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龙陵:民族团结之花别样红
2024-11-27云南民族旅游网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龙陵县木城乡
云南民族旅游网讯: 与缅甸一江(怒江)之隔的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辖5个村(社区)、44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2271户8925人,有国境线19.71公里,居住着汉、彝族(香堂人)、傈僳族等8个民族,其中:彝族、傈僳族人口3841人,占总人口的43.04%,是该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2018年3月被认定为深度贫困乡,共有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3户3600人。2018年底全乡从贫困中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为1.59%。
近几年来,木城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壮大特色产业,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巩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的发展目标,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民族团结示范先进单位”,2014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并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该乡紧紧围绕建设坚强国门、富裕国门、繁荣国门、安宁国门和文化国门的定位,积极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建设梯次合理的民族干部队伍,全乡副科以上和村、社区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1%,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把基层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多方筹资1600多万元按“七有”标准建成了5个村级党员活动室和群众文体活动中心,进一步善了乡、村、自然村三级新时代文明所、站、点的软硬件功能,开展了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并开通了宽带;全面推行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建成起乡为民服务中心、村级有便民服务点、村民小组有代办员的三级便民服务网。同时,依托“6995”网络平台,在全乡5个村、社区51个村民小组建成了“十户互助”网络,建起了QQ群、微信群,形成了“邻里互助、村干支撑、政府管理”三层运用,乡、村、组、户四级联动,实现了“一户求助、九户帮忙、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全天候农村防控网络。一个个闪动的头像,一句句亲切白网络话语,传递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为边疆和谐稳定注入了活力。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机遇,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原特色产业开发,不断改善边境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进程。“十二五”期间,实施了总投资7106万元的兴边富民工程36项,完成了一批水、电、路、文、教、卫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村(社区)和自然村通水泥(弹石)路,农民庭院硬化率达98%,“普九”教育达到国家标准,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建成“三保”农田地2万余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3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和种养加工业大户600余户,带动农民种植甘蔗1.1万亩、烤烟3590亩、核桃4.5万亩、咖啡6100亩、茶叶1800亩、石斛34.5万平方米,黄山羊存栏3280只、肉牛存栏2425头,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7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8元。构建起家家手捧“聚宝盆”,户户会念“致富经”的格局。
好生态成为聚宝盆,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木城乡已有2000余户建成了照明、烧饭用沼气(电),宅旁植树院里种花,人均3亩经济林(果),钱在树上长,人在氧吧乐的生态庭院;木城被评为省级生态乡,5个村、社区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建成市级绿色学校6所。花椒村坪子寨彝族农民郭润清感慨地说:“以前是晴天灰满桌,雨天泥裹脚,粪草堆墙脚,脏水洒地泼。如今享褔了,住的是砖瓦房,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做饭点灯用沼气,屋顶有太阳能,户户有经济园;囤里有粮食,箱里有‘大票子’,通讯联络用手机,电商做买卖,走亲串戚驾摩托,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真好。”
作为少数民族边境乡,木城乡历届党委、政府都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把握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谐共荣的方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到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对乡边境文化中心进行了改扩建,提升了服务功能;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室5幢、卫生室5幢、自然村文体活动广场41个、文化活动室11幢,新建的乡卫生院门诊楼、住院大楼和边境中学综合大楼投入使用,为每所学校配备了双语教师,建立健全了双语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了办学质量。
木城还是一块丰腴的民族民间艺术沃土,生息在这方热土上的汉、彝、傈僳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乡党委书记说:“建设新农村,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而是要在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挖掘、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培育快乐健康的农家生活,让广大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木城乡依托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村、社区建一个文化室、一支文艺表演队、扶持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人、编创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一个非遗文化展室(宣传栏)。如今,全乡5个村、社区实现了这一目标,形成了晚晚有歌会、年年有汇演的文化景观。乡里的业余文体展演队多次在省、市、县举办的文体活动中获奖,传播了民族民间文化。由该乡市级非遗传承人王云常搜集整理的彝族香堂人土巴拉乐器演奏《欻豆》、《彝寨奏情》、《吱吱qio》等作品,分别获得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彩云奖”金奖,为了彰显这一文化品牌,乡里组建了土巴拉乐器艺术团,走出山门,向海内外观众展演,提升了木城的知名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价值取向和诉求呈多样化,为了引导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乡党委基于“民生是幸福的保障、平安是幸福的基石、党建是幸福的核心”这一理念,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感恩教育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为阵地,在全乡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孝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村寨创建活动。以富民为基础,通过引导村民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讲孝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主旋律,提高各族群众的知恩、感恩、报恩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主人。全乡各村寨出现了“道德进家家家和,法律进家家家安,科技进家家家富,文化进家家家乐,卫生进家家家洁”的可喜局面,丰富了创建内涵。
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寨成立了道德评议会、义务护村(寨)队、消防队和红白理事会,建立了村、村民小组和家门(族)民事调解委和调解小组,全乡有200多名调解员活跃在村寨,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农家“小政委”,他们积极调解各种纠纷,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文/图 云南龙陵县委宣传部 雷 华 廖耀高 )
责任编辑 吴敏昆
审核 尹绍平
-
第二届 OPPO 非凡记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像大赛推荐会在粤举行2024/11/23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考察黑龙潭公园2024/11/23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召开“企业进校园”交流座谈会2024/11/23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举行2024/11/20
-
【原创文章】 文友挥毫竞技雅“战”2024/11/19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盈江2·4万亩再生稻喜获得丰收 新增粮食330万公斤 新增产值350万元2024/11/18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一行走访春雨奇石文化城2024/11/17
-
陈本善为武警云南总队不孕不育症官兵和家属诊疗2024/11/16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赵晓强一行走访石材企业2024/11/11
-
云新发布 | 德宏:改革驱动发展 全方位提升边疆新风貌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