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笃笃,笃笃……”穿过密林和险径,负载的马匹,腿在打着战,汗水顺着马腿流下,滴落在铁蹄溅起火星的山石上;嘴里喘着的粗气,嘴边喷出的白沫,显出马匹的极度疲惫。
当终于登上山顶,马儿突出发出一阵欢乐的长啸,山下是个繁华的小镇,周围是一片平坝,非常适合农耕。“就是这里了,不再逃避了……”一群逃难的人下山,融入了古镇,融入了狭窄的街巷和茶马客栈。在这里,逃难的人选址安顿,开始了农耕生涯……
这是一段家谱的记载,记载着几代人之前,一个家族从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迁徙到云南文山州西畴县的一段过往——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江西临江路改为临江府,府治清江(在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辖清江、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新喻(在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三县。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李寿德为躲避战乱,携大儿子李发春、小儿子李发明,从江西临安府十字街大桥头举家迁徙,至西畴东安里布摆小寨定居,并在后院种植接骨丹,精心呵护。为附近村寨老百姓医治跌打损伤,分文不取,只收香纸拜祭药王即可……
“感谢医院帮我们免除了所有费用,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近日,广南县黑支果乡田坝洞村的余奶奶,暑假时带着孙子去山上采摘八角。不料,孙子在山上摔断了手,爷爷奶奶请邻居抓紧将孩子送到骨科医院;到医院才发现身无分文,不由抱着孙子痛哭起来。
医院负责人李昌勇见此情景,一边安慰余奶奶,一边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照片、止痛、上药,同时安排后勤给余奶奶和陈玉友炒了鸡蛋饭……住院一个月后,孩子恢复正常。出院时,在合理报销完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后,剩余的6000多元自费部分由李昌勇个人爱心捐款予以结算。
类似余奶奶和孙子受伤后得到免费救护的故事,经常在李昌勇这里上演。“只要人间少痛苦,哪怕架上药生尘”,既是李昌勇的座右铭,也是他恪守的祖训。
岁月流逝,淡了一季温暖;红尘落寞,碎了一世柔情。
春光不燥,岁月静好,李才荣沏了一盏药茶,浅尝着一片杜仲的药性。李才荣出生于1952年,今年正好70岁了。凭借着毕生研究正骨中药材的药性和敏感的味蕾,细细体味着杜仲的淡淡药香。双目轻阖,身心沉浸在从舌尖和心尖传来的轻微感触。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草药的种植面积在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云南来说,大面积的中药材种植,导致了一些药材药效的下降。每次,李才荣都是通过品尝、咀嚼当年收购的中草药,来判断其中的药效含量,以便在临床中随时增减用药量。
李才荣,就是当年从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避难辗转到文山居住的李氏后人之一。
据《临江府志》《清江县志》和一些相关资料记载,祖籍所在地的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就是现在的江西省樟树市的临江镇民主街和东门庄一带。
而当年为躲避战乱、从祖籍迁出的李氏后人,还不止他们这一支——当年,从江西临江府大桥头十字街竹言塘迁徙出的李氐后人,现在分散居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石莲镇新华村古寨、石莲镇黄莲村桃子坪、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放牛坪和余庆县的坪桃乡……
当年,李寿德携大儿子李发春、小儿子李发明,从江西临安十字街大桥头举家迁,至西畴东安里布摆小寨定居后,利用家传正骨绝技,为附近村寨的老百姓医治跌打损伤,分文不取,在乡邻中口碑极佳。
之后,李寿德的医术传至长子李发春。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在经商的同时,看病行医,发家致富,家庭和顺。其子李正开子承父业,凡遇穷人求医,均慷慨相助。
李福明得到父亲李占祥的精心调教,接骨医术高明,甚至可使断笋接活,堪称一绝。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其子李代发在祖父和父亲的教诲下,认真研究接骨,发扬光大,带领儿子李才荣、孙子李昌勇,在西畴县城开办骨科诊所,至今已发展为砚山李才荣骨科医院、麻栗坡李才荣医院和广南李昌勇骨科医院,继续秉承祖训,传承祖业,造福一方百姓。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脚踩云烟背负囊,不分寒暑采药忙,为救黎民沉疴疾,攀峰涉水若寻常。”是李氏家族世代采药行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方百姓对李氏家族世代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褒扬和肯定。
家族的传承从来都是耳濡目染,无须耳提面命。
从孩子时代,孩子们就看着祖父辈们正骨复位,煎熬汤药……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看透许多东西。
人生的意义,在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孩提时代,家族的孩子天天念的“汤头歌”,都是和正骨、接骨、生骨有关的方子。
至于正骨要用的七叶一枝花、黄精、姜黄、乳香、杜仲、重楼、接骨草、骨碎补、伸筋草、转筋草、透骨草、马尾伸筋草,马钱子、自然铜、苏木、血竭、儿茶、刘寄奴、土鳖虫等一众药材,孩子们也熟知药性,知道哪种情况下,要怎么君臣佐使,娴熟自由。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在20世纪中后期,李才荣在生产队里牵马驮东西,为当地的供销社进货;他自己也做过多年的记分员,辛苦抚养着几个子女。
1993年,他为供销社进货归来,将马匹送回生产队的马厩,回到家里时,看到有慕名而来的患者在等着他。他赶紧洗了把手,仔细察看了患者情况——患者是个孩子,之前股骨骨折,医院建议做截肢手术。但五六千元的医疗费,对当时的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骨折时间久了,怕是要麻烦些——”一听李才荣说出这句话,孩子家属如释重负。但随后,他们看到了令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李才荣去供销社买了把小钢锯,在对孩子的伤口进行了消毒处理后,开始“咔嚓咔嚓”地锯掉了一些孩子伤口处的腐骨,剔除一些腐肉,才用中草药包扎起来……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换了几次药后,孩子的断骨开始生长,孩子的家属笑逐颜开。“莫高兴得太早了,孩子的断骨锯断了一些;即便能生长,也可能会两条腿一长一短,落个跛子。”“李医生,那咋办啊?”“莫慌,我换药时加了些生骨的草药,争取伤腿和好腿一样长吧。”
人生苦旅,是时间赐予每个人的一场修行。
那时候,作为李氏正骨第九代传人的李昌勇,目睹了这个孩子的治疗过程。有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到孩子的家属走在前面,身边还有个正常行走的孩子。仔细看了下,才辨认出那个孩子就是之前来家里求医的股骨骨折的孩子。
由此,他更坚定了传承家传正骨医术的信心。
九代传承,守正创新
时光如坚硬的山风,穿过文山宽阔的坝区,留下一个个沧桑荒凉的历史烙印。
心中有梦想,人生有价值。
出生于正骨世家的李昌勇,也和祖父辈一样,自小耳濡目染了家传正骨的神奇疗效,立志做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1997年,他从文山州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如愿分配到西畴县莲花塘乡卫生院。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他在弘扬祖传正骨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的精髓,技艺有了长足发展。
你所热爱的东西,有一天会反过来拥抱你。
此后,父亲先后在西畴和麻栗坡开设了正骨门诊和医院,家中缺少顶梁柱。考虑再三,2008年,李昌勇才辞职出来,继续跟随父亲从医。
毕竟,学历只是一时的知识,而学习才是永久的智慧。
当才华撑不起想法时,就静下心来学习;当能力驾驭不了目标时,就沉下心来历练。
民族医药是民族地区重要的医药资源,是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
医药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生老病死,无人可免,药草砭石,古已有之。因此,巴普洛夫说:“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
然而,有据可考的文明史,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之前,没有痕迹,也没有信史。把一般的医药知识和医药经验系统化起来,进行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达到医学的高度,则仅仅是三五千年内的事情。
人吃五谷杂粮,必有三灾六病。
以中医为例,先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到春秋时期,扁鹊公开提出“六不治”,宣布医巫决裂;随后的《黄帝内经》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面建立。
他深知,山的那边还是山,云的那边还是云——艺术无止境,医术同样无止境。
他也知道,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在广南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21年6月,李昌勇的占地11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骨伤专科医院,落成并投入使用。他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开展了四肢、关节、脊柱手术、手法复位固定,有对颈腰椎病、关节疼痛外用内服家传秘方,取得了独特疗效。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逐渐成为广南民营医院的标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2年2月份,文山州的麻栗坡县和马关县先后出现阳性病例,广南县立即采取应急响应,全面防控。
李昌勇,愿你被青春温柔相待过,愿你一腔孤勇没被辜负过。
文/图 张密 王丽越
编辑 刘萍
审核 尹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