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 保留特质 挖掘素材 致力传承 ——浅谈民间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24-12-29云南民族旅游网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与源泉.基层文化建设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与载体.理清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文化建设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凝练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入探究传承与借鉴的原则及渠道,是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及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立足本土民间传统特色文化,加大力度保护与传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乡建设。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功能对农村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十分必要,乡文化站不仅是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而且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
关键词:民间传统特色文化 传承与保护 发展方向
引 言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国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民间文化又称为非物质文化,兰坪农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歌、民族传统节日等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承方式的农村民间文化遭到严重冲击,大量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遭受着冲击和破流失。所以,加大对兰坪农村民间文化传承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足于本土确保原生态的利用。
对于民间文化资源中保存完整、内容健康、形式感强,具有较好展示、观赏价值的项目,可在进行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利用。
拉玛人是白族的一个支系,众所周知,最早出现这个白族支系称谓的是清余庆远《维西见闻录》称为“那马”,之后在许多志书和学术研究论文中通用“那马”称谓。兰坪的拉玛人,是最纯粹的白族。
拉玛人历史悠久,据《丽江府志略》记载,拉玛人早在三国前就到兰坪居住。目前拉玛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县境内澜沧江两岸中排乡、石登乡、营盘镇,以及拉井镇、河西乡一带,部分散居在维西、缅甸等地。拉玛人,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热爱生活,共同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拉玛文化,是绽放在民族花苑里的一朵奇葩!
例如我乡民间艺人编排的《稻草人看坝》就能够体现出它淳朴的民风,因为这类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一般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信息、传统风情,对今天的观众尤其会产生强烈力和新奇感,具有其它活动所无可取代的特有价值。
这套舞蹈是根据流传下来的民族信仰加以创作的。旨在弘扬和挖掘抢救将要失传的拉玛文化。(开幕:一位身穿古老拉玛服饰的老人,身背长刀,肩扛弩弓牛角号,唱拉玛开益上场)。1、岩桑弩弓扛肩上,打虎那天我也是,剥虎皮一张。2、岩桑弩弓扛肩上,虎脚虎掌在皮上,虎皮披背上。3、唱完后老人口中祷告:(大意是:土地山神保佑今年不出现恶风暴雨,帮助我看管好庄稼不受野兽糟蹋,我用金香银香、美酒香茶敬奉您)。4、老人大吼三声之后吹牛角号,这时四个身穿稻草衣,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手执弩弓的稻草人上场,他们口中叹呼着,“喔——喔——喔——”。5、老人唱:“喔,——,啦——天上我不射,地上我不射,我射老鼠和乌鸦。6、喔——啦——,看地了,田边地角做草人,做草人我用它,草人用它治乌鸦。对面飞来是乌鸦,乌鸦老鼠吃包谷,野猪吃到洋芋上,老鼠野猪我来杀.喔、喔、啦,两人上、三人下,啦、啦、啦、拃地了,田边地角要拃好,这边看管就是我。喔——,啦,养牛养马喂好它。赶出去的要放它,放在田边管好它,乱糟庄稼不行啦.这片包谷收得啦,相互帮忙收好它,豆类葵花要收好,日落西山回家啦,回家啦.呜——。7、喔啦,田边地角啦,重复四遍。因为这类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一般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信息、传统风情,对今天的观众尤其会产生强烈力和新奇感,具有其它活动所无可取代的特有价值。8、最后老者道:“日落西山风吹坡,风吹坡上喜鹊叫,这时回家啦”。因为这类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一般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信息、传统风情,对今天的观众尤其会产生强烈力和新奇感,具有其它活动所无可取代的特有价值。
二、保留特质,致力传承。
应该说,民间文化资源中可供现成完整利用的项目只是极少数,较大量的是形态已不完整,或其内容、形式只具有部分的利用价值。例如,我乡全乡约有人口17000多人口,其中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普米族文化传承就做得很有考研价值。普米族的新年——“吾昔节”,吾昔,普米语为"新年"之意,是普米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初六或初七为除夕,腊月初八为岁首。节期各地不同,长至半月,短为三天。除夕这天,各家各户在门前、神台及屋顶插青松枝,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团年饭,夜间要留人守岁。吃年夜饭前,要先喂狗,以此纪念和感谢狗给人延长了寿命。相传很早以前,狗的寿命是60岁,而人的寿命才12岁,人一去世,狗就没人喂养了。后来,狗为了生存,主动与人换了寿命。初一凌晨,当雄鸡啼鸣时,各村寨鸣枪吹牛角,以示报岁。接着,各家举行祭房头,祈祷平安吉祥、五谷丰收。然后,男女青年争先跑到小溪边舀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接着,全家围坐在火塘边喝茶,吃苦荞饭粑粑。家里若有进入十三岁的男女青少年,父母还要为其举行隆重的“穿裤子”或“穿裙子”礼仪。按照普米族人的传统习惯,吾昔节期间除亲友互相拜年、祝福外,各村寨还要举行文娱体育活动,主要有对歌、跳舞、打靶、赛马、摔跤等项目。为祈保六畜兴旺,各家各户还相约派人上山集体放牧,每人携带丰盛的菜肴,在山上共进午餐,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应尽量保留这些项目的原有特质,如民歌的原有旋律,传统祭嗣的表演程序、特色等。同时在改造的部分,也贴近其原有形态的格调,使之内容、形式、表现方式相统一,保持其民间特色文化项目的风貌。
三、挖掘素材,进行重组、创新。
民间文化资源中有大量的内容是缺乏可观赏形式的,如各种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本来具有较强形式感的项目已经失传,只留下口口相传记述。对于这些项目,就需要通过吸取其基本的要素、题材,进行合理想象,重新构思,创造出可用以文化活动的新项目。
这类手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手法,一是吸取传统项目题材和内容要素,赋予形式上的新创造。如,根据本地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中的某些内容,吸取其中具有表征意义的语言、行为、场景、氛围等要素,以舞蹈、歌曲、器乐等形式,创编表演作品;或者根据民间传说的人物、情节创编戏曲等。二是吸取传统项目表现方式的要素,进行模仿、再现、出新,用以表现各种新的内容。这些年,我乡在传承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节目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创新,先后创作出了《盐马情歌》、《美丽的大羊场》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情歌。这些节目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就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一直在演变中不断进步,歌词基本上取材于民间的情歌,语言极其诙谐、生动,比喻手法十分巧妙,如《美丽的大羊场》唱腔加入乐队伴奏、五音鼓乐曲目的整理改编等确实赋予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新活力,其产生的艺术效果确实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传承与创新是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是创造艺术精品的可行之路,这样不仅可以使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而且还赋予了民间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在传承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文化产品必然有更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从而也更具有生命力。祖先们在传承发展本剧种时,从不排斥外来的或新鲜的艺术元素,使本剧种不断完善,丰富。我们在传承、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时,也同样不能固步自封,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先进的东西,加以创新、促进其发展,而不必担心民间传统文化会消逝,会丧失它的特性。
因此,只要我们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以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创新,使文化发展始终拥有源头活水。就一定能够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四、发展乡级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乡文化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为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视,组织参加了各种文化业务培训和学习,使我乡文艺队伍向专业化正归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看,离集镇越近,经济发展越快,群众生活越富裕,参加文化活动的欲望也就越强,而偏远的村有的经济比较贫困。这样就形成了富裕村的文化活动室设施充足,文化活动丰富;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室设施简陋,文化活动的较少的局面。从个体来看,富裕家庭与不富裕家庭之间对文化活动的反映和需要也是如此。
最突出的表现在离小城镇近的群众思想观念上,传统的东西和新潮的东西同样具有一定优力,有时几乎不相上下。因为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在这里集中,交汇,相互影响。使得群众的文化意识和消费观念既有向城市靠拢,又有向城市偏离的一面。
“文化站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综合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所以,乡镇文化站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努力使自身工作切合“乡镇”这个特点,否则不可能满足乡镇群众文化的需求。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其中有两条,实践证明对缩小“差异”很有帮助。一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二是有效利用经济手段。
在规划具体活动时要全面思考,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使之具体明了。比如:举办各村系列活动,文化站不仅要精心安排自然村的交通,而且要精打细算自己活动的经费;不仅要考虑贫困村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要顾及先进富裕村的消费档次;不仅要考虑落后村的演出低水平,而且要顾及先进村的欣赏高品位。比赛评奖,既要注意照顾薄弱村的情绪和积极性,又要评出水平,分出高低等等,群众文化活动难有固定的模式或统一的标准,要想处理好,必须在变化中寻求规律,在运转中进行组织,做到与时俱进。
根据经济能力,分开活动档次。如:对有条件的村,可帮助他们搞一些节目质量高的活动,培养一些业余演员,参加村委会举办的各种器乐培训班。相反,条件差的地方则启蒙和集中培训为主,举办一些大众化的民歌赛及民间文艺活动。总之,要尽可能使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基础层次的人同时身临文化艺术氛围使一切文艺爱好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抓实发展优势,开展好我乡民间艺术,充实活动内容。实践证明“文艺小分队”这种几乎被现代文化遗忘了的传统文艺形式在乡镇依然适用。近几年来,我乡在成功组织策划了两届全州乡级文艺汇演的同时,坚持组织社会主义教育、抗洪救灾、计划生育、春节到各村慰问演出和参加县庆20周年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展演等系列宣传演出活动,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有关部门、及人民群众认可和欢迎。
承办大型活动,提高整体水平。实际上也是利用大型活动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引导群众,向全乡人民群众灌输新文化、新艺术、新思想;同时也成为解决乡镇群众文化差异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请村级和基础文艺骨干参与组织,达到培养、锻炼基层文化人才,促进基层文化活动逐步规范,正常的目的。
借助社会力量,弥补自身不足。针对文化站经济力量单薄的困难,走出门去,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办各种活动,互通信息、互供方便、互相配合,既调动了方方面面的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又配合了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的中心工作,并且还有效地解决了文化站经费不足的问题。
我乡文化站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阵地活动难于开展,的确是个很大困难,但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努力。相反,要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积极争取设施、项目、增加活动内容,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文化事业要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投入和资金保证,而要有效地解决和缩小差异问题,同样离不开坚实的经济作后盾。在乡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努力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例如向企业请求帮扶;才能做到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总之,发挥文化站的功能对群众文化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我相信,文化站在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一定会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使乡文化生活得到活跃的发展。为更全面贯彻落实我乡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大力丰富我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根据版面原文略有删减)
参考文献:
[1]李嘉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作者 赵丽英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9年3月15日第1180期A3版)
-
云南职业经理人协会20周年庆典暨2024年年会在昆明举办2024/12/29
-
【原创文章】彭镇:乡村变迁中的影像立体叙事2024/12/26
-
【公告公示】“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函2024/12/24
-
【讲述云南】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在昆召开2024/12/23
-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遇見魯黑 ——憶慕容玥2024/12/19
-
云南承融民族茶道院院长吴承融 二十年茶山调研,创新火塘烤茶技术引领茶行业新发展2024/12/19
-
第六届全球会员日 爱在春城 快乐回家2024/12/15
-
在昆各族同胞载歌载舞共庆2025年度傈僳族“阔时节”2024/12/15
-
[云新发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2024/12/13
-
OPPO非凡记忆第二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大赛保山站活动:探寻非遗新韵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