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专家专栏原创文章正文

70年巨变颂党恩

发表于:2021-06-23 01:54:17|来源:转载于网络

70年巨变颂党恩

——回访中央民族访问团调查的卡拉族典型村中寨

 

张月和

 

解放初期的腾冲县卡拉族典型村中寨,即今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社区司莫拉佤族村中寨。1950年12月中旬至1951年1月,云南和平解放一年之后,中央民族访问团二分团在保山专区访问,并深入腾冲第一区(小西区),第二区(龙江),第三区(清水、明朗),第八区(盏西),第九区(蒲川、新华)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撰写了《腾冲县各区少数民族概况》《腾冲县龙江区初步调查》《腾冲县回族访问资料》《腾冲县卡拉族典型村中寨调查材料》等4份珍贵调查材料。

几次前往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社区司莫拉佤族村中寨考察参观采访,对于中寨为何以意为幸福的佤语“司莫拉”冠以寨名之首,理解并不十分透彻。2021年初,腾冲市要开办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展览,有关领导让我帮寻找一下这个调查报告的原件,几经周折,最终从保山市史志委顾建中先生那里弄到了《腾冲县卡拉族典型村中寨调查材料》等资料,阅读之后,让我最为震撼的是这些民族地区在党的土地改革后翻身做主人的巨变。

2021年5月,再访中寨,综合采访中寨整体情况,并重点对中央民族访问团调查过的六户典型家庭进行再调查。70年来,司莫拉佤族村中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见证着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腾冲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缩影。

解放以前,中寨佤族村有28户,133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自己几乎没有土地,全部为佃农,还要经常遭受官府、地主、恶霸的盘剥、欺压、夺佃。《腾冲县卡拉族典型村中寨调查材料》写道:“全村只孟自香家有一箩种的水田,李名香家有五斗种的早谷地。(一箩有十斗,一斗合二升。一箩米有5.63市斤),除金安香家外,每家房屋附近有一块菜园(平均每人占地3.4方丈),皆有锄头、镰刀、犁、耙、斧子及砍柴刀等简单工具。全村只有孟自香、李名香、赵国生家各有一头牛,孟福田等三家合喂了一头牛。孟自春在斗争了李生春后通过清算得到四头小黄牛、全村没有骡马和羊,能喂猪的人家也不多。房屋多是三间平房(或有一、二间耳房),全寨28户,只有12家瓦房,两家土墙草房,其他人家都是草顶篾笆墙,有些房子已破烂”,“本村所种的田,全向汉人地主租种,共租七十三箩谷种, 皆为最坏的地,要花加倍的工本而产量甚微。全为定租制,无租约,无押金,但租额极高,最高达年产量70%以上,在常年产量50%以下者极少”,“租额既高,而且欠一箩租谷地主就要夺佃,或逼着佃户写借约,次年加倍还。本村三户雇农都是因为以前欠租而被夺佃的”,“农民无耕牛,又得向地主租牛,耕一箩种的田,要拿五箩“牛租”谷(更在地主家耕种完后,才租给农民耕种)。因此,农民终年辛劳的果实,平均74%给了地主”,“因为农业收入的74%被地主所剥削,本寨28户中,农业收入可够吃十一个月的只有李名香一家,这是因为他家劳动力特别好的缘故”,“为了生存,中寨的男女老幼,尤其是妇女,终年是在清晨两三点钟的时候,就带一点干粮到山上去修树枝、拣树叶、拾枯枝(因为自家没有山,在人家山上砍柴,捉到要罚钱),采山果野菜。到下午或黄昏的时候回家”。国民党政府摊派特别多, 共有“壮丁费”,“门户捐”,“保长费”,“保丁费”,“文书费”,“乡丁费”等等,交不出连锅也拿去,中寨人民“穿不就衣,吃不就口”。中寨识字人只有李名香,孟福兴等五人,数次受汉人地主欺压。

在对中寨的一般情况、政治情形、经济生活、文化及风俗、民族关系进行调查之余,中央民族访问团二分团还对中寨李名香、赵保兴、孟自春、孟自香、孟自和、孟学旺六户典型家庭进行个案调查。

70年来,司莫拉佤族村中寨变化很大,从减租退押到土地改革,再到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中寨先后隶属腾冲县第三区、清水公社、清水区、荷花公社、清水乡等,中寨佤族人民不但拥有自己的土地,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变化,政治地位日益提高,文化水平不断提升,50年代有识字的有李名香、孟福兴等5人;现有73户,299人,近年来有研究生1人,在读研究生1人,大学毕业生10多人。

多年以来,中寨的瓦房逐步取代茅草房,竹木树杈做柱子改为穿榫房,支砌石脚还打土基或砖墙,用木板进行装修,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墙体路面都得到全面改善。

2000年初,中寨完成草房改瓦房,2014年,在党委政府的资助和关心下,中寨进行墙体粉刷、屋面改造。2015年,中寨全力发展“一村一品”,调整传统种植业。2016年,中寨开始打造乡村旅游,2017年,中寨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修建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寨考察,要求中寨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中寨由此赢得全新发展的历史契机,迈上崭新发展台阶,并成为各级党组织,各人民团体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理想基地。2020年,中寨共接待游客30.8万人次,2021年春节前夕,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盈利22.6万元,村民拿到了第一笔分红。

 

聚焦李名香、赵保兴、孟自春、孟自香、孟自和、孟学旺六户典型家庭后发现,六户中现在中寨仍有四户后裔住寨,其中,孟自和户无子嗣,孟学旺户迁居荷花镇杏塘,住寨的四户中,孟自香户分为孟洪清户,孟留贤户,孟助贤户、孟树贤户,总共七户。基本情况如下:

 (一)李名香户:

1.50年调查情况:

李名香本人三十六岁,母六十一岁,妻三十二岁,都是好劳动力,其子十一岁。读书。农忙时放牛、打谷。有瓦顶竹笆墙的房两间半。五斗种的早谷地一块。共租借入五箩五斗种的田。四口人,每日三餐,十个月可全吃大米,两个月以玉麦、瓜、豆掺起来吃。用青菜、瓜、豆下饭。

2.后裔及现状:

李名香之妻赵家春是名老党员,百岁老人,2019年去世。李名香之子李正中,已去世,儿媳赵兴聪,81岁,仍健在,孙女李翠兰,孙女婿常家志,曾孙李所稳。

常家志户,现有木房三间,人口4人,即李名香儿媳赵兴聪,孙女李翠兰,孙女婿常家志,曾孙李所稳。共3.5亩水田,3亩旱地,山林二、三十亩。田地基本转租给农科站种植彩稻,每亩1000元租金,参加合作社,入股5000元,去年分红200元。

常家志及其母亲

吃的以大米为主,蔬菜以自己种植为主,间或购买一点。经济上基本够用,无借款。主要劳动力是常家志到周边村寨打点杂工,每工100元左右,李翠兰多在家务农,李所稳大学毕业后在腾冲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当销售员。

据清水乡农经站调查,常家志户人口4人,劳动力3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2055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4207.5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7808.1元,人均收入7713.1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275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3770元,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3000元,转移性收入11768元,总计46038元,人均收入9207.6元,人均纯收入增幅19.38%。

 

(二)赵保兴户:

1.50年调查情况:

赵保兴,四十二岁,妻三十五岁,一年四季上山砍柴,或摘山果、野菜。长子十四岁。读了六年书,农忙在家工作。顶半个劳动力。次女三岁,次子才生三个月。三间两耳的屋一栋,三间瓦顶正房,两间草顶耳房。全是竹笆墙。且不完整。总共除地租、牛租外、一年得到四十五箩谷两箩蚕豆,两箩多玉麦。赵保兴很能吃苦,常是带着病种田,一天做两天的工作,种田不雇工,只换工,再穷困时也不借债。全家五口人吃饭(小孩还吃奶),每日三餐,要吃三升米。一年要吃九十箩谷,所以农业收入只够吃七个月。赵保兴希望政府办供吃供穿的学校,他说:“我们卡拉人以前连保长也没有当过,现在我们希望多读些书。就可以“办公事”了。

2.后裔及现状:

赵保兴之子赵国常、赵国助,赵国常原在灰窑厂任厂长,后调昆明,因病去世,未婚无子。赵国助,从事生产劳动,曾任生产队长,现有67岁,仍是户主。其子赵家清,曾前往四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复员回腾冲任辅警,2010年当选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21年当选清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赵家清户

赵家清户6口人,有老家及新家,赵国助及其妻子梁本翠住老家,其子赵家清及其妻子徐金召于2017年在老家前面的空地上投资建成新家,赵家清夫妇及其两个子女住新家。同时在房屋面前院场中开办农家乐。赵家清夫妇的大女儿13岁,读六年级,儿子9岁,读三年级。农家乐的生意2020年下半年较好,今年一般。

据清水乡农经站调查,赵家清户现有人口6人,劳动力2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36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53900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2771.6元,总计92672元,人均收入15445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64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106100元,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1000元,转移性收入2629元,总计173729元,人均收入28955元,人均纯收入增幅87.47%。

 

(三)孟自春户:

1.50年调查情况:

盂自春,四十九岁,妻四十二岁,两人都是好劳动,女儿七岁、儿子四岁、不能劳动。草顶竹笆墙的房一栋,三间。半方丈的菜园一块。他家是“吃一天,愁一天”,四个人完全在家时,每天要吃两升米,所以他家每年只有几天完全吃大米。所有山果、野菜,他家都吃过(如香菜、山不硬、山红米、地瓜、马蹄、母果等)。

2.后裔及现状:

孟自春去世了三、四年。长子孟应保,2021年去世,无子嗣;孟自春次子孟应荣,现年67岁,有养女孟杏率,招赘女婿,两个孙子,正在读小学。有木房一间,享受低保补助。户主孟应荣。

孟自荣户

据清水乡农经站调查,孟应荣户现有人口6人,劳动力1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16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3140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12614元,总计31754元,人均收入5292.3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20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2800元,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1000元,转移性收入24208元,总计48008元,人均收入8001.3元,人均纯收入增幅51.19%。

 

(四)孟自香户:

1.50年调查情况:

孟自香五十六岁,他家是中寨卡拉人二十八户中生活极贫苦的家。全家十口人(男五口、女五口),七个劳动力,一个半劳动力(孟妻) 。房屋成四合形小院,有堂屋一,住房四间,厨房一,侧屋二,但极破烂, 空着堆些乱草,住屋内黑洞洞的。系瓦顶篾壁,壁间通风。全家除交租外,所余不过九十箩,全家十口人每年约吃二百箩。只够吃半年(从收割时起吃到次年二、三月) 。妇女农闲时上山拣“山不硬”和山红米(野生草子。榨软和饭吃)。至少吃两月。次子孟福兴是村农会主席,长子是民兵,长媳是妇女会主席,次媳也参加妇女会。

2.后裔及现状:

孟自香之子孟福有,孟福兴、孟福生;孙子孟庆贤、孟贵贤、孟留贤、孟树贤、孟助贤;现分四户,即孟庆贤之子孟洪清户,孟留贤户,孟树贤户、孟助贤户,住房较好。

孟洪请户

据清水乡农经站调查,孟洪清户现有人口5人,劳动力2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82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4218.8元,财产性收入961.4元,转移性收入961.35元,总计87180元,人均收入17436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69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7316.3元,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0元,转移性收入869.95元,总计77186元,人均收入15437.3元,人均纯收入增幅-11.46%。

孟留贤户现有人口6人,劳动力3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72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4394元,财产性收入4000元,转移性收入1586.58元,总计81981元,人均收入13663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76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4594元,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4000元,转移性收入1437.7元,总计86032元,人均收入14339元,人均纯收入增幅4.94%。

孟树贤户现有人口4人,劳动力4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40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2660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417元,总计43077元,人均收入10769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912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2850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378.24元,总计94428元,人均收入23607元,人均纯收入增幅119.21%。

孟助贤户

孟助贤户现有人口4人,劳动力4人,2019年工资性收入35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4200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420.9元,总计39621元,人均收入9905.2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913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4300元,财产性收入0元,转移性收入378.24元,总计95978元,人均收入23995元,人均纯收入增幅142.24%。

 

(五)孟自和户:

1.50年调查情况:

盂自和四十一岁,妻三十九岁。两个小孩(七岁、一岁)全家只有孟自和一人为唯一劳动力, 妻子眼瞎,完全不能劳动。有三间草房,一间堂屋,一间住房,一间厨房,均是篾笆墙壁,破烂不堪,租了三箩五斗种的水田。全年产粮除纳租外,所剩不过二十箩谷。他在房周空地尽量种洋芋,每年涉芋收成可抵二、三十箩谷子。

2.后裔及现状:

孟自和长子小名老庄,夭折,以后十三个孩子皆夭折,成为五保户,无子嗣。现在其房屋地基开辟成中寨司莫拉礼堂。

司莫拉礼堂,原孟自和户地基所在地

(六)孟学旺户:

1.50年调查情况:

孟学旺眼瞎作半工,劳动力为妻、女下田耕作。幼子也可帮点忙,并为全寨看牛七头,得点伙食。有破篱笆房三间,屋侧有一块约两方丈的菜园,租种一箩五斗种的水田,农具仅钉耙、镰刀各一把, 牲畜全无。耕牛是租的,或用人工去换。春天没米吃,全家砍柴卖。六、七月园里南瓜熟了就当饭吃。平时饱一顿,饿一顿,饿得头发昏。平时吃菜用水煮,无油。衣服二三年不得缝件单衣。冬季靠晒太阳、烤火取暖。

2.后裔及现状:

孟学旺之子孟自坤,孙子孟福良、孟福志、孟福强,全家从孟自坤起搬迁至荷花镇杏塘居住,现在在本寨无田地房屋。

 

中央民族访问团二分团调查对象户之一赵保兴之孙、现任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清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的赵家清自豪地说:“现在,中寨抓住省、市支持清水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整合项目资金,将群众团结起来,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以前,司莫拉每年的集体收入都不超过5000元,而现在集体收入翻了数十倍。”

中共腾冲市委常委、腾冲市清水乡党委书记孟继早介绍,中寨将以5A级景区标准推进司莫拉幸福佤村建设,推进乡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司莫拉这一“幸福的地方”,在党的指引下,正向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砥砺前行!

中寨标语

中寨及其几个典型家庭70年来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党的土地政策、民族政策、惠民富民的在边疆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沧桑巨变诠释“幸福”真正含义。

(作者:张月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闻媒体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尹达天

         校审:吴敏昆

         审核:尹绍平

 

 

 

上一篇: 红色精神耀寻甸 ——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寻甸县红色资源再梳理

下一篇: 怀念父爱

录入/责任编辑:吴敏昆Update Time:2021-06-23 02:39:25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