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08-15 22:27:41|来源:云南民族旅游网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作一味解毒的药方。
几千年前,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成一道可口的饮品。
它步入唐朝诗人的殿堂,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
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并在那里上升,成为一种生活的信仰。
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
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着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
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也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
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世界……
琼英洞周边,古木参天,古树茶更是驰名海内外。
这里,有一株被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在全国重点保护的46株古茶树之一的“琼英大茶树”。
“琼英大茶树”的存在,证明了琼英是世界茶叶发源地之一,境内的“甘龙潭古茶林”是琼英古茶的原始、生态的古树茶原料基地之一,有“世外茶园”和“山林秀绝”“回甘大王”等美誉。古茶树仅15米以上的就有40多株,树龄在300到800年之间的古茶树有近万株。
在此地世代生活的世居民族布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与古茶林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延续千年、不曾中止的茶树栽培、制茶和饮茶历史与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长、和谐相处的文化景观。
北纬24°20'37",东经99°48'7",海拔2300米——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郭大寨乡甘龙潭“琼英古茶树”核心保护区。
这里,山高、林密、坡陡;古树参天,古茶密布。这里,也是凤庆茶产区最后一方纯净的秘境之地。
从琼英合作社驱车而上,一路都是近年来政府修建的水泥路;抵达古茶保护区边缘的停车场,下车步行。
文明有脉动,万物有灵犀。
政府为了参观者在茶园行走方便,专门铺设了石板路。石板路呈环形,从古茶保护区一侧进入,环绕到下面的甘龙潭,之后闭环回到停车场。
沿着琼英古茶树群转着到山下的甘龙潭,这里不但湖水清澈,湖边还有高原牧场,当地的一些牛羊在湖边自由啃食。湖边垂钓者,游客戏水者悠闲自得,颇有点藏区高原牧场的味道。
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
走进湖边,甘龙潭湖水清澈,常年不涸,天光倒映,湖天一色,蔚为壮观。
凤庆是茶的故乡,喝茶是凤庆人民的生活方式;凤庆也是诗意的故乡,诗意的凤庆与茶结缘。
中华诗词,至唐宋而天籁;中国茶叶,至滇红而至臻。
凤庆县琼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的前身为琼英古树茶厂,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创立了“琼英”古树茶品牌,是一家吸收近8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的茶叶加工、销售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也是滇红茶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
目前,合作社有标准的茶叶加工车间和生产加工设备,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牌市级茶叶基地2100亩。每年加工古树生茶、古树滇红茶、白茶等高中低各档茶品30多吨,有茶叶和特产专卖店6家。
时光不老,沈醉一杯浓香。
“一抖二搭满锅旋,起锅摊晾再揉捻。在炒茶过程中,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老茶人穆忠志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着炒茶秘籍。
合作社在茶山乡村游中的体验式制茶,逐渐成为茶旅融合道路的开端。
因为茶树和云雾常年相伴,加上甘龙潭的甘泉滋润,造就了琼英古茶独特的古韵和芬芳。加上琼英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近年来,游琼英古茶山、感受体验古茶之韵、探险琼英洞,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首选。
老茶代表的是一段时光,珍藏的是一份岁月,品味的是生命的厚度。
“青翠的茶叶,世世代代哺育着琼英的百姓;琼英群众对这片叶爱得深沉。没有这片叶,就没有琼英的历史;没有这片叶,就没有琼英的现在;没有这片叶,同样也就没有了琼英的未来。”
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茶人穆忠志,对这片“叶子”的感情,有如对待家人。
穆忠志的目光,看向身边的父亲。老父亲穆金诚今年已经90岁了,是在党50年的老党员;一生哺育了10个子女,穆忠志是老九。
“先想办法活着,至于其他的,我再想想办法!”这句话,是形容那个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父母鬓角的白发也逐渐增多。
高中毕业后,穆忠志有次回家,看到年迈的母亲梳头时,梳子上的一缕灰白的头发都舍不得丢,纠缠在一起;准备和一堆孩子们穿破的塑料凉鞋收集在一起,卖给收破烂的给自己凑学费。
那一刻,穆忠志泪如雨下……
人生苦旅,是时间赐予每个人的一场修行。
那次,他还欠学校3个月的伙食费,本来是回来拿钱的;但此后,他放弃了高考,出去打零工挣到伙食费,补交给了学校。此后,进入滇红茶厂,从最初的学徒做起,28年后锻炼成为一名闻名遐迩的茶人。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穆忠志秉承了父亲身上的很多优良品质,踏踏实实做人,真心真意待人。所以,穆忠志的朋友很多。
很多朋友来到茶叶合作社,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朋友,每天轮流做自己的家乡菜,抚慰着大家的肠胃,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们其乐融融。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散以后,再来时也会带来一些新朋友,所以,老茶人穆忠志的“朋友圈”,总是越来越大。
岁月流逝,淡了一季温暖;红尘落寞,碎了一世柔情。
在扶贫攻坚的那几年,穆忠志收购茶农鲜叶,最高时1000元/公斤;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合作社里采茶、制茶,最高收入时一家达10万元。
从前些年的一人一家制茶,到后来的茶叶合作社,一群人、一方百姓跟着他做茶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有时候,穆忠志会安静地站在山野间倾听。
当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一个节点。每到傍黑,古道上马铃叮当;马帮来来去去,将茶叶装走,发往遥远的地方和遥远的国度……
那回响在茶马古道悠扬的马蹄声里,萦绕着当年一方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如今,种茶、做茶、卖茶,这些厚重的农耕文明基因,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血脉和骨髓里。
时光不老,沈醉一杯浓香。
以茶为引,让千年茶文化有迹可循;依茶而生,使美好未来着眼可期。
茶,也是链接过去、开启未来的“密钥”——这,也是老茶人穆忠志的愿景。
“噼啪——”转回身,合作社院内的篝火已经点燃。
夜色降临之际,篝火燃起,芦笙吹起,烧烤吃起,远来的游客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一起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琼英村的夜空。
“打开远方寄来的包裹,好似琼英的山风飘过,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几回梦里回到那方,它在天边,它在云上,晨雾抚青山,小道伴溪旁;花开四季,百鸟歌唱,山中小楼,古茶飘香;回到琼英,梦的地方,爱的故事纸短情长;回到琼英,茶的故乡,一片绿叶,情深意长,茶的故事四海流芳……”
篝火旁边回荡的这首歌曲,叫《回到琼英》,是老茶人穆忠志专门打造的一首独属于琼英的歌曲,在不断加快线上销售的同时,全国乃至国外的客户,只要打开快递,这首悠扬的歌曲就会飘溢出来。
诗和远方,就在歌曲里激荡着每个人的心弦。我在琼英,你在哪里?(完)
文图/张密 余迷 穆海珠 穆海涛
编辑:尹达天
责任编辑:雷启玉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尹绍平
上一篇:乡村四时好风光‖琼英古洞:西南边陲的那抹古茶净土(上)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