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地入选!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公布-红河-云南民族旅游网

云南一地入选!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公布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公布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第一批)。其中,云南省开远市卧龙米业农耕文化实践营地上榜。

详情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团委、少工委,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进一步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扎实开展“丰收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农业农村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开展了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工作。经过逐级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推荐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60个单位为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详见附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农耕文化实践营地的重要意义

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是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丰收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的有效措施,是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创新途径。建设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有利于搭建少先队员学习三农知识、传承农耕文化、厚植三农情怀的平台,有利于少先队员积累农事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精神、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国农民丰收节化风成俗、深入人心,对坚定少年儿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此项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细抓好。

二、扎实做好推动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发展的重点工作

推动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公益属性,完善硬件设施,挖掘农耕文化,配强师资队伍,丰富课程内容,创新实践方式,建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培养知农爱农意识的少年儿童三农教育实践基地,并将其纳入校外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为加快少先队组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要健全政府支持、营地作为、社会关注的发展运行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增强营地内生发展动力。对符合条件的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要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用好农业文化遗产,鼓励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出台支持性政策。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团委、少工委要建设一支农耕文化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队伍,为少先队员学习农耕文化答疑解惑、提供指引。要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常态化组织少先队员参观学习访问、体验农耕文化、开展志愿讲解和举办展示交流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三农知识,讲述丰收故事,弘扬农耕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切实抓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的宣传推介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团委、少工委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农耕文化实践营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扩大农耕文化实践营地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农耕文化实践营地与少先队组织有机结合的联建共育机制,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共同推进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发展。推出一批农耕文化实践体验经典路线,持续组织“丰收故事我来讲”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丰收等活动。宣传一批优秀丰收故事讲述者,鼓励和表扬开展志愿讲解的优秀红领巾讲解员,推动少先队员成为丰收故事的讲述者、劳动精神的传承者、农耕文化的传播者。注重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家庭参与,让体验丰收节庆、了解农时农事成为社会新风尚。

附件: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第一批)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2022年10月31日

云南省开远市卧龙米业农耕文化实践营地

有哪些优势和亮点?

云南红河卧龙米业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始创于1996年,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远市羊街乡水稻种植核心区。

收谷子

营地拥有全国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开展从水稻的种植、加工到餐桌等全方面的水稻知识课堂;通过1000亩优质稻试验田开展水稻育秧、插秧、采收、加工等水稻科普教育活动、安全文化科普实践、农耕用具科普活动;收养鸡、鸭、鹅、兔子等动物建设萌宠乐园,开展喂养动物、认识动物、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科普课程;建设农耕文化餐厅和医疗卫生服务为后勤提供优质保障,目前活动辐射整个云南省。

手工选剥谷种

稻田捉鱼

营地先后与省粮油科学研究院、省农大人文学院、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开放大学等合作,建立了云南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优质米中试基地、云南省水稻产业创新基地、云南省村(社区)干部教学实践基地、云南省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开远市省级优质稻出口备案基地、红河州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配备和培养了专业的授课教师及先进的现场教学设备。先后建成开远市卧龙谷粮食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餐厅等,为高素质农民、大学生村官、村(社区)干部及其他社会团体开展农耕文化实践提供专业服务,取得了扎实成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技人员培训

营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耕文化资源利用,不断提升专业化和示范化水平,建设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科普实践营地。近3年来开展各类培训100余期,培训10000余人次。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