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光明常驻,黑夜不返 ——我与《夜》-云岭森警-《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愿光明常驻,黑夜不返 ——我与《夜》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我衷心的希望光明常驻,黑夜不返……

说起《夜》这本书,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若是谈论起它的内容,可以说是没几个人不知道。它所讲述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

其实一开始和这本略显沉重的书打交道是因为另外的一本书——一本广为人知的书,叫做《辛德勒名单》。然而不同于那本充满希望的书,《夜》是那么的残酷,阴郁,令人窒息,却又是那么的真实。

那么静谧,多么引人幻想的名字,但内容是那么的沉闷。原以为它讲述的故事是那么骇人,甚至可以说是恐怖。但是我错了,大错特错。关于死亡,无关惨烈;关于战争,无关拼杀;关于集中营,无关屠杀……有的只是与众不同的感受:沉默,孤独。就像将要决堤的大坝,一线之隔,得不到发泄。犹如独自行于荒野,周围一片漆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正应了这本书那个带着几分压抑的名字:夜。

书中的一句话是我记忆深刻的:“我不会忘记那烟,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不会忘记我被烈火焚烧干净的信仰。即使注定与上帝活得一样久,我也不会忘记。”我不禁想问一问:是多么惨烈的情景,多么痛苦的记忆,才让人至死都不能忘记?也有可能是不敢忘记吧。不敢忘记死去的亲人,不敢忘记行尸走肉般的自己,不敢忘记那个炼狱一样的地方……不敢忘记!

如果问我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感情,我想我大概不懂,没有经历过战火的人不会懂。不,不对,没有见过地狱的人不会懂。

恍惚中我似乎又是懂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现出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引起了我内心中人性的共鸣。不是我,是我的人性,所以我才不知道该怎么阐述它。只适合沉思,是“此时无声甚有声”,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之所以懂,是因为战争在全人类心中都是一样残酷的。它从来都意味着死亡。

准确的说奥斯维辛是炼狱,消耗生命的同时,带走的还有人性!文中有一句话:当我们出来时,我们不想报仇,不想亲人,只想面包。

在集中营里经受了那么多痛苦,从开始的反抗,存在希望到最后的希望被消磨殆尽,只有短短几个月。集中营绝对是摧毁信仰,摧毁上帝最好的地方。它可以用短暂的时间毁灭你的一生。因为这里没有耶稣,只有撒旦,没有祈祷,只有厮杀。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被杀死在眼前而无动于衷,甚至亲手将他们送进焚尸炉都是那么平静;可以为了一块面包就和自己的亲人撕扯扭打,不惜杀死他们;在漫漫长夜里听着他们煎熬的声音,看着他们蹒跚的步伐,看着他们被棍棒打得头破血流,只有一个念头:他要是死了就好了,我就多一份食物,少一分累赘……偏激一点的话可以说战争最轻的伤害是夺走了很多生命。那些直接参加战斗的人比他们幸运得多。至少,不必生活在地狱里,不必变成一个动物!

我们是泯灭了人性,完全麻木了的“人”。或者,用有求生意志,会思考,会说话的高级动物来称呼他们会好一点。书中对此进行了很形象的描述——一具尸体。从地狱里逃出来的人,不是神经敏感到像个疯子就是麻木迟钝的像具尸体。

这就是“夜”!

酷寒隆冬里最漫长的一夜,极地上没有一丝阳光的极夜。如此寒冷,如此恶劣,如此恐怖!

正如集中营里的生活。

与之相对是“昼”。

温暖,明媚,用世间一切美好的词来形容它都不过分,甚至还有不足。它是一切亮丽的代言词,那么美丽,那么纯净,拥有阳光,充满着希望。

正如我们今天的生活。

“昼”与“夜”之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坚信,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希望生活在光明之中。

其实这样的“夜”,在我们的国家也发生过。在1937年的南京,在1942年的腾冲……这也算我和这本书结缘的原因之一吧。即使隔了几十年,我依然觉得恐惧。正因为我了解了黑暗,所以我更加的热爱光明,更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光明。

有时看着世界上一些争战不断的国家,我由衷的庆幸,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和平反战国家的和平年代。正因如此,我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会哭会笑,一个有尊严的人。我感谢那些曾经、现在、将来守卫这片土地的人。正因为曾经有人为了守住这块土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今天的太平盛世战死沙场,我们今天才不用过“夜”一般的生活中。正因为他们在“夜”中殊死搏斗,我们今天才得以享受这份安宁……

战争从古到今,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每一个生命所恐惧的。我和《夜》之间隔了几十年的光阴,可我和它之间的缘分,是那么深……因为我们都喜欢白昼的温暖。

我和这本书有缘,仅仅是有缘,仅仅是因为人性之善,仅仅是因为我希望这光明永驻,黑夜不返。这些仅仅,构成了一条斩不断的网,上面承载着我与《夜》的缘分。那么深,那么长!

云师大附属俊发城中学高一(1)班  刘芊妤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9月7日A3版)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