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昌宁:历经岁月的沉淀,土司贡茶醇香依旧-保山-云南民族旅游网

云南昌宁:历经岁月的沉淀,土司贡茶醇香依旧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清晨的阳光透过淡淡的晨雾,漫射到茶树上;茶树顶上嫩嫩的新芽,缀满了晶莹的露珠。茶树周边,采茶少女们纤指翻转,嫩生生的一芽二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背篮。

采回的鲜叶,经微凋后以铁锅炒制,用少女纤纤十指揉制,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经过三压三松的鞣制后,把茶叶均匀地撒在甜龙竹编制的耥耙上。大叶茶经过精心的采摘和鞣制,茶条紧索,芽白色绿,酷似细叶茶;开汤时香气清纯,汤色清亮,滋味浓郁悠长……

这是古籍记载的湾甸州(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勐统镇)做贡茶的细节:有一年,皇帝要举行庆典,云南各地土司府18位土司相邀一同前往。湾甸州的景土司携带当地茶叶和冬谷米进京上贡,龙颜大悦,赏赐彩币、丝绸、印诰若干,景土司谢恩。从此,勐统茶年年进贡到京城;此后,史载“夷女采茶,以白银换之”。

时光的洇染中,岁月流淌,江山更替,景物亦然。如今昌宁县勐统镇的土司茶园里,古茶犹在,岁月沉香;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茶香愈发纯正。

时光轻绕指,岁月染茶香

勐统镇位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的交汇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昌宁南部。勐统河发源于翁堵乡的立贵尖山、坦笆山山麓,贯穿整个勐统坝区,自北向南流入勐波罗河,属怒江水系,形成了既有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

因为自然资源丰富,勐统素有“鱼米之乡”“白鹭之乡”“甜龙竹之乡”的美称。勤劳智慧的勐统人民,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独特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也创造了勐统茶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地位。

自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先后设立湾甸县、湾甸长官司和湾甸土知州,辖区含今昌宁的湾甸、更戛、勐统3个乡镇及永德、施甸两县部分地区,为傣族聚居地区。

曾经的土司府已荡然无存

元代开始至明清两代,为维护朝廷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固统治,利用“以夷制夷”的手段施行统治,施行土司制度。湾甸州官为土官,称土司,承袭职。以昌宁文管所现存末代土司的执印、佩刀、红黑旗为据,查可考历史资料证明,自永乐元年(1403)第一任土司刀景发起,至1949末代土司景功止,前后共沿袭28代,长逾546年。

在景氏土司长达五百多年的统治中,土司衙门经历了多次迁址。最初设于湾甸老坝娥,后迁至湾甸大城。1912年,第24任土司景绍文又将新城的州署(大衙门)迁移至勐统上街(今勐统镇政府址)。

世界有千般样貌,生命有万种形式。在西南的这方低热河谷地区,自古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医典籍《食疗本草》记载:湾甸茶“茶”到病除的疗效,唐代就已为人所知。

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第六卷记载“其孟通山所产细茶,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昌宁茶叶最早的记载,这短短的二十个字,足以说明昌宁种茶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精湛,是进贡朝廷的上品。

土司古茶园

孟通,即今昌宁县勐统镇。清代汪灏《钦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十八亦有记载:孟通山在湾甸州境,产细茶,味最胜,名曰湾甸茶。

时光轻绕指,岁月染茶香。勐统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同样为茶马古道的繁华和对外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风同

春分过后,勐统坝子春茶萌动,等待着开采的时令。

做一饼岁月的暗香,等一个知音前来;温一壶浓烈的老酒,讲一个春天故事。

在青龙山上的土司贡茶庄园,云南顺昌古道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生,聊起了他和弟弟张永春与 “土司贡茶”的缘起。

云南人的眼中都是云里雾里的景象,云南人的心中都是飘浮不定的梦想……

10年前,还是勐统镇酒药寨社区酒药上村民小组的群众张永春,陪亲戚去广州收茶叶款。第一次来到广州,就被市场的繁荣景象惊呆了。“广州人半夜都还在喝茶,这种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这个东西在家乡很多嘛,为什么不拿出来卖呢?”

做事干脆利落的张永春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魄力,马上租了个铺面,“永春茶”就此开张经营。于是,哥哥负责货源和生产,弟弟负责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创立了“顺昌古道”这一品牌。

岁月未曾老,时光悄然逝。

2015年,兄弟俩又以土生土长的勐统人对土司文化的认知,看准商机买下了青龙山上土司茶园的经营权,与群众承包了土司古茶园。对茶园进行恢复保护,挖掘土司贡茶文化,开发了一系列土司贡茶产品。

“土司贡茶”在沉寂了百年之后,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迎来了涅槃重生。

从此,张氏兄弟以勐统为大本营,在版纳易武、班章,临沧勐库、昌宁勐统共建了6个茶叶初制所,在勐库建了1个精制所。他们不仅要擦亮“土司贡茶”的金字招牌,还希望人们在勐统邂逅最美的茶山庄园。

于是,在青龙山畔的茶林边,精心打造的土司贡茶庄园横空出世。

土司贡茶庄园里,种满了芭蕉、芒果等热带植物和花果。这里既可供当地人休闲娱乐,也是张氏兄弟接待来茶山考察的客户的场所。酸扒菜、笋子鸡、各式山茅野菜,或是傣家烧烤,这里都能最大限度满足你的味蕾。

这里的特色美食,经过时间熬煮,手工打造,口味自然差不了。

来这里,吃一口五彩斑斓的手抓饭,准保以为把春天含在了嘴里。

闻着茶香来到二楼的茶叶仓库,这里更像一个茶香四溢的图书馆,茶饼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展示柜上。慢慢走,看着眼前的一个个茶饼、茶砖,犹如阅读着茶经,在茶香里与茶对话。

那一面面墙壁一般的展示柜,又仿佛每个格子里都储藏着一段历史,一段土司文化的沉淀,一段昌宁人和茶的缠绵,一段后人发掘土司茶文化的拳拳之心。

随手拈起一个茶饼,仿佛拈起一段历史,重若千钧。

时间不是茶,茶在时间里

一念秋风起,一念花辞树。转角上到屋顶露台,又是另一番风景。

绕过一面滴水墙,眼前是匠心独具打造的一池清水,踏着石阶走过水面,波光粼粼的水面让你恍若置身山涧溪流。远处是富饶的勐统坝子,四周青山环抱,满山满坡绿意盎然,田野阡陌纵横交错,村庄集镇的青瓦灰墙掩映在竹林间,好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

露台上有客房和茶室,充满禅意的布置,使得这里处处彰显人文自然交汇之美。

张永生明白,对于土司的茶文化现在掌握得还不是很全面;但他们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这沉淀于史海深处的茶文化复活,用心做好每一片茶叶,用一杯好茶传承昨天、书写今天,描绘明天。

的确,虽然关于湾甸土司的历史、湾甸茶的历史残缺不全,但这并不影响这段历史的真实存在,也不影响湾甸茶的历久弥香。在茶文化日渐繁荣的今天,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于一片叫做茶的树叶里,品味曾经的沧桑,享受当下的幸福,放飞未来的希望。

目光所及,远处就是勐统土司古茶园。

勐统土司贡茶的原料,选用的是有古茶园中的藤条茶。茶园管理上采用人工除草、修枝、打杈,做到不打药、不施化肥,给茶叶自然放养,让它吸收大自然的精华。藤条茶独特的管护采摘方式,造就了土司贡茶独一无二的品质。

勐统土司贡茶庄园茶厂制茶师邵宗敬介绍,土司贡茶的生产经过了十几道工序,各道工序层层把关,力争做出全国各地茶友觉得放心、好喝的茶。

土司贡茶从一片茶叶到茶杯,要经过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理条、晾晒、分拣、压制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蕴藏着制茶师傅的独特匠心,制茶师傅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土司贡茶的优良品质。

勐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勐统成为昌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目前,有茶叶面积20018亩,年干茶产量296.3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2.4亿元。勐统茶因外形美观、香气高扬、滋味浓厚,备受消费者青睐。勐统镇因土司贡茶声名远扬,千年茶乡的名片因为土司贡茶而更加响亮。

“下一步,勐统镇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积极挖掘茶乡人文内涵,延长产业链,充分挖掘生态茶乡的资源优势,实现茶业富民、茶旅富村,让绿色茶山成为老百姓的致富金山。”

勐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丹介绍,随着高速和高铁交通越来越便利,土司贡茶庄园也于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们希望通过网红主播直播带货等,深耕勐统的茶山文化旅游,吸引更多的人到勐统来,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

文/张密 魏席鑫 冉秋婷 李倩 图/昌宁县委宣传部

编辑 尹达天

审核 吴敏昆

终审 尹绍平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