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保山正文

保山隆阳:古有“板桥十子”,今有匠人依旧(上)

发表于:2023-03-26 17:07:46|来源:云南民族旅游网

北纬 25°10'29"、东经99°13'30″——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青龙街。

公元225年,诸葛亮追击孟获,兵临永昌。当时的永昌虽是一个坝子,但是荆棘密布、古木参天、大河横流,东河上只能依靠木舟来回摆渡,十分不便。后来,诸葛亮听说这里“古木参天”,脑筋一转,传令“架木为桥”。于是,大军就在东河上架起木桥,称为“板桥”。板桥古镇也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历史上,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被誉为“保山北大门”。这里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万氏家族人才辈出,明孝宗时万家四世祖万纶,其曾祖父万岁保为洪武年间朝廷命官,其父万善诰封议大夫……为纪念祖辈,万氏后人于20年前在青龙街重建万氏祖祠。院内有棵200多年的桂花树,秋桂飘香,成为一大胜景。

由于万氏家族历代为官较多,故板桥就有了一句“万家的顶子”之称。其实,这句话只是“板桥十子”之一。“板桥十子”包括——万家的顶子、马家的银子、赵家的牌子、董家的包子、戈家的饼子、丁家的馆子、王家的碾子、徐家的轿子、姬家的鞍子、杨家的方子……

日月轮转,白驹过隙,如今,“板桥十子”渐成传说。然而,青云街依然巍峨的魁星楼周边,还有4个人在传承着青云街的历史沧桑,打磨和光大着各自的“艺”,让这一方“烟火气”依然炽烈——年近古稀的万文凤阿姨,依然坚守着“板桥百年老茶馆”;人到中年的永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国伟,立誓将永子打造成为世界围棋的“天元”;年过半百的马帮后人於永寿,用茶马古道上的烤茶,寄托着对祖辈的敬意;年轻小伙张立,执着地用他的油画,来寄托着对故乡的挚爱和坚守……

板桥百年老茶馆

“吱呀——”晨光初起,善于早起的万文凤阿姨,早早打开了茶馆的大门。站在门口,左边巍峨的魁星楼,沐浴着晨曦光芒闪烁;街道上已有行人走动。这里的汉族人口以杨、张、万、李、王、刘、赵、陈等姓氏为主,多是明初从南京应天府等地实边充军而来,迄今已传 30余代。

青龙街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永昌古道段上的重要驿站,更是中原文化进入永昌,传向西方的第一大驿站,有“迆西第一大集市之称”。这里是一个集古街、古楼、古屋、古巷、古井、古树于一体的传统村落,以梅花古渡、北津烟柳属永昌外八景。

史书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遣发江南数十万大军临滇……边乱戡定后,并遣送江南民户前来实边”;南京应天府、桃花渡、柳树弯等地,来板桥安家落业者众多。随着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变化,至民国时期板桥集镇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加工集散中心,“逢甲巳五日一街,入市四万余人,繁盛为全县之冠”,各行“堂”“店”“号”“记”悬挂铺面。

故此,才有了“板桥十子”之说……青龙街于2012年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成为云南省旅游休闲街区,2022年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年已古稀的万文凤阿姨,是万家的老茶馆的第四代传人。如今,青龙街依然熙熙攘攘,偶尔经过她家的老茶馆,会感觉老茶馆的冷清和苍凉。但是,万文凤一家人依然在这里坚守着。看着魁星楼上的晨光缭绕,老人的思绪也穿过历史的云烟,回到久远的过去——

在马帮走四方的年代,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马帮长途跋涉,在山野露宿时,会烤茶或者做“雷响茶”缓解旅途劳累;而一旦回到古道驿站,多数来茶馆解渴。老人的祖辈,就是靠着茶马驿道的茶馆,维持了一家的生计。

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在茶馆里忙活。那时候,在每位茶客不管坐多长时间,只收2角钱、3角钱、5角钱的日子里,她也从一个风一般飘来飘去的小姑娘,出落成青龙街的一枝花……成家立业后,她也有了自己的子女,在岁月的剥蚀中,逐渐斑驳着容颜。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如今,她的“板桥百年老茶馆”成为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因为老茶馆的“岁数”确实太大了,她一度萌生了放弃经营茶馆的想法。但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她还是将老茶馆重新修缮后继续坚守。

时光轻绕指,岁月染花香。

坐在茶馆的门口,阳光洒在隆阳区板桥镇文化站站长刘晓峰的脸上。看着老茶馆的茶客,他也帮老人分析着老茶馆的“生存之道”——对来这里的老一辈的人,是寻找一种记忆,一种封存于内心深处的遥远的记忆;对来这里谈事情的中年人来说,则是找一方僻静之处聊天、说事情,在茶水的袅袅香气中,得到一种心灵的压力释放;对于新生代的孩子们来说,来这里是一种好奇,一种体验……

前些年,很多来青龙街的游客里,一些老外格外钟爱这个老茶馆。老外们或者能听懂简单的汉语,或者有自带的翻译,在老茶馆里逗留了不少时光。翻过年来,涌来老茶馆的茶客又在增多,虽然现在茶客的收费从每位2元钱增加到了3元钱,但大家还是愿意来这里,体验一下“老茶馆里的老时光”。

永子一子定乾坤

“人生有弈台,世事有黑白;高歌一曲明月入怀,方寸之间乾坤豪迈,一帘烟云胜负皆在局外……日月轮回时光快,丝路一代风流千载;永世其昌传九州文脉,也是永子的棋斋……”

从万文凤的“板桥百年老茶馆”望过去,不远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老字号的“永子甲天下”店铺,这里是立誓将永子打造成为世界围棋“天元”的李国伟的店铺——店里播放着段林希的《永子赋》,歌声悠扬,柜台上摆设着形形色色的永子和一些介绍永子的典籍。

漫步时间回廊,岁月如沙。

“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从中原游历到遥远的“极边之地”——云南保山,他对“永子”围棋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明代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永昌人李德章在用当地出产的南红玛瑙、玉石、翡翠和琥珀等珍贵矿石原料熔炼制成的围棋子,因其产于永昌,便被世人冠以“永子”之称。

李德章生于永昌一个平民之家,能读书,善弈棋,曾经在朝廷一珠宝仓库担任司器之职,却因失火而被削职为民,遂离京返乡。回到永昌老家的李德章,眼见家中丝线生意日渐艰难,忽然灵机一动,想起当年京城珠宝仓库意外失火后,他无意中发现熔化的珠玉、在浇水凝固后竟有晶莹透亮的色彩,遂决心利用当地的玉石资源,改造传统围棋子。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他终于成功研制成了围棋珍品——“永子”。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永子被朝廷敕令为贡品。

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战火频仍。清代咸丰十年未(1860年11月),杜文秀的起义军攻打永昌城,永子毁于战火。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21世纪初,陶晓昌组织和带领李氏家族的后人李国伟等,再次对永子进行恢复。经过千万次的实践,永子终于重现棋枰,与千古国技相映生辉。

按照传统工艺,永子的制作有几十道工序,是纯手工滴出来的。

永子棋厂的烧制车间,近2000度的炉火火焰翻腾,将保山当地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珍贵原料融化成液体。

李国伟气定神闲地运用着蘸、裹、滴、收的诀窍,蘸起熔化成液体的“岩浆”,裹在工具上。根据多年磨炼出来的经验,“滴”在一条厚钢板上;之后稍微旋转一下,将剩余的“岩浆”再收回去。随着一点点的“滴”注工艺,一枚枚永子就整齐地排列到了厚钢板上。

想要成为一等一的高手,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千锤百炼。

其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祖先最好的敬意。至今,李国伟坚守着手工滴制永子的传统工艺。在这一点上,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永子甲天下,一子定乾坤。

保山是国宝永子产地,中国围棋名城。保山当地政府和保山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元建设了永子文化园、永子棋院、永子博物馆、国际围棋艺术品收藏馆、永子书院、永子文化研究院。

目前,保山正在引入企业投资40.8亿元建设中国永子小镇,将永子小镇建设成为“国家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南亚东南亚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围棋培训及赛事基地、围棋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围棋文化旅游胜地。

将永子打造成为世界围棋的“天元”——是李国伟唯一的愿景。(未完待续)

文/张密 魏席鑫 冉秋婷 赵萍仙 图/保山市委宣传部

编辑 尹达天

审核  吴敏昆

终审 尹绍平

上一篇:云南保山: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保山隆阳:古有“板桥十子”,今有匠人依旧(下)

录入/责任编辑:吴敏昆Update Time:2023-03-26 17:12:54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