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保山昌宁:“四季产业”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北纬24°24'20",东经99°21'57"——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芒帕村民小组。
芒帕,在傣语里意为“幸福的寨子”,这里海拔786米,年平均气温23.8℃,年降水量1200毫米,属低热河谷气候,是当地群众俗称的“热坝地区”。
时下,春分节令刚过,眼前的西瓜田里,一排排的大西瓜已经从藤蔓中钻出来。等到四月中旬的清明和谷雨节气,西瓜将陆续迎来收获时节,从偏僻的傣族村寨被运往全国各地。
戴着一顶草帽,李春华蹲在田埂上,和老人估算着西瓜收成。瓜田里,傣族妇女和傣族汉子们,顶着烈日在瓜田里劳作;田埂地头上,几个小卜少(傣族女孩)穿着花衣花帽在嬉戏。
“我家今年种了25西瓜,长势挺好。前几天,收瓜的客户已经看过,给的价格不错,估计今年的这一茬西瓜,就有差不多20万元收入……加上另外一茬粮食和一茬蔬菜,今年的收入肯定会更高。”掰着指头预估着今年的收入,笑意从傣族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逐渐如菊花般绽放到眼角眉梢。
拍拍老人的肩,李春华站起身来,离开了芒帕村的瓜田。他知道,芒帕村宜种植水稻、西瓜、反季节蔬菜、热带水果等农作物,这些也是傣族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去年芒帕种植冬早蔬菜850亩,产值600万元;种植西瓜750亩,产值650万元;种植玉米400亩,产值120万元;种植水稻300亩、产值为126万元;种植芒果等水果130亩,产值52万元……这些群众收入的“账本”,也刻在李春华心里。
“规模+特色”构建四季产业格局
湾甸位于昌宁县西南部,处在两市(保山市、临沧市)三县(昌宁县、施甸县、永德县)结合部,直通清水河中缅国家一级口岸。近年来,湾甸乡依托万亩坝子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化”,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振兴和群众增收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李春华作为湾甸傣族乡党委书记,对全乡的产业布局了如指掌。时下,到了西瓜上市和沃柑采收的关键期,他在周末赶着来查看下产业情况,心里才更踏实。
依托气候、土地、水利、市场等优势,湾甸乡把推进农业支柱产业适度规模作为发展的着力点,稳定耕地面积8.8万亩,冬季种植蔬菜4.2万亩、产值超3.6亿元。春季种植西瓜1.5万亩、产值超1.1亿元;夏季水果面积1.7万亩、产值超0.6亿元;秋季种植粮食6.5万亩、产量2.3万吨。蔬菜、西瓜、水果“三个万亩”规模农业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构建了冬季蔬菜、春季西瓜、夏季水果、秋季粮食的“四季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力”。湾甸乡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切入点,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成沃柑、柠檬、葡萄、芒果“四个千亩”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建成哈密瓜、羊角蜜、释迦果、香蕉等百亩特色产业示范点10个。带动300余户群众种植特色果蔬1800余亩,总产值超1400万元,推动形成万亩支柱产业为主、千亩和百亩优质特色产业多点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另外,突出多元结构“增效益”,精准编制特色产业规划,先后引进推广绿亨架豆王、一顶红、荷兰红玉等30多个无筋豆、苦瓜、丝瓜等冬早蔬菜品种,以及哈密瓜、羊角蜜、释迦果等20多个优质水果品种,产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政府+企业”,打造果蔬集散中心
在产业打造中,湾甸乡“一盘棋”育强市场主体、“一站式”完善集散功能、“一体化”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政府+企业”的方式打造果蔬集散中心。
在“一盘棋”育强市场主体上,湾甸乡以配套果蔬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思路,引进和培育果蔬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3家,县级3家),同步配套建成泡沫箱和冰瓶生产企业1户,冷链物流企业24家,培育果蔬产业小微企业57家,全面提升市场主体配套服务能力,企业、客商、农户各方实现利益共享、发展共赢。
在“一站式”完善集散功能方面,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按照“本土巩固+外部拓展”思路,带动县内其他12乡镇及周边县份发展“雨水豆”产业。依托湾甸1000余名“果蔬经纪人”,收购辐射周边县市的果蔬产品,每年乡外蔬菜进入湾甸交易量达10万吨以上。湾甸作为滇西片区优质蔬菜交易集散中心的市场地位初见雏形,呈现了合作区域广、产品组织快的特点。
同时,用“一体化”拓宽销售渠道,有序推进“线上+线下”的销售体系。线下通过与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超市和北京新发地等国内大中型果蔬批发市场合作,线上通过与阿里巴巴等O2O电商平台合作批发、引导培育“网红”带货。积极对接外部市场,每年吸引100多名来自广东、北京等全国各省市的批发商到湾甸收购果蔬产品,将沃柑等10多个品类水果和无筋豆等20余个品类蔬菜,远销北上海广一线城市,蔬菜年销售量超17万吨,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形成了“冬春销全国、夏秋销沿海、全年有销售”的果蔬产品销售格局。
“外引+内培”建设务工增收基地
在产业发展中,湾甸乡通过扩大务工就业促增收、盘活资产资源促增收、带动产业链条促增收的“外引+内培”形式,建设务工增收基地。
依托湾甸冬早蔬菜种植用工量大和冷链物流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定期收集辖区企业和种植大户用工需求清单,通过“党组织动员一批、线上招聘一批、老员工带动一批”等形式,有效把本地和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吸纳到果蔬产业上。
在冬早蔬菜高峰期,全乡可吸引季节性外来务工人员达1.5万余名,有效解决温凉地区“烟后务工、茶后务工”问题,推动湾甸建成了就近就便就业增收基地。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经营优势,引进落地兴邦农业千亩沃柑种植基地等一批农旅融合重点项目,引导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劳务分红、销售分红等,有效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全乡共有20亩以上种植大户800余户,规模产业累计流转土地1.3万亩,年土地租金超1500万元。
果蔬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组建了果蔬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个),吸纳社员1000余户。带动全乡3个集镇建成宾馆酒店18家、食馆餐馆67家、KTV11家、烧烤店26家,有效带活了服务市场。2022年底,全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15亿元、2.2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1400元以上,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湾甸乡以点带面、多点开花,构建了“规模+特色”的四季产业格局,打造了滇西果蔬集散交易中心,建成了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增收基地。通过“产业+务工”的增收模式,湾甸乡2022年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562.35元,较去年增2019.57元;预计2023年可达19800元以上,2024年可实现22400元以上目标,是脱贫人口增收“短期靠务工、中期靠产业”的实践。
文/张密 魏席鑫 于飞 冉秋婷 图/昌宁县委宣传部
编辑 尹达天
审核 吴敏昆
终审 尹绍平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考察黑龙潭公园2024/11/23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召开“企业进校园”交流座谈会2024/11/23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举行2024/11/20
-
【原创文章】 文友挥毫竞技雅“战”2024/11/19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盈江2·4万亩再生稻喜获得丰收 新增粮食330万公斤 新增产值350万元2024/11/18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一行走访春雨奇石文化城2024/11/17
-
陈本善为武警云南总队不孕不育症官兵和家属诊疗2024/11/16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赵晓强一行走访石材企业2024/11/11
-
云新发布 | 德宏:改革驱动发展 全方位提升边疆新风貌2024/11/08
-
【原创文章】 写作与治学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