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不要 用双手改变生活 ——屏边县张树云脱贫摘帽纪实-奔腾红河-《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不等不靠不要 用双手改变生活 ——屏边县张树云脱贫摘帽纪实

2025-01-06云南民族旅游网

“自从被评为贫困户那天起,我一直感到脸上无光,睡觉都不踏实;如今,我家终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摘帽,睡觉更加安稳,脸面更加荣光。”张树云这样告诉记者。

突来噩耗,苦不堪言

张树云家住在距离屏边县城10公里一个叫做平田的小山村里,一家人不算富裕,但日子过的还算不错,92年的冬天,一场噩耗降临到了这个家庭。那年冬天,张树云的女儿张芳6岁,夫妻俩都在田里务农,孩子无人照看,张芳一个人爬上了楼顶玩耍,由于冬季楼顶湿滑,张芳不小心一脚踩滑从楼顶摔落,摔的浑身是血,夫妻俩闻讯而来,赶快将张芳送往医院。

在医院的极力抢救之下,张芳终于脱离危险,但因头部受到重创,从此落下病根,被医院诊断为一级精神残疾。张芳的医疗费用花去了近20万,对这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十分巨大的开支,张树云家从此债务累累。

张树云由于收到严重打击,原来爱说爱笑的他一下变得整天忧郁寡言,靠酒来麻痹自己,妻子尚高竹一人靠家里尽有的一点田地在辛苦的维持这个家。96年,张树云的儿子张力出生,总算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些欢声笑语,张树云也慢慢振作起来。一家四口人就这样挤在90平米的砖木房里,房屋随着年久失修,开始开裂漏雨。

随后,张树云开始四处打工,妻子在家干农活,照顾两个孩子,常年勤劳苦做,但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一直没能改变家里贫困的境况,2014年,村民代表大会把张树云家评为贫困户。

依靠政策,不等不靠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项政策补助更多倾斜惠及贫困户,邻居们都说,张树云家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张树云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刺痛。“在困难面前,我决不能低头。”张树云常常告诉自己,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可以好起来,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

2015年12月,挂钩联系单位进行调整后,州委统战部负责挂钩联系平田村,时任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罗萍同志负责帮扶联系张树云家。罗萍同志和驻村干部多次到张树云家制定脱贫规划,为张树云讲解怎么增收脱贫,在了解相关政策后,张树云奋力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大了。

“现在国家政策好,产业扶持力度大,不但有产业补助,还可以免费学习技术。”张树云和妻子尚高竹商量之后,打算到金平种植香蕉,依靠种植香蕉来改善家庭生活。邻居们都认为张树云的决定太过冒失,自己又不会种植香蕉,出去租地成本又高,肯定会血本无归。但张树云依然对此充满信心,多方筹借了2万元钱后,就孤身一人到金平县开始种植香蕉。“没有技术我就拼命学习,别人休息我就努力苦干”张树云时常这样对自己和家人说。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5年张树云就依靠种植香蕉,给家里带来4万元钱的经济收入,但由于家里债务是在太多,并没有彻底改善张树云家的生活。2016年,邻居看到张树云带头种植香蕉的经济效益之后,也开始和他一起到外租地种植香蕉,张树云对种植香蕉的技术也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邻里乡亲们,邻居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致富带头人。

2015年底,屏边县开始通过退耕还林发展“十百万千”工程,预计在平田村种植3千亩枇杷,带动平田村的产业发展。邻居们从来都没种植过枇杷,不相信枇杷种植能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这时候张树云第一个带头站了出来,“大家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是张树云经常对邻居们说的一句话,张树云第一个报名参加退耕还林,在家里的8亩山地里种上了枇杷。在枇杷地里张树云还套种了生姜、玉米,以此来增加亩产收入。

惊喜连连,喜获丰收

张树云的儿子张力,对父母的辛劳一直深有所感,从小便发奋读书,在班里名列前茅。2015年的高考,平田村一共就只有4个人考上了大学,其中就有张力的名字,张力最终被河北荆州工业大学录取,对这个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张力知道家中条件困难,怕给家里带来太大的困难。张树云家的帮扶联系人罗萍同志在知道这一情况后,亲自送去了4000元的助学金,给张树云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张树云把孩子供读到大学毕业。张树云对此十分感激,对张力承诺,“就算砸锅卖铁,一定会让你完成学业”。

2016年初,屏边县开始实施异地搬迁项目,张树云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将旧房拆除重建,就能得6万元的政府补贴,以及6万元的无息贷款。张树云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马上开始了房屋拆除重建,历经10个月的赶工建设,现张树云家已经住上了3层240平的砖混小楼,家里也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家4口再也不用挤住在原来漏雨的小破房里。“如果没有政府,我从来不敢相信自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是张树云的妻子尚高竹对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所说的话。

2016年,平田村开始修缮原来的进村道路,张树云的妻子尚高竹一直是个吃苦耐劳的人,每天除了料理家中的田地和照顾生病的女儿外,便到临近的工地上给人打点零工,一年下来也给家中补贴的不少家用,替张树云分担了不少家庭负担。张树云在外种植香蕉的时候,尚高竹还报名参加了平田村所组织的枇杷技术培训,对那些没能参加技术培训的邻居,尚高竹也会亲自到他们地里,教他们如何拉枝、施肥。“他(张树云)有了他的产业,我也有发展我的产业”,尚高竹打算把枇杷种植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增收产业来发展,以后也多为张树云分担一点压力,张树云对妻子的这一想法也十分支持。

2016年,张树云将自己种植的香蕉也进行了规模扩大,一共栽种了香蕉6000棵香蕉,香蕉成熟的时候刚好赶上香港价格最好的时候,给张树云带来了6万块钱的收益,也让张树云彻底将前几年所借的外债全部还清了。

政策再好,得靠双手

“依靠香蕉种植产业,去年年底我家光荣脱贫,虽然现在的枇杷产业还未真正带来经济效益,但能够早日脱贫摘帽,今年还被评上‘光荣脱贫户’,心情倍感舒畅。”

如今,张树云的儿子张力马上就要大三,再过两年就能学成毕业,以后将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张树云夫妻俩也不需要为他担心。女儿张芳虽然省体不好,但现在有了医保,政府还将其列入特困供养名单,日常的医疗支出已经不需要张树云夫妻俩负担更多,彻底解决了张树云夫妻俩的心病。

经过培训和一年多的枇杷种植经历,尚高竹以及积累了丰富的枇杷种植技术,家里种植的30亩杉树也快要成材,明年张树云争取把枇杷种植规模过大到15亩以上,到时候张树云会继续在外种植香蕉,妻子在家照顾女儿、管理枇杷,等家中再积攒一点钱,将新建的房子再装修漂亮点,再购置一点家具,张树云相信,“我们坚信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日子终将越过越好。”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真是感念不已。”但政策再好还得依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用好用活政策的同时,更需要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后才会更有骨气、底气和志气立于社会大家庭。记者 迟旭军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7年10月27日第1114期 A5)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