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杨善洲精神永放光芒-聚焦州市-云南民族旅游网

施甸:杨善洲精神永放光芒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本网讯:有这样一位老人,在职时建设了保山滇西粮仓,退休后回大亮山植树造林22载,创造了绿色奇迹。把5.6万亩荒山变成了价值3亿元的林海。

杨善洲

一个老地委书记、正厅级干部退休后回到家乡绿化荒山的风采

杨善洲同志和工人一起挥锄开荒

杨善洲指导林场周边群众嫁接果木

杨善洲在视察林场

一个老人与他的森林

这位老人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杨善洲,一辈子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善洲林场

坐落于施甸县善洲林场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

坐落于施甸县善洲林场的杨善洲事迹陈列室

在杨善洲的家乡施甸县,沿着杨善洲的足迹,杨善洲精神早已内化成了施甸广大党员干部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坚守平凡岗位的信念,推动施甸发展的力量。在杨善洲精神的鼓舞下,施甸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大步向前。

“栽下一棵树,山上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山就会绿一片。我就不相信这山绿不起来。”不畏艰难,不懈奋斗,艰苦奋斗,这是杨善洲誓把荒山变绿洲的精神力量。

善洲林场

 

他们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施甸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在杨善洲精神的鼓舞下,施甸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畏艰难,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2014年,施甸县打响脱贫攻坚战,向90个贫困村选派380名驻村工作队员,省市县57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21606户91314人,县乡干部全面挂联51490户非建档立卡户。

施甸县城全景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用生命赴使命,诠释了什么叫坚定和执着,什么叫忠诚和担当。一批批工作队员,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唱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歌。

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段定华

2019年5月8日,施甸县何元乡莽王村党总支书记段定华同志在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例会时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6岁。

2019年9月5日,中共云南省委决定,追授段定华同志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段定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履职尽责、用心工作、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勤政务实、倾心为民、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清正廉洁、公正公平、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段定华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

2020年11月10日,段定华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揭牌。陈列室就在段定华生前工作的地方。

2021年2月25日,段定华同志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施甸县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就是要以段定华同志为榜样,奉献青春、贡献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施甸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

施甸广大党员干部奔赴乡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五年脱贫攻坚,施甸大地上5000多名党员干部传承杨善洲精神,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苦干实干,干出了样子,干出了成绩。2020年底,施甸县实现全县90个贫困村21591户91170人全部达标退出,5563户23505人搬出大山。

这是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施甸传承杨善洲精神的实践,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注脚。

他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

“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细读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人无法忘记的就是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高贵品质,在职不在职一个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成了一行。

在杨善洲精神的指引下,施甸县广大党员干部静下心来,扑下身子,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立足本职岗位贡献力量。

追随杨善洲老书记的足迹,他们坚守在大亮山,把青春和奋斗写在万亩林海。

1990年,时满18岁的周波凭着一腔热血爬坡10多个小时,来到了还是光秃秃的大亮山,旱季护林、雨季植树。先后任过林场植树工、护林员、电台话务员、出纳、副场长、场长、党支部书记。现在,他是“杨善洲事迹报告团”中的一员,在杨善洲老书记逝世的10年里,他带着对老书记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宣讲杨善洲先进事迹100余场。

1990年,时满18岁的周波爬坡10多个小时,来到了还是光秃秃的大亮山,

今年75岁的自学洪是施甸县原大亮山林场老场长,跟随杨善洲在大亮山植树造林30年。退休多年的他曾是杨善洲事迹报告团成员,走遍全国各地,讲述老书记的故事。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仍担任着杨善洲干部学院的客聘教授,向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讲述那段永远无法忘怀的故事。

原大亮山林场老场长自学洪向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讲述杨善洲老书记的感人故事

在施甸县善洲林场,仍然有一批林场职工和护林员追随着杨善洲老书记的足迹,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坚持巡山、护林、防火……

帮助群众解决着急难愁盼,他们把真情写在为群众办理的每一件小事里。

施甸县何元乡王家庄是段定华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品一是施甸县妇幼保健院派驻这里的扶贫工作队员。自驻村以来,杨品一身上随时带着一个药箱,里面放着血糖仪、血压计和一些急救常用药。驻村2年多的时间,杨品一不仅在王家村完成了300多人的血压、血糖监测记录,还为24位村民实施了肿块和脂肪瘤手术,筑牢了因病致贫的防线。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品一在给群众量血压

全国最美农技员徐光,1993年大理农校植保专业毕业,带着对农业的热爱与热情,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国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育在施甸落户以来,他和同事们便一年四季扎在试验田里,指导稻农种植好水稻种子,把科技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稻农,每一块田块。

全国最美农技员徐光在试验田里指导稻农种植水稻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饶长海被当地群众称之为“会和稀泥的消防队员”,他总能发现农户之间的矛盾因子,并通过法律援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困扰。

……

在施甸这块土地上,各行各业学习、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形象。

他们汇成一股股建设施甸的力量

在杨善洲精神的感召下,施甸大地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建设施甸的磅礴力量。

施甸县姚关镇富阳村的杨利永,一家三代人都是石匠,他和村民两次自发为乡亲们免费修桥。

瞿忠厚老人,一位双目失明的90岁老党员,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4次捐资,共计人民币4万元,用于帮助施甸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

 90岁老党员瞿忠厚两年内4次捐款4万元用于施甸教育事业。

云南中烟派出挂职副县长王征,在胆囊炎犯病时仍然坚持工作;西安交大派出挂职副县长师麦姜,身体间隔性疼痛,但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检查,直到挂职期满回到西安后,才查出自己身患癌症,并已属晚期,于2019年1月12日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上海闵行区派出挂职副县长张海燕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忘我工作,全程推动扶贫项目编制、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挂职施甸副县长向敬伟,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协调选派专家团队对施甸古生物、温泉、富硒土壤资源开展调查,深入挖掘施甸产业潜能;西安交大附中教师闫勇,放弃西安的优越条件,携手妻子、女儿,举家到施甸县,助推教育发展;西安交大对口帮扶施甸专家团队重症医学专家王雪,任施甸县人民医院院长期间,任劳任怨,一心一意扑在提升施甸诊疗水平的工作上,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2014年以来,云南中烟、西安交大、上海闵行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为建强与施甸县的纽带桥梁,推动挂钩扶贫工作向深推进。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深情厚谊,更为施甸县干部群众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扎实的作风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上海闵行区派出挂职副县长张海燕

西安交大派出挂职副县长师麦姜

中国地质大学专家组深入施甸考察

2016年以来,施甸县绿森牧业、济康医院等14家企业与全县90个贫困村结队挂联,帮扶覆盖率100%,捐赠帮扶资金1300余万元。

西安交大对口帮扶施甸专家团队重症医学专家王雪

2021年6月1日,施甸县旧城乡新街村社会助学基金会成立。云南紫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甸县洗马沟沙场和禾源果蔬、华良冷库等企业募集10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新街小学在读德智体美劳表现突出的学生,帮助从新街小学走出去的经济特别困难或遭受意外损害急需救助的重点高中学生,全日制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饶长海通过法律援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困扰

还有坚守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奔赴一线的新闻记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为施甸发展贡献着力量。

在杨善洲精神的感召下,在建设施甸的新征程中,施甸上下齐心协力,扭成了一股绳,众志成城。( 杨丽娟)

        来源:保山市委宣传部

                  施甸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尹达天

        校审:吴敏昆

        主编:尹绍平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