

  为了构建团结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村“两委”积极引导小黑箐村民开展了“四争”活动,即:人人都来动手,争做邻里沟通的热心人;人人都来奉献,争做邻里和睦的志愿者;人人都来行动,争做邻里和睦的促进者;人人都来参与,争做文明村民,共同塑造美好友善的边疆新农村。同时,在村民中开展了爱国爱党爱家乡、“党在我心中”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群众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近几年来小黑箐没有出现一名吸毒、贩毒人员,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几乎没有。(云南龙陵县委宣传部雷 华 廖耀高文/图)

来源 保山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吴敏昆

审核 尹绍平

 

  

上一篇:昌宁:文明讲堂进社区 爱国卫生“众参与”

下一篇:保山瓦窑镇:民族团结进步,我们一直在努力!

录入/责任编辑:吴敏昆Update Time:2020-10-21 23:40:21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