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前往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开展调研-社会关注-云南民族旅游网

校地合作|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前往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开展调研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校地合作|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前往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开展调研

本网讯:7月23日—26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一行6人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学院副院长张垒、学院业界导师、云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曹先强带领4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同学先后来到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县烈士陵园、曩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河西乡、勐养镇、县融媒体中心等地,了解梁河的革命历史、瞻仰缅怀革命先烈,探访梁河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葫芦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2023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梁河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才培养梁河县实训基地”“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梁河县田野调查基地”。此次学院师生来到梁河开展社会实践,也是落实学院与梁河县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深入基层乡村,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学院调研团队与梁河县委及宣传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合影

 

校地合作不断深化 

融媒实践推进铸牢

7月24日,调研团队与梁河县委及宣传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双方就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与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展开深入探讨。梁河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李仲臣代表梁河县委、县政府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示梁河县将深入落实双方合作协议书的内容,列出年度合作清单,逐条逐项抓好落实,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学院副院长张垒表示,学院高度重视与梁河县的合作,希望加强交流、深化对接,把与梁河的合作打造成校地合作的典范。学院业界导师曹先强是我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是学院与梁河县合作的重要纽带,曹先强表示将尽己所能,为双方合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参与调研的4名研究生同学也汇报了在梁河参与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的初步体会。

调研团队与梁河县委及宣传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部分乡镇负责同志座谈

座谈会后,调研团队到梁河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参观,了解梁河县融媒体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感受应急广播发挥“最后一公里”的巨大作用,考察节目选题与制作等各项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

调研团队参观梁河县融媒体中心

学习革命红色文化 感悟团结固边基因

中共梁河特委是德宏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也是德宏地区成立的第一个武装组织。梁河特委成立后,梁河大地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翻身求解放的新征程,革命的星星之火也就此蓄势燎原不断发展壮大。在梁河特委纪念馆,师生在学习中追寻红色文化思想,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调研团队参观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

在梁河县烈士陵园,调研团队瞻仰缅怀烈士纪念碑,了解33位革命烈士的爱国故事,致敬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过程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弘扬保家卫国精神,增强兴边固防的国防意识。学院调研团队还将与梁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紧密合作,为梁河县烈士陵园即将兴建的纪念馆撰写相关文稿和推介词。

调研团队瞻仰梁河县烈士纪念碑

从梁河特委纪念馆、梁河县烈士陵园,到李根源故居、南甸宣抚司署,在梁河静默的古建筑中,调研团队还看到了爱国民主主义者、辛亥革命名将、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在滇西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告滇西父老书》,发出“我父老要抱定决心,驱逐敌人退出腾冲”的铿锵之声;看到代代沿袭的土司领袖位高权重、守土一方,对边地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做出积极贡献;看到梁河民族团结进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悟到梁河悠久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爱国基因。

调研团队参观李根源故居

南甸宣抚司署

阿昌人民齐心发力

边寨发展步伐迈进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8个少数民族之一,云南共有3个阿昌族自治乡,其中2个就位于梁河县。通过在曩宋阿昌族乡和九保阿昌族乡走访,调研团队进一步了解梁河县阿昌族文化历史及阿昌族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全国文明村关璋村是阿昌族聚居的新村,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保持较为完整。师生走进关璋村,在村委会负责同志的引导下,参观阿昌族博物馆、成效展示馆、遮帕麻与遮米麻传习馆、织锦馆,了解乡村旅游、村级电商与直播带货等情况。

团队参观关璋村展厅

团队调研关璋村电商产品

学院师生与阿昌族村民共同舞蹈

 

走进九保村,师生在村史馆进一步了解西南边疆地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古道村落、人文地理、民族团结故事与边地人物事迹,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调研团队参观九保村史馆

正值暑期,学院调研团队在九保村遇到了开展“三下乡”活动的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志愿者,调研团队与志愿者开展交流并调研相关情况。近年来,九保乡政府及九保社区社会服务工作站组织当地返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领九保村小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志愿者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小学生们作业,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学习舞蹈、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还邀请阿昌族织锦省级非遗传承人给小朋友们传授织锦技艺。

调研团队采访返乡大学生志愿者

调研团队与云南农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

梁河县委宣传部与九保阿昌族乡相关负责同志向调研团队介绍,近年来,梁河县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充分挖掘历史故事和先进典型,开创了以“一馆(村史馆)、一街(乡村交易集市)、一址(抗日战争遗址)、一居(名人故居)、一广场(休闲运动广场)”为抓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式教育模式。“五个一”项目的建设,有效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葫芦产业蓬勃生长

传统乐器奏响新声

梁河县被誉为“葫芦丝之乡”,葫芦丝文化底蕴深厚。师生在平易村葫芦种植园、梁河丝源葫芦丝有限公司、勐养镇帮盖村哏从国葫芦丝工作室、哏德全故居开展调研实践,进一步了解葫芦丝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作为易地搬迁的移民新村,平易村建设葫芦种植示范园,大力推进葫芦种植示范产业和乡村旅游观光农业。调研团队了解到,依靠州农科所科技帮扶指导,葫芦种植园优选葫芦品种,所产葫芦抗病虫害、产量高,其中葫芦最大可达1.4米高,葫芦形状奇特,晶莹剔透,造型适合开发葫芦丝乐器,研发制作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有力保障葫芦丝文化产业发展。

调研团队走进葫芦丝演奏家倪开宏工作站、梁河丝源葫芦丝文化公司。在这里,车间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工葫芦丝,工人们大多都是本地人,在工厂就近上班既能照顾家里,又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在平易村便民超市里,调研团队也看到村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及葫芦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梁河全县种植葫芦上百亩,葫芦丝文化产业产值近千万元,带动上千人就业,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走进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故居,调研团队了解到,哏德全不仅创作了《勐养江畔》《古歌》《思念》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且根据现代音乐理论和实践改良了传统葫芦丝的制作和演奏技术,扩宽了葫芦丝音域,提高了葫芦丝的影响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在省级非遗传承人哏从国葫芦丝工作室,哏从国给师生介绍自己的创业历程,回答了关于葫芦种植、葫芦丝制作、葫芦丝演奏、葫芦丝研学以及葫芦丝的传承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一路走来,调研团队在田野中体验到了梁河县悠久的革命红色文化、浓厚的葫芦丝文化和颇具特色的阿昌族文化,感受到兴边富民的成果、固边守边的信念,看到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开出的灿烂之花。未来,学院师生也将继续加强田野调研和社会实践,推进校地合作落地见效,将论文写在祖国边疆大地上。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供稿|原悦

供图|新闻与传播学院赴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调研团队

编辑|邹欣桐 金润易

执行编辑|周芮伊 骆雯静

主编|方晓恬

审核|毛湛文 张垒 孙熙

          编辑:尹达天

          责任编辑:雷启玉  黄志民  张宏坤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在浏览器打开可任意放大阅读本文图)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