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窝幸福来-奔腾红河-《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搬出穷窝幸福来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搬出穷窝幸福来

——蒙自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侧记

通讯员 侯梅姝

“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感觉很踏实、心安,生活有奔头。”蒙自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李进超给自己和前来帮助自己搬家的群众泡上了热腾腾的茶,大家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

李进超的老家在水田乡俄马孔村,用李进超的话说,那里山高坡陡到处是石头,夫妻俩辛苦一年在石缝中抠出的粮食只够一家4口人生活。

2016年初,李进超一家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享受6万元的建房政策补贴。新建俄马孔安置点临近蒙蛮公路,方便了衣食住行,乡政府又在安置点建盖圈舍,实现了集中养殖。如今,李进超一家告别昔日的破土房,搬进了一幢按脱贫标准设计的90平方米的砖混小平层。

位于安置点的土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种上了桔子,不仅保护生态,还可以卖水果创收。住上干净舒适的安置房,李进超和城里人的生活没两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搬出穷窝,搬来幸福的李进超感慨地说:“国家的政策太好了。”

“十三五”期间,蒙自市有40873贫困人口要实现全面脱贫。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的安置点是19个,1086户4013人。按照遮风避雨,相对稳固住房的规定,蒙自市委、市政府整合资金4.86亿元,安排建盖脱贫安居房6378户。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如何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群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在搬迁的过程中,蒙自市按照“先人头后村头”“先户内后户外”的思路,规划先行,监督并进,积极推行多元安置,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围绕“五个结合”,即与产业开发、旅游文化、生态建设、技能培训、基层党建相结合,科学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和安置点,力求在“变、新”上见实效。一幢幢新房拨地而起,各显特色,体现了蒙自在搬迁安置工作上的用心用情。西北勒乡香塘村委会新寨村采取了“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芷村镇集镇一期安置点,将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型特色集镇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厨卫入户、人畜分离、雨污分离,并结合产业培育布局,科学性、实用性的规划设计,保证了搬迁户在搬迁新村周边有业可就。小村变大村的水田乡沙马枯、白沙坡安置点合力共建新村,基层党建焕发新活力。

搬出来的贫困户要过得好,老家的土地怎么处理,社会保障又该如何衔接,将来的生活如何为继?为此,蒙自市委、市政府的保障政策相应出台,一系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和意见,作为指导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政策遵循和依据,形成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在实施“十三个专项行动”中,用好社会兜底政策、投融资扶贫政策,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七送活动”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农业提升81111工程”,五权配套工作正在开展。

解决就业是核心。蒙自市委、市政府依托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搬迁群众增加收入,统筹考虑安置点的地域条件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着眼农户增收。2016年的11个集中安置点已制定了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实行产业“菜单式”管理,搬迁户自愿选择1至2个项目,申请产业扶持金。引导贫困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合作,按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西北勒乡新寨、那者安置点按照“发展旅游兴村,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的脱贫思路,规划幸福蓝图;洛戈底和泥白冲安置点都实行了多元产业扶持政策,对彝族妇女进行刺绣培训,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土地上能找到文化遗存、心灵归属,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在新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老寨苗族乡老营盘安置点利用蒙文砚高速公路过境的位置优势,依托本地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准备发展农家乐。

2016年,蒙自市实施安居房建设6378户,已经开工5382户,竣工4108户,入住2220户,未开工996户。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的6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春节前后全部入住新家,他们全新的生活就此展开……

编辑:王有琼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