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2024-12-27云南民族旅游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观点的提出,迅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作出不同的诠释。有的认为,这是对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的新挑战,是针对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调整。这些提法似乎有理有据,但没有找准确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解放前,我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在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人类史上都是一个创举。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路径。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已进入工业经济的后期,而且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8.1%、48.1%、23.7%,到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比重分别变化为7%、39.7%、53.3%。第一产业明显下降,第三产业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东部和沿海部分省份已进入现代化行列。过去较长时期,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这种现象近几年来已发生根本变化。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8%,内需特别是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实行供给侧改革,其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体平衡,打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和推动内循环的良性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产业体系最齐全的国家,制造业占全世界制造业比重28%,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冲击很大,许多发达国家GDP出现断崖式下降,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恢复最好最快的国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趋紧而发生根本改变。内因决定和影响着外因的性质和方向,只要我们把内循环发展的关系理顺了,充分激发内部活力,我们就能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能抵御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
二、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已进入由富到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虽然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与美国的差距逐年缩小,但总体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现状。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人均达1万美元,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别比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依托国内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粗放式经营是发展初期无法回避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的变化,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核心技术、创新技术,钱买不来,市场交换不来。党中央及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概括。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立足国内,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政府和社会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自主创新不是关闭对外合作发展的大门,而是坚持自力更生、进一步调整完善现行生产关系,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同时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国外市场和资源的牵引作用,加快多边深度融合发展步伐,共建人类合作发展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洪水猛兽,甚至以国家安全为名进行百般污名和打压,这早已超出一般的经济竞争纠纷范畴,而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坚持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实现我国经济动能新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政治工作,更是国家发展的新战略。
三、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后,为了尽快复工复产,中央把“六保”、“六稳”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充分激活市场主体,保民生,守底线。这些举措不是简单恢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问题,而是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改革和调整。坚持内需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到社会和其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没有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可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既要打破地区壁垒,更要完善要素市场,依法依规做好“放管服”工作,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既要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发展,也要调动内资主动投入当地经济建设。在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态势下,更要继续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和质量,增强信心,加快发展。加快国企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完善国企内部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国企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质量,既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能做事,做好事的问题。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夯实体制机制基础。逐步补齐公共卫生和民生短板,根据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健全完善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注释:该文涉及的有关数据,都是参阅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作者 云南省玉溪市科协党组书记 施 超
-
【原创文章】彭镇:乡村变迁中的影像立体叙事2024/12/26
-
【公告公示】“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函2024/12/24
-
【讲述云南】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在昆召开2024/12/23
-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遇見魯黑 ——憶慕容玥2024/12/19
-
云南承融民族茶道院院长吴承融 二十年茶山调研,创新火塘烤茶技术引领茶行业新发展2024/12/19
-
第六届全球会员日 爱在春城 快乐回家2024/12/15
-
在昆各族同胞载歌载舞共庆2025年度傈僳族“阔时节”2024/12/15
-
[云新发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2024/12/13
-
OPPO非凡记忆第二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大赛保山站活动:探寻非遗新韵2024/12/12
-
共谋合作新机遇——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与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展开座谈交流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